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設計

豆瓣
為什麼設計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6200298
作者: 原研哉 / 阿部雅世
译者: 蔡欣芸 / 李玟瑩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发行时间: 2012 -4
装订: Paperback
价格: TWD360
页数: 296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

原研哉 / 阿部雅世    译者: 蔡欣芸 / 李玟瑩

简介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東京與柏林,居住在兩個不同城市的設計者,進行了一場以「設計」為題的討論。本書是兩位作者的精采對談實錄,他們結合自身對於設計的想法與實踐,融合彼此對於東西方文化的觀察,在「如何理解設計」、「設計的語言與溝通」、「設計的潮流」、「設計與生活」四個大主軸之下,深入探討設計的本質,以及種種與設計相關的有趣議題。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相識於二○○四年,由於計劃將以「HAPTIC(感覺的覺醒)」為主題的「竹尾紙展(TAKEO PAPER SHOW)」的展會內容整理成書,展開了初次對談。
阿部雅世從個人的切身體會出發,對歐洲和日本的種種直言不諱的評論特別具有說服力,使原研哉印象深刻,期待更多與她交談的機會。因此,透過出版社安排兩人利用工作之餘,在東京與柏林展開一次次的談話,最後集結成《為什麼設計》一書。
本書談話的前半部分在東京,後半部分在柏林。東京篇以原研哉接受採訪的形式開始,柏林篇則是阿部雅世接受提問。兩位設計師以這種方式談論各自的背景和最近的愛好等,話題慢慢有了交叉。
「設計」成為全球高度使用的詞彙,原因是什麼呢?日本和歐洲所共有的問題,以及本世紀、全世界的人們所要面臨的迫切問題是什麼?應該如何思考設計?設計與生活應該如何連結?兩位設計師將一一提出發人深省的解答。

contents

前言
東京篇
第一章 如何理解設計
通往設計的入口∕創造智慧與想像的容器∕裝飾是力量的象徵∕我正在設計的是「精神」∕平面設計的訓練∕連續不中斷∕為什麼到大學任教∕了解有多少是未知∕價值轉換 「皺」勝過「舒展」∕製作真實的方法∕原研究小組的夏季集訓∕建立可以提升成效的方法
第二章 語言與溝通
設計師必須擅長說明∕大部分的工作是寫企劃書和委託書∕理想的設計要像動物整齊的毛∕未經深思不輕易談簡約∕餘白就是改變秩序所產生的空隙∕日本的豐富性在於多樣化∕語言的感受力∕對內的語言與對外的語言∕重視視覺導覽∕有趣的說明書!∕努力提出精采的問題∕「體力夠嗎?

第三章 設計的潮流
技術導向以及採取什麼立場∕日本如何對外宣傳∕迅速發展的米蘭國際家具展∕米蘭展的結構∕以日本的纖細,試著說服全世界∕將慾望的形式轉化為良性∕在影響世界的「經濟」之後面臨的問題
第四章 設計與生活
從雜貨看日本與歐洲∕廚房是設計的匯聚∕生活與家電不協調∕「日本車」與全套現代化炊具的廚房∕建造家是實驗∕如何生活在現代呢∕雖然同潤會公寓是集合式住宅優秀的樣本案件∕並非該持有什麼,而是該分享什麼∕創造未知的「和」∕脫鞋,無法退讓的一線∕這一百年,日本沒有制定出關於居住的規範∕所謂日本獨自的豐裕∕將綠地與濕氣當做財產∕書房是書齋風∕梧桐衣櫃的威脅∕若變成一個想要打掃、喜歡的家就好了
柏林篇
第五章 設計與研究會
自己對於舒適生活的追求∕漸漸看見了創作的米蘭∕義大利人的手充滿想法∕在Domus設計學校的所學∕克服自己心中的日本∕永遠的「美勞少女」∕阿部小姐的設計研究會∕帶來新氣息的外國人∕在柏林藝術大學教書的契機∕超越世代的研究會∕比起「在外國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在外國有所發揮」的想法∕比起「想做的事情」先想想「能力所及的事情」
第六章 歐洲的生活文化與設計的關聯
我不是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設計是創造生活∕保守與設計∕生活如何被繼承呢∕從母親那裡傳下來的文化,從父親那裡傳下來的文化∕打造自己的家∕日本與歐洲的戰後生活∕ 歐洲男人的生活雜事∕原先生祖母的「日本傳說」生活∕繼承爺爺的生活∕去哪裡製作東西∕企業銷售的現實∕隨波逐流的米蘭∕義大利的潛力
第七章 設計要從小學開始學起
技術會產生幸福嗎∕共有為文明之一∕喚醒城鎮的是松茸的人工栽培∕搖醒沉睡的文化∕感覺的和平∕用我們的手可以改變世界∕從設計樹上所看到的景色∕擴大感覺的世界地圖∕設計要從小學開始
後記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