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取決於晚餐

豆瓣
一切取決於晚餐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6614903
作者: 瑪格麗特.維薩
译者: 劉曉媛
出版社: 博雅書屋
发行时间: 2010 -11
装订: 平裝
价格: NT$380
页数: 384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非凡的歷史與神話、吸引與執迷、危險與禁忌,一切都圍繞著普遍的一餐

Much Depends on Dinner:The Extraordinary History and Mythology, Allure and Obsessions, Perils and Taboos of an Ordinary Meal

瑪格麗特.維薩    译者: 劉曉媛

简介

每一道食物背後都有說不完的奇聞軼事:
◆印地安人將大多數的時間都花費在玉米種植上。
◆鹽很機靈,很狡猾,很難抓到。
◆非洲許多部落認為母雞是一種不檢點的動物,因為牠們到處生蛋,因此禁止女人食用。
◆在泰國、馬來西亞及緬甸的神話裡,都強調稻米纖細的天性,它不是嬰兒就是羞怯的少女。
◆古埃及人認為,萵苣能提高男子體內精子的數量。
本書講述的是平凡食物為我們帶來的愉快且充滿知識性的歷史。作者以一份晚餐菜單開啟本書:玉米、鹽、奶油、雞肉、大米、萵苣、橄欖油、檸檬汁與冰淇淋,這一桌的「家常便飯」在端上人類飯桌之前,必經一段豐富且冗長的歷史。
首先,從人類歷史的角度觀察,我們花費絕大部分的時間為食物奔波。每道食物不免要經過人類一番發現、懷疑、追求、推崇與節制,這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必經過程,也反映了人類各時期的處境及心理變化。而從文化層面來看,選擇什麼樣的食物,如何烹煮它,如何吃掉它,和誰一起吃,則體現了一個社會的傳統與特徵,顯示了人類各民族的差異。
本書獨特地以人類與平凡食物的互動構成了一部「日常生活人類學」,帶領我們以最熟悉的食物縱觀人類飲食歷史,橫觀民族文化。l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書評》與《出版人周刊》提名為1986年的暢銷書之一
◆格蘭菲迪的年度食品類書籍大獎

contents

導論:晚餐我們吃什麼?
第一章 玉米: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生活
玉米的生長
玉米的起源
如何食用玉米
玉米片
玉米和遺傳學
壞消息
第二章 鹽:可吃的石頭
鹽礦
鹽園
鹽之謎
保存與運輸
鹽稅
鹽的象徵
鹽與現代科技
第三章 奶油與一些「好的東西」
製造奶油
不受歡迎的,化妝品與醫用奶油
奶油的秘密名字
奶油文化
一些奶油信仰與表達方式
人造奶油:劇間的情節劇
第四章 雞:從原雞到小餡餅
GALLUS GALLUS
鬥雞
雞媽媽
人類的觀點
養雞和殺雞的現代方法
誰在乎呢?
柔韌的雞
吃白色的,吃金色的
第五章 大米:有靈魂的暴君
水稻
水稻與文明
水稻的靈魂
水稻與現代奇跡
稻米的起源與傳播
疾病與健康
天真與實驗
第六章 萵苣:沙拉的興衰與變遷
性的贊同與反對
沙拉
萵苣與勞動
新鮮與綠色
第七章 橄欖油:一棵樹與它的果實
培植出來的樹
採摘橄欖
榨橄欖油
健康、治療、啟發
橄欖枝
塗油禮
從油脂到單一不飽和脂肪
第八章 檸檬汁:酸的特性
種植與傳播檸檬和檸檬家族
檸檬的一生
檸檬、汽水與果汁
答案是檸檬
第九章 冰淇淋:冰冷的安慰物
冰的歷史
製冷
冰淇淋的起源
現在:我們都在驚叫
冰淇淋神話
參考書目
中外文對照表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