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豆瓣
中山陵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8066442
作者: 李恭忠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发行时间: 2019 -9
丛书: 学衡历史与记忆丛书
装订: 平装
价格: 89.00元
页数: 476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修订版)

李恭忠   

简介

中山陵可谓是现代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历经20世纪中国政治、社会的剧烈变迁,始终是国人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作者不仅细致剖析了孙中山的葬事与“再造民国”政治目标的互动过程,还进一步揭示了民国再造过程中政治权力的文化运作方式,从文化视角来审视政治史,为社会史研究的新路径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contents

导言
一、 从生前到死后: 孙中山研究的视角转换
二、 事件: 文化史研究的可能路径
三、 政治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四、 叙事与历史学的“修辞”
五、 本书基本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再造民国: 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一、 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
二、 去世前后的多元评价
三、 从安葬逝者到身后形象塑造
第二章
内部整合: 葬事筹备处的沿革
一、 葬事筹备处的构成与职能
二、 党内权威重建与葬事筹备处的政治角色
第三章
工程政治: 陵墓征地、设计和建造
一、 征地: 国家与民众,中央与地方
二、 设计: 一次文化传播事件
三、 建造: 国民党、专业人士与建筑商
第四章
建筑精神: 开放的纪念性
一、 选址南京的深意
二、 建筑精神的构想与表现
第五章
党葬仪式: 1929年“总理奉安大典”
一、 “党国”与“党葬”
二、 奉安大典的宣传
三、 奉安礼仪和场面
四、 “奉安”中的杂音
第六章
国之圣地: 集体谒陵与政治日常化
一、 “党国”高层集体谒陵
二、 军公教和社会团体谒陵
三、 政治规训与休闲观光的调和
第七章
新式偶像: 从“总理”到“国父”
一、 至尊的“总理”
二、 无上的“国父”
三、 “中山”之不朽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其它版本 (1)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