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

豆瓣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570833201
作者: 康德
译者: 李明輝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发行时间: 2008 -9
丛书: 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
装订: 平装
价格: NT$30
页数: 320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onftigen Metaphysik, 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onnen

康德    译者: 李明輝

简介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是康德於1783年出版的一本小書。他撰寫這本書的動機可以直接追溯到他於兩年前出版的大部頭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他經過十多年的沉思與醞釀,在1781年初出版了《純粹理性批判》這部畫時代的鉅著。儘管康德花了極長時間來構思《純粹理性批判》,但他卻是在年歲日增的壓力下,於短短四、五個月內倉卒完稿。只是,這部著作篇幅太過龐大,所探討的問題又極為複雜,還使用了不少新的名詞與表述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根據康德自己的說法,《純粹理性批判》是「一部離開了所有常走的道路、而走上一條我們無法立刻熟悉的新道路之著作」。可以說,他自己早已預見到《純粹理性批判》不容易為一般讀者所理解。而事實上,《純粹理性批判》出版不久後,康德也確實感到有必要另寫一部較為通俗的著作,來闡明《純粹理性批判》之要義。因此,本書可說是康德為了使外行人理解其《純粹理性批判》而特別撰寫的一本書。
.
在本書中,康德由存在於純粹數學、純粹自然科學與形上學中的先天綜合命題出發,去追溯使它們成為可能的條件。康德先一般性地追問:先天綜合命題如何可能?然後再針對不同的學科分別追問:一、純粹數學如何可能?二、純粹自然科學如何可能?三、一般而言的形上學如何可能?四、作為學問的形上學如何可能?因此,他採用如下的論證策略:一、在已經成為學問的純粹數學與純粹自然科學中追溯使其中的先天綜合命題(其實在性無可置疑)成為可能的條件;二、既然這些條件是所有先天綜合命題之共同條件,它們也同時是形上學中的先天綜合命題之條件;三、通過以上兩個步驟,已經成為學問的純粹數學與純粹自然科學間接地為形上學中的先天綜合命題(其實在性不無可疑)背書,使形上學有可能成為學問。基本上,本書是按照分析法而撰寫。除了〈前言〉與〈緒論〉之外,此書之主要構成部分是以「先驗的主要問題」為題的三編:第一編回答「純粹數學如何可能」,對應於《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感性論〉;第二編回答「純粹自然科如何可能」,對應於《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分析論〉;第三編回答「一般而言的形上學如何可能」,對應於《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辯證論〉;最後附以「本《序論》底主要問題『作為學問的形上學如何可能?』之解答」一節。這種分析法是由具體到抽象,自然有利於較學與通俗化。再者,它是一種在既有的知識中發現其原則的方法,因此,也可說是一種「發現底方法」。

contents

譯者前言
譯者導論:《未來形上學序論》之成書始末及其與《純粹理性批判》思想關聯
凡例
康德著作縮寫表
前言
緒論 論一切形上學知識之特點
《序論》底一般問題:形上學究竟是否可能?
《序論》底一般問題:來自純粹理性的知識如何可能?
先驗的主要問題 第一編 純粹數學如何可能?
先驗的主要問題 第二編 純粹自然科學如何可能?
先驗的主要問題 第三編 一般而言的形上學如何可能?
本《序論》底普遍問題「作為學問的形上學如何可能?」之解答
.
附篇
論為使形上學實際成為學問而能做的事
在探討《批判》之前就對它作評斷的樣例
建議先探討《批判》再作評斷
附錄
哥廷根評論
哥塔評論
加爾維評論
加爾維致康德函
康德覆加爾維函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