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豆瓣
清末民初小说研究
陈平原
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内容简介:理论思维的贫乏与理论框架的单调,是文学史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以前谈过,不赘。这里谈谈工作范式的建立与运用。因单是从哲学发展层次讨论文学史是什么,于实际研究作用不大。选择工作范式实际上也就选择了研究范围——承认有所不能,有所不为,破除那种“全面”、“稳妥”的教科书心态,根据自己的理论设计,长驱直入,变平面的罗列为纵深的开掘。
至于工作范式的建立,是作者的理论兴趣与研究对象特性之间的相互契合,有理论假设的成分,但并非纯粹先验的主观臆想。在“前研究”阶段,理论假设与对象把握不断对话,互相调整,很难再分辨什么“主观”、“客观”。这一点成熟的研究者在实际操作中都可能意识到,似乎没有必要为“正名”花费太多的心思。
contents
新版序言
第一章 新小说的诞生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新小说演进的动力
第三节 新小说群体的形成
第四节 新小说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起点
第二章 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
第一节 开眼看世界
第二节 意译为主的时代风尚
第三节 翻译不说的实绩
第四节 接受中的误解
第三章 商品化倾向与书面化倾向
第一节 小说市场的拓展
第二节 小说这的专业化
第三节 新小说的商品化倾向
第四节 新小说的书面化倾向
第四章 由俗入睡与回雅向俗
第一节 在雅俗、新旧之彰
第二节 由俗入雅——梁启超们的救世说
第三节 回雅向俗——礼拜六满腔热情的消闲说
第四节 雅俗并存局面的初步形成
第五章 集负担与片断化
第一节 珠花式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集锦式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
第四节 盆景化与片断化
第六章 文白并存的小说文体
第一节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消长起伏
第二节 白话小说与方言小说
第三节 古文小说与骈文小说
第四节 “别具一种资态”的译本文体
第七章 从官场到情场
第一节 “忠奸对立”模式的消解
第二节 “官民对立”模式的转化
第三节 无情的情场
第四节 三角恋爱模式的文化功能
第八章 旅游者的叙事功能
第一节 启悟主题与整体感
第二节 补史之阙与限制叙事
第三节 引游记入小说
第四节 旁观“民间疾苦”
第九章 实录、谴责与感伤
第一节 从写实与实录
第二节 从讽刺到谴责
第三节 从悲壮到哀艳
作家小传
小说年表
参考文献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讨论纪要
索引
卷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