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经典

豆瓣
记忆的经典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010214085
作者: 成祖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9
装订: 平装
价格: 98.00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封建郡县转型中的河间儒学与汉中央帝国儒学

成祖明   

简介

该书以“儒家经典”与“记忆理论及其呈现形式”(历史语境)的双向建构为线索,具体地考察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儒家经典文献的生成过程和演变轨迹,并对此作了深入而很富有创见性的探讨。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篇”论述西汉景帝武帝时期的历史、社会与政治,考察了儒家经典文献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侧重论述汉代社会出现的两大历史转型与重构:由封建向郡县转型、从“子学时代”向“经学时代”过渡。作者认为,这种历史巨变对儒学历史记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下开了追溯战国秦汉德治主义和礼治主义两条思想路径,在历史记忆的断裂、成长与文献重构中,古史在绵延中层累地成长,思想的历史亦随之突破。“下篇”则以《周官》《乐记》《春秋繁露》、“三家诗”等经典性经学文本的生成背景为例,具体考察了儒家文献、思想与儒学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着眼于汉代士人阶层、民间阶层、君权集团之间三者之间的互动(或“共谋”)关系,从而建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揭示了儒家经典文献在这一国家意识形态重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演变逻辑。

contents


绪论
上编 历史、社会与政治
章 不绝如缕:儒学民间传承与汉初社会
一、从游团共同体到乡里共同体:儒学的民间流衍
二、帝国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结构
三、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争论与实践
四、大一统郡县体制下的道德文化危机
五、匈奴与黄河水患给帝国的压力
第二章 儒学的摇篮:河间儒学的兴盛
一、河间献王生平考述
二、河问儒学中心的形成
三、河间古文经籍的整理与流传
四、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五、河间儒学中心的分化与消散
第三章 儒学的转移:中央帝国儒学的繁荣
一、中央儒学的孕育与发展
二、汉武帝与中央朝学术的繁荣
三、政治斗争漩流中帝 外战略展开
下编 文献、思想与儒学建构
第四章 历史记忆的断裂、成长与重构——汉初成书复典运动
一、疑古、信古与释古
二、历史记忆断裂、成长与文献重建
第五章 《周官》与河间儒学的“天礼之学”
一、《周官》研究回顾
二、论《周官》成书于河问的可能
三、《周官》制度与权力架构
四、《周官》与河间儒学“天礼之学”
第六章 董仲舒与中央帝国儒学的“天人之学”
一、董仲舒生卒年考
二、董仲舒“天人三策”时间考
三、董仲舒与“天人之学”的构建
四、董仲舒与河间儒学的关系
第七章 文化意识形态之争中的《乐记》与乐府
一、《乐记》作者考辨
二、 善恶: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乐记》被遮蔽的人性论突破
三、乐府与中央新礼乐文化构建
第八章 儒学分野下的《毛诗》与三家诗
一、卫宏所作《毛诗序注》考
二、《毛诗》与河间儒学的构建
三、三家诗说与中央帝国儒学
余论:帝国政治的转向与民间毂梁经学的兴起——民间儒学与汉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
一、巫蛊之祸与嗣君之争
二、民间《毂梁》经学的崛起——天伦之学的构建
三、毂梁学与汉中后期政治社会变迁
参考文献
一、外文著作
二、中文著作
三、单篇论文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