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格罗伊斯文艺理论研究
豆瓣
何燕李
简介
作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家和社会理论家的新生代领军人物之一,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先后受聘于众多世界知名学府和机构,如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维也纳国际文化研究中心等,其学术贡献尤其是俄国和斯拉夫研究的成果饮誉全球。1992年以来众多涉及俄国或苏联文学、艺术领域的研究都会提及格罗伊斯。为此,本书旨在从六个方面对格罗伊斯的文艺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contents
导论
第一节 本书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格罗伊斯与苏联遭遇的文化身份困境
第一节 格罗伊斯遭遇的身份困境——双重无根的局外人
第二节 苏联遭遇的文化身份困境——美学与艺术的局外人
第二章 “东方-西方”与“欧洲-亚洲”文化夹缝中的沙俄与苏联
第一节 强贴的文化标签:“东方”“亚洲”与“社会主义”
第二节 逆写的文化情结:“西方”“欧洲”与“资本主义”
第三章 格罗伊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俄国先锋派的血亲关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苏联后现代主义的血亲关系
第四章 阐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性:艺术之力的文化逻辑
第一节 艺术之力与平等审美权利的文化逻辑
第二节 冷、热媒介中的亚文化空间与平等的审美权利
第三节 重新阐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
第五章 博物馆——视觉化艺术之力天平及“政治”与“美学”绑定关系的文化媒介
第一节 博物馆作为可视的国家文化身份载体
第二节 博物馆作为可见的艺术之力天平
第六章 从“灰色自我”到“黑白方块”:格氏文艺理论的双面性
第一节 苏联文艺理论的新面孔
第二节 未解开的“美学”与“政治”之链
结语 回归“文学”与“艺术”的DNA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