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

豆瓣
比较政治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300087504
作者: (美)马克·I. 利希巴赫(Mark I. Lichbach),(美)阿兰·S. 朱克曼(Alan S. Zuckerman)编
译者: 储建国等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08
丛书: 当代西方政治学前沿译丛
装订: 平装
价格: 58.00元
页数: 441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理性.文化和结构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美)马克·I. 利希巴赫(Mark I. Lichbach),(美)阿兰·S. 朱克曼(Alan S. Zuckerman)编    译者: 储建国等

简介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考察了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三个主要流派——理性选择理论、文化主义分析和结构主义方法,对每个流派进行了简明的介绍,说明了每个流派的核心原则、流派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流派的新贡献。第三部分将各流派的方法运用于比较政治学科的传统领域——选举、社会运动与革命、国家等。本书主编在第一、第四部分中分别对本书核心思想进行了阐述和对比较政治学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contents

目次 :
前言和致谢
撰稿人
第一部分 介绍
第一章 比较政治的研究传统和理论介绍
比较政治的共同遗产
比较政治中的竞争性传统
促进比较政治的理论发展:本书的文章综述
文章
前面的路
第二部分 比较政治中的研究传统
第二章 一个模型、一种方法和一幅图画:比较和历史分析中的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模型:既非新古典经济学,亦非公共选择
理性选择的传统方法
分析性叙事
一幅关于经验理性选择未来的图画:未充分探索的领域
结论
第三章 比较政治分析中的文化和身份
介绍
文化和政治的文化分析
对政治的文化分析的批评
诠释在政治的文化分析中的核心作用
结论
第四章 比较政治中的结构与格局
宏观研究的全盛期及其余波:对摩尔和斯考克波尔的评论
复兴宏观分析:历史和理论,结构和格局
作为联结点的制度
第三部分 比较政治中的理论发展
第五章 选举行为与比较政治
导言
研究选举行为的方法
投票率
观念和文化的影响
大众理论和研究
第六章 社会运动和革命:走向一个整合的视角
问题和机会
从60年代到90年代
政治机会
动员结构
形构过程
整合结构、动员和文化:定义过程方法
运动、周期和革命
结论
第七章 利益、制度和观念在工业化国家比较政治经济学中的作用
以利益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制度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观念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三种方法的比较
这个领域整合的潜力与限制
当代的挑战
第八章 国家研究
现代国家的修辞与现实
国家是怎样建构的
有限的国家:国家与社会的互动
结论
第四部分 社会理论与比较政治中的解释:结论
第九章 社会理论与比较政治学
前言
三个代表人物
三个研究流派
社会嵌入的单位行动
马克斯·韦伯、现代性与今天的比较政治学
结论
第十章 重定解释标准,促进比较政治的理论发展
比较政治中解释的标准形式:涵盖性法则和因果性解释
扩充比较政治中科学理解的性质
扩展关于现实性质的假定
比较政治中的复杂模式和研究流派
比较政治中的解释和理论
比较政治中的解释和流派
术语译名对照
作者译名索引
译后记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