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的思想
豆瓣
杭间
简介
一件綉品、一只土陶、一把木刨的背后,在社會變遷的背景下,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體制及體制外的東西如隆隆的機車,有它的歷史軌跡和傳統慣性,那些,是我無能為力的。
我是個手藝人的后代,說來似乎有些宿命,我上了大學,研究生畢了業,成為通常說的「讀書人」,但是我的專業是工藝美術史,我仍未離開我的祖輩曾作為謀生手段的手工藝。我對手藝懷有難以言狀的感情,但是我也知道感情無法代替理智。今天,我的父母輩正在老去,那些產自鄉土的東西隨着鄉土的不存總要慢慢消亡,即使其中個別通過人為的形式依然延續,終究已不是原來的那種東西了。
我常常問自己,我對手工藝的感情是否流於懷舊?這種懷舊是否矯情和缺乏力量?我們有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的未來?猶疑時我就像有蘭花指動作傾向的人那樣時刻警惕自己。但隨着年齡漸長,在看過太多的中外藝術名作后,遇到那些灰頭土臉、布滿生活痕跡的鄉土手藝時,還是禁不住由衷地喜悅,並感到一種純凈的力量。
contents
手艺中国
民生与工艺——传统技艺在现代的遭遇
“移风易俗”后的中国民艺之路
“工艺美术”在中国的五次误读
艺术地生活的艰难——中国装饰艺术在近代的转折
假如的理想——“假如回到张爱玲时代”?
故乡的师傅
《幼学琼林·衣服》选注——江湾故事中时间对衣服的侵蚀
洪元师的“西化”情结
行灯
我在地毯厂
“一代不如一代”
形而上下
中国传统工艺的智慧与思想——《中国传统工艺》初版前言
工艺史和设计史的“区别”
道器论——传统文化中技术与思想的关系
《淮南子》的工艺观
从道器关系看中国古棋的设计思想
坐,一种文化观——从《黄帝内经》看明式椅“功能”
工艺“机制”——工艺人类学联想
“六书”与中国视觉设计思维
工艺传说
传说的产生
工艺、工匠传说的意义
工艺传说的几种模式
人与自然之子
传说中的工艺美尺度
工巧意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适应生活方式的例子
从器物的别称看文化趣味
“工艺美术”时代
关于“工艺美院风格”
无名书:中国设计史的写法——兼谈中央工艺美院的史论传统
雷圭元先生
“光华路”
“漆”的文与质——乔十光对中国漆艺发展的贡献
图形折射的民族身份和记忆——我读田自秉先生的《中国纹样史》
口述的手艺史——关于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
附录
杭间,在艺术的“原乡”——《中国文化报》记者冯智军的访谈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