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
豆瓣
张伟然
简介
为什么是湘江,哺育出鲜活而又多面的湖湘文化?
为什么是湘江,长久地被纪念、被阐释,成为文化符号?
透过湖湘文化的发展轨迹,看懂中华文明中地理与人文的历史互动。
——湘江如同一个“动词”,在历史和当下持续发挥作用。
***********
湘江,既是源远流长、滋养一方的不息活水,也是古往今来湖湘 文化的精神原点。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与自然的共生互动并不鲜见,而在湘江之滨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楚辞中的“临沅湘之玄渊兮”到杜甫笔下的“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从反复被描绘的《潇湘八景图》到传世古琴曲《潇湘水云》,湖湘之地人杰地灵,文明傍水而生,江水也因此留名。除此之外,湘江之滨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一方的衣食住行,也进一步造就了湖湘地区的地域性格、学派传承以及方言、民俗的形成与流变。
本书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入手勾连古今,深入浅出地将一部湖湘文化史娓娓道来,湘江既是起点,也是核心。
contents
引 湖南清绝地
一 三湘沦洞庭
“湘水”
三湘
“湖南”
南北孔道
“出湖”
二 湘川之奥 民丰土闲
斯民
其族
波折
本业
末作
三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人文初开
沦为荒裔
重新启动
渐洗蛮风
云蒸霞蔚
四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
地域性格
剽疾
劲悍尚气
呰窳偷生
终岁勤动
质直果敢
五 楚学离中原而独行
三闾大夫
欧阳父子
士多隐逸
湖湘学派
习于辞赋
船山遗老
道咸经世思潮
湖南派头
六 隔山不隔水
“方言楚俗讹”
“欸乃一声山水绿”
“箫鼓远来朝岳去”
“祖每尊盘瓠,祠皆祀伏波”
“湖南人家重端午”
婿不亲迎
湘资与沅澧
自然与人文
山川之异
七 斑竹一枝千滴泪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