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

豆瓣
弗朗西斯·培根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35698070
作者: [英] 迈克尔·佩皮亚特
译者: 李思璟
出品方: 后浪
发行时间: 2022 -8
装订: 平装
价格: 78.00元
页数: 392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肖像习作

Francis Bacon: Studies for a Portrait

[英] 迈克尔·佩皮亚特    译者: 李思璟

简介

纪念弗朗西斯·培根逝世三十周年特别引进
著名艺术评论家迈克尔·佩皮亚特代表性文集
深度描摹弗朗西斯·培根的个性、生活与创作理念
◎ 编辑推荐
☆迈克尔·佩皮亚特著作首次引进,言之有物地“解剖”关于培根的种种“谜团”。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迈克尔·佩皮亚特是培根的好友兼传记作者,本书收录的文章是他一生思索培根艺术的精华之作。培根的性格、人生态度、生平际遇、创作灵感、艺术理念、情感纠葛等问题在本书中均有精彩论述。
☆ 时间跨度近三十年的访谈、艺术批评、展览评论、回忆散文、作品分析,全方位勾勒培根的“肖像”。
收录文章类型多样,细节丰富,并在首版基础上做了全新修订:新增四篇长文和五篇作品短评,收录的三篇访谈均为完整版,最新文章《弗朗西斯·培根与莎士比亚》系首次收录。
☆艺术写作兼具文学性,评论文章评判犀利,回忆文章真挚动人,访谈还原对话现场感。
吉尔·德勒兹特别关注的艺术家、米歇尔·莱里斯终生迷恋的对象、伦敦与巴黎的“波希米亚”浪子、拍卖界热情追捧的明星、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和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都曾在电影里运用他的作品……培根的魅力有多大,他作品中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的骇人印象就有多深。迈克尔·佩皮亚特平易近人的写作,也是一次拉近读者与培根的距离的实验。
◎ 内容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艺术史上极具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艺术创造持续吸引着艺术评论家、哲学家和艺术爱好者。本书是一部关于培根的访谈、艺术批评和回忆散文合集,收录的文章从不同的切入点着手刻画培根的“肖像”,共同汇聚成一个关于这位多面艺术家的综合印象。这些文章或情感真挚,或评判犀利,从不同侧面为我们了解培根的性格、人生际遇、创作理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媒体推荐
“佩皮亚特是他那一代人中最好的艺术写作者。”——《艺术新闻》
“佩皮亚特敏锐地写出了培根无尽的矛盾天性,他的慷慨与残忍,他的暴力与温柔,他的花花公子风和对肮脏环境的热爱,他惊人的挥霍与钢铁般的自律,以及他自称的‘绝望的亢奋’。作为培根的传记作者,佩皮亚特在处理他的写作对象时,心态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认同艺术家本人的断言,认为培根的画作是无法解释、没有意指的;另一方面,他又自然地尽最大努力去解释这些画作的意义。”——《每日电讯报》

contents

再版序
引言
采访弗朗西斯·培根
采访一:与弗朗西斯·培根的对话
工作中的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与毕加索
《起舞(受难)》,1933年
对教皇的痴迷
20世纪50年代的弗朗西斯·培根
采访二:谎言传达的现实
神圣与世俗
培根先生与贝斯顿小姐
“一个人的所有脉动”:肖像画和自画像
《四幅自画像习作》,1967年
弗朗西斯·培根与莎士比亚
采访三:诱发意外,催生机会
弗朗西斯·培根在巴黎
《乔治·戴尔习作》,1971年
《坐着的人物》,1974年
奇异的魅力:米歇尔·莱里斯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友谊
《两个人物》,1975年
对弗朗西斯·培根晚期作品的思考
后记:培根的眼睛
致谢
索引
出版后记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