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迫者教育学(50周年纪念版)

豆瓣
被压迫者教育学(50周年纪念版)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67599864
作者: [巴西] 保罗·弗莱雷 (Paulo Freire)
译者: 顾建新 / 张屹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20 -5
装订: 精装
价格: 52.00元
页数: 192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50th Anniversary Editon)

[巴西] 保罗·弗莱雷 (Paulo Freire)    译者: 顾建新 / 张屹

简介

《被压迫者教育学(50周年纪念版)》介绍了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该理论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
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解放既不是恩赐,也不是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过程。 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为目的的。弗莱雷批判当时社会的“储蓄式”教育把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无知者。他认为,学生“存储”教师“灌输”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形成批判意识。弗莱雷提出,应该摈弃“储蓄式”教育,代之以“提问式”教育,以唤醒人们对世界问题的批判意识,鼓励人们不断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而把教师和学生从“驯化教育”中解放出来。
保罗·弗莱雷的思想充满了实践理性的张力,他认为,作为自由实践的教育学应该将理论与经验、历史与现实、思考与对话、批判与参与紧密结合,其最终目的是强化选择,改造现实。弗莱雷对成人文盲教育的诸多论述同样有助于其他领域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教育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当今及以后的教育界认识都是难以回避的尖锐挑战。相信弗莱雷的思想会给予教育界及社会人士以有益的思考与启迪。

contents

中文版导言
50周年纪念版序言
作者自序
第1章
被压迫者教育学存在的正当理由;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克服这对矛盾;压迫与压迫者;压迫与被压迫者;解放: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种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第2章
作为压迫手段的“储蓄式”教育观——其前提预设——一点评论;作为解放手段的“提问式”教育观——其前提预设;“储蓄式”观念与师生之间的矛盾;提问式观念与师生之间矛盾的超越;教育:一个互动过程,以世界为媒介;人作为不完善的存在,意识到自身的不完善,并试图更充分地人性化
第三章
对话关系——教育作为自由的实践的本质;对话关系与对话;对话与寻找教育课程内容;人与世界的关系,“生成主题”,以及教育课程内容作为自由的实践;“生成主题”的探究及其方法;通过“生成主题”探究来唤醒批判意识;探究的各个不同阶段
第四章
反对话关系与对话关系作为对立的文化行动理论的基质:前者作为压迫的手段,后者作为解放的手段;反对话行动理论及其特点:征服、分而治之、操纵和文化侵犯;对话行动理论及其特点:合作、团结、组织和文化综合
“持续奋斗”:《被压迫者教育学》后序
当代学者访谈录
原英文版(1970)前言 理查德·肖尔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