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豆瓣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14049391
作者: [美] 韩书瑞 / 罗友枝
译者: 陈仲丹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08 -8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装订: 平装32
价格: 25.00元
页数: 249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美] 韩书瑞 / 罗友枝    译者: 陈仲丹

简介

中国近300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 本书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contents

译者的话
插图说明
序言
第一章 政府政策
政治结构
社会政策
经济复苏
对外关系
第二章 社会关系
亲属关系
住地与社区
经济组织
恩眷
第三章 文化生活
城市生活刀
学者文化
物质文化
人生礼仪
年节礼仪
国家礼仪
价值观与信仰
第四章 社会变化
经济差异与发展
人口变化趋势
世袭地位
社会流动
少数民族的同化
边疆社会
新的组织
第五章 地区社会
华北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东南沿海
岭南
中国西北
长江上游
中国西南
满洲
台湾
地区与国家
第六章 世纪的遗产
王朝的衰落?
增长与复杂性
鸦片战争
索引

其它版本 (3)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