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寶強
简介
內容簡介: 「誰能操縱民眾情感,誰就能掌握政治運動。」 隨著雨傘運動佔領廣場的結束,香港多了一個嶄新名詞──「社運創傷」。創傷往往來自情感,與高舉理性的「和理非非」表面上相互矛盾。然而,要療癒創傷,得先了解情感與理性其實你中有我,同樣牽引政治運動及權力結構。 政府拋出「好心情」計劃、民間湧現「愛」字頭社團……一連串「快樂」、「愛」的正面旗號,真的讓我們變得積極樂觀?還是引領出社會集體鬱躁?「佛系」、「逃避新聞族」、身心靈治療興盛,只因個人的情緒困擾?抑或有更深層次的問題根源? 流動共學執委、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許寶強,透過文化、政治、哲學及心理的層面剖析政治與情感的緊密關係,將「情感轉向」帶來的集體鬱躁因由抽絲剝繭,再思考如何打破由個人到社會的情緒困局,在希望匱乏的境況中尋找可能的出口。 本書賣點:作者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大學講師,對時政及社會文化時有深刻評論,周時積極發展民間民主教育,其學生之一羅冠聰曾於社交媒體上形容他為「啟蒙者」。 本書用後傘運時代的集體情感創傷為切入點,討論政治與情感不能分割的關係,並分析當代社會情緒問題橫行的因由,提出在希望匱乏的香港中生活的另類思考方式。 目錄:前言 閱讀當代香港的情感地圖 第一章 情感的文化政治1.1 知識危機與悲觀情緒1.2 情感也是理性認知1.3 一場雨傘運動 兩種情感創傷 第二章 勁灰頹爆的解放潛能2.1從恐懼的文化到焦慮的政治2.2 靦腆、羞恥、內咎、妒恨2.3集體的苦悶與憂鬱 第三章 正向情感的暗黑面貌3.1 以愛為名的仇恨政治3.2當快樂成為指標之後…3.3 希望匱乏遇上正向思維 第四章 絕望社會的希望政治 4.1自殺的另類思考4.2認真希望 抗爭快樂4.3絕望的虛妄與情感的培力 後記 尋根扣問──虛無時代的思考方法 參考書目
contents
前言 閱讀當代香港的情感地圖
第一章 情感的文化政治
1.1知識危機與悲觀情緒
1.2情感也是理性認知
1.3一場雨傘運動 兩種情感創傷
第二章 勁灰頹爆的解放潛能
2.1從恐懼的文化到焦慮的政治
2.2靦腆、羞恥、內咎、妒恨
2.3集體的苦悶與憂鬱
第三章 正向情感的暗黑面貌
3.1以愛為名的仇恨政治
3.2當快樂成為指標之後…
3.3 希望匱乏遇上正向思維
第四章 絕望社會的希望政治
4.1自殺的另類思考
4.2認真希望 抗爭快樂
4.3絕望的虛妄與情感的培力
後記 尋根扣問──虛無時代的思考方法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