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佛迹
豆瓣
      香港民间信仰百年
危丁明
简介
在中国的民间庙神信仰中,神灵总与生活息息相关。因为独特的历史原因,传统信仰在香港更是迸发出灿烂的异彩。天后庙的红香炉,黄大仙祠的灵签,车公庙的风车……共同构建出香港在现代化以外别样的精神面貌。
本书是作者研究香港民间信仰的专著,分为「民间信仰与香港」及「庙宇的社会管理」两编,对此二专题有较全面的勾勒外,前者于「七姐诞」的兴衰,后者于黄大仙信俗的承传转化,均作出了细致的探讨。「点」与「面」的结合,是本书的特色之一。读毕全书,当能对相关专题有概括而不失深度的认识,察看那隐藏于精禋背后,宏大而质朴的历史图画。
contents
前言 \ 001
上编 民间信仰与香港 \ 005
01	香港早期传统信仰风貌 \ 007
早期的香港与香港人 \ 009 天后信仰 \ 011  杨侯信仰 \ 014  車公信仰 \ 017 樊仙信仰 \ 020 譚公信仰 \ 022 三山国王信仰 \ 026 文武二帝信仰 \ 029 孔子信仰 \ 030 神仙也移民 \ 034 佛道互融 \ 038 結語 \ 044
02	抗战中的香港华人传统宗教 \ 047
战前港府对华人传统宗教信仰的政策取向 \ 048 对战争的忧虑和恐惧 \ 052 孔圣堂的战时弦歌 \ 056 战时港府对华人传统宗教信仰政策的调整与香港红卍字会的成立 \ 061 抗战时红卍字会的华南救济 \ 064 日占时期的香港华人传统宗教 \ 076 結語 \ 085
03	曾盛极一时的女儿节:七姐诞 \ 089
香港早期的七姐诞活动 \ 094 渐趋商业化的七姐诞活动 \ 100 战后的七姐诞活动 \ 104 結語 \ 109
下编 庙宇的社会管理 \ 111
04	传统信仰与宗教的世俗化 \ 113 早期民间信仰与族群 \ 115 传统民间信仰随时代转化 \ 121
西方法律语境对民间信仰和宗教世俗化的推动 \ 130 結語 \ 138
05	从《文武庙条例》到《华人庙宇条例》 \ 141
《文武庙条例》实施前的文武庙 \ 142 《文武庙条例》打造的文武庙 \ 146 1928年的《华人庙宇条例》 \ 154 慈善:香港传统宗教的共有特色 \ 163
06	《华人庙宇条例》与香港庙宇管理 \ 167
传统的华人庙宇管理 \ 168 《华人庙宇条例》出台前香港华人庙宇管理出现的变化 \ 174 《华人庙宇条例》的出台及华人庙宇委员会的工作开展 \ 177 《华人庙宇条例》对华人庙宇管理模式的发展 \ 184 展望 \ 195
07	战前香港华人传统宗教发展与变奏:儒释道的合与分 \ 199
崇道必先尊孔 \ 202 《华人庙宇条例》对华人传统宗教的影响 \ 206 香港佛教的复兴 \ 211 传统宗教的分化和改组 \ 216 华人传统宗教的重心转移 \ 222 香港道教的独立开展 \ 226
08	黄大仙信俗的落地生根及弘扬 \ 231
承与传:时代与普济劝善 \ 233 适应与转化:由内地至香港 \ 236 制衡与引导:港府的落墨 \ 248 結語 \ 254
後語 \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