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

豆瓣
底线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29058845
作者: 马克·马陶谢克
译者: 高园园
发行时间: 2013 -2
丛书: 知行·视界
装订: 平装
价格: 29.80元
页数: 176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道德智慧的觉醒

马克·马陶谢克    译者: 高园园

简介

你的心灵是否曾经遇到过与以下难题类似的问题?
如果因为贫穷,我穿上了母亲为我偷来的大衣,我是否会成为罪人?母亲源自真爱的行为,是否可以被定义为罪恶?
为什么当我们看到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子时,心柔软得都要碎了,然而当我们目睹成千上万个饱受饥饿煎熬的儿童时,又变得刀枪不入起来?
为什么丹尼尔•戈尔曼说“大脑为仁慈而预设”?而路人却冷漠地绕过被车撞倒的孩子?
为什么当我们大脑某一部分受伤害,我们的道德感也会消失?
我们从何处学会了放弃、奉献和信赖,又是如何将它们丢失殆尽的?
羞耻感会终结暴力还是会引发暴力?
牺牲一人生命拯救五人生命的方案是否值得选择?
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难题常常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令我们扪心自问:“这个社会怎么了?”
“我该如何选择?”“我该如何生活?”当我们一再苦恼于自己的理想、道德底线被冷漠甚至残酷的现实所挑战,有没有想过探寻一条有希望的路?
《底线:道德智慧的觉醒》正是一部由各种道德与情感难题催生的探索人性之书。作者解析大量熟悉又陌生的现实故事,其中包括那个经典的“电车难题”,指出在社会道德底线一再被洞穿的当下,不要将责任一味推脱给社会体制,独立的人应当承担应有的责任;他直言不讳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复杂,却对人的自觉和正向价值的力量非常乐观。作者用实例证明有底线、有道德原则的生活会令人更幸福,而社会共同底线的回归也需要独立的个人形成合力。
如何回归底线,是作者在本书中探讨的根本命题。

contents

前言 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第一章 伤害与关怀:好人的底线
双重人之痛
取决于动物智慧的人性
脑中的镜像
爱的能力
金星和火星
情感与内心的那个人
耐心及其“近敌”
内疚与羞耻
愤怒与道德侵略
厌恶与恐惧
提升与超越
情感智能
第二章 公平与正义:群体生活的基础
住在故事里的人
我是谁
本性中不存在“应该”
道德错愕
狂欢节效应
受骗者、怀恨者和骗子
嫉妒和怨恨
以眼还眼
目的与手段
囚徒困境
利他主义的光明
第三章 团体效忠:生存的道德智慧
忠诚,双面的道德情感
“我们”对阵“他们”
群体自恋与全球暴力
模因
驴子和大象
第四章 权势与尊重:放弃底线的道德风险
狂热与顺从
黑暗三合一
困在邪恶中的善良
玩弄权力
契约与等级
激情、恶行与智慧
自由与爱
第五章 由憎恶到神圣: 我应该如何生活
神圣的问题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