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疫城紀事
張翎
简介
「在一個物質如此豐富的世界裡,一個人可以隨時變為一無所有,
銀行存款、信用卡可以在瞬間成為一張廢紙。」
「我既不是新聞記者,也不是醫護人員,甚至沒有參與義工服務隊列。
我只不過是一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陷入一段狼狽無措困境的人,
我筆下記錄的不是事件和數據,
我想還原的是一個糊塗人對外界突發的災難所感受到的哀傷和惶恐。」
──張翎
一場瘟疫,瞬間將她推入惶恐無助、狼狽不堪的境地中,
當小說般的情節成為現實世界的困境,
張翎以困守孤島般的哀傷與恐懼,
寫下人性裡「惶恐」的真實面貌。
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大年二十九,武漢封城當日,旅居加拿大的張翎趕回故鄉溫州過節,在錯誤的時間,糊裡糊塗進入全國除湖北所屬城鎮之外的第二大重疫區,之後困於城內三週。原是一段與家人團聚的年節時光,竟成為小說家「蝸居」於斗室的「自囚日子」。她說:「我在溫州的三週乃至後來的日子裡,武漢人所經歷的悲壯,是一整個世紀之後都還會被銘記的,世界上沒有詞彙可以用來準確地形容他們的創傷、疼痛和勇氣。今天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全書收錄〈我的分歲之旅〉、〈蝸居〉、〈三餐〉、〈那些星空般的時刻〉、〈在離去和歸來之間〉五篇,以不同角度,書寫困於疫城之中的深刻體會,主題從社會、家族到個人,從最日常的一日三餐,到疫城中難以想像的外出經驗,張翎一層層帶領讀者,走進那封閉的疫城日常,也走進小說家的蝸居內,感受那份困於外在,也困於內在的傷痛與掙扎。「疫中所得」特別收錄張翎的九首詩作,透過詩語言的多義性,為這本「散文集」打開了另一種視野,對這個尚在疫中的世界,留下簡潔有力的追問。
本書特色
1.華文世界知名小說家張翎在臺灣的第一本散文集,是探看新冠疫情的第一手個人視角,也為發生於此刻的全球大事件,留下珍貴的群體記憶。
2.全球中文獨家首發版,這是張翎向內挖掘最惶恐、最狼狽、最不安之作。
3.從溫州到加拿大,從困居到逃離,從一種封閉進入另一種封閉,張翎回望疫城歲月的傷痛紀事。
4.以小說家之筆,細描人在封閉疫城中的日常與不日常;以小說家之眼,帶領讀者看見災難裡無可避免的傷痛與掙扎。
5.特別收錄小說家之詩,以另一種語言形式,為這場尚未結束的災難,留下永恆的追問。
6.以家族為主軸,一方面擴及社會外在觀察,一方面深入個人內在感受,彷彿小說情節的現實,有機會將此IP改編成影視作品。
一路推薦
簡靜惠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廖玉蕙 作家
須文蔚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
朱國珍 作家
當二○二○年新冠疫情改變所有的市場規則與社會行為,一切不再正常、如常,人們都在不斷的重新思考與定義自己時……張翎這回寫她自己、寫她自己的城,她的疫城在中國溫州、在加拿大多倫多,跟我們的城,在臺北、在巴黎、在新德里、在……很近、很近!──簡靜惠
小自斗室、大至天地;親如家人,疏若陌路,字字緊扣心弦,讓讀者彷若置身現場,時而感受無比絕望的恐懼,時而慶幸重逢的激動。……文章裡,不只寫深了親情,還道盡了遺憾。──廖玉蕙
張翎的《一路惶恐》不僅僅是她個人的驚險歷程,也是一記一記的鐘聲,在後新冠時代來臨時,仇恨、分裂與隔絕無疑是人性最大的考驗,或許放下數字與猜疑,讓溫暖的故事熨貼驚惶的人心,是疫苗之外,人們最需要的藥方。──須文蔚
張翎用文字記錄「逃生」的語徑,縱然惶恐,縱然在日益撕裂的世界中也必須一路走下去。無論是小說之眼或散文之心,張翎文炳雕龍,疫城紀事囚困不了吶喊的靈魂,因為這本書,我們更加認識的是自己。──朱國珍
contents
推薦序 當一切不再「正常」、「如常」時…… 簡靜惠
推薦序 寫深了親情,道盡了遺憾 廖玉蕙
推薦序 疫情、人性與情感的跨文化深度觀察 須文蔚
推薦序 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朱國珍
自序 井蛙眼中那一片天
我的分歲之旅
蝸居
三餐
那些星空般的時刻
在離去和歸來之間
疫中所得詩作
.窗口
.補習
.友情
.致友人
.這個正月
.返祖
.兩難
.哥哥
.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