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
豆瓣
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
魏泉
简介
《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主要内容: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偶尔有空.则品鉴历史.收藏记忆,发掘传统.体验精神。甚至做梦、写诗。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
contents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 陈平原
序 夏晓虹
第一章 宣南人文环境的形成
一、“宣南”的由来和定义
二、士人社区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
三、宣南士大夫的生活方式
四、人文资源的负载和积淀
第二章 文人交游的传统与空间
一、“诗可以群”的儒家诗教传统
二、“诗为友朋而为者居多”:唱和的作用和酬唱诗的价值
三、诗社和雅集
四、大风气与小圈子
五、19世纪的京师文人交游
六、研究视角的形成以及问题的选择
第三章 翁方纲发起的“为东坡寿”与嘉道以降的宗宋诗风
一、“苏斋”的来历与“为东坡寿”的发起
二、“苏斋弟子”的赓续和发扬
三、“为东坡寿”与清中叶以后的宗宋诗风
第四章 “宣南诗社”再研究--嘉道之际的士风与汉族“行省官僚”集团
一、关于“宣南诗社”的争论
二、“宣南诗社”的由来及其活动情况
三、有关“宣南诗社”的几点辨析
四、“宣南诗社”与嘉道之际的汉族“行省官僚”集团
五、“以风雅之才,求康济之学”
第五章 梅曾亮的京师交游与“桐城古文”的流衍全国
一、梅曾亮入都之初京师的文人集团
二、梅曾亮周围古文圈子的形成
三、桐城古文的流衍全国
四、梅曾亮出都以后
五、“城南风景”与“日下胜游”
第六章 “顾祠修禊”与“道咸以降之学新”
一、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的顾炎武
二、“顾祠修禊”的缘起
三、倡建顾祠者的学术活动和师友交游
四、中后期的“顾祠修禊”
五、“道咸以降之学新”的两个重要标志
第七章 “小秀野草堂”与陈衍的“学人之诗”说
一、“小秀野草堂”的由来
二、“元诗大有因缘在”
三、“草堂小秀野,花市下斜街”
四、陈衍对道咸年间“宋诗派”的追溯
五、“学人之诗”说的形成
第八章 总论:“出入于文史,见之于行事”——兼及对文学史研究方法的思考
附录 论道咸年间的宗宋诗风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与北京结缘(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