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引论

豆瓣
德育引论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67576148
作者: 陈桂生
发行时间: 2018 -10
装订: 平装
价格: 49.80元
页数: 225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陈桂生   

简介

德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基础教育中的德育,简单地说,便是自觉地对未成年的学生,施加伦理道德的影响,使其行为符合现实社会中通行的道德规范。从古代以个人道德修养为主题的“修身”,到近代“道德教育”的格局,再到现代的“道德学习”,本书对德育问题进行了历史的逻辑的分析 。同时,本书对于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说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诚信、学生纪律以及师生之间的信任问题提供了简明扼要又不失实用的讨论与参考。
---------------------------------------------------------------------------------------------------------------
本书框架:
第Ⅰ编:德育相关的伦理问题。其中涉及习俗道德与伦理道德、独立人格意义的德性与个体社会化意义的德性、个体德行与德性、个体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倾向、人生追求与世界观念,以及德育同“修身”、“道德学习”的区分。其实,德育实施中每种价值选择的结果,都是颇不相同的“德育”。故都属于德育实施中前提性的课题。
第Ⅱ编:有关德育演变的轨迹及个体社会化意义德育的要义。
第Ⅲ编与第Ⅳ编:参照教育常理与现代伦理观念与社会观念,审视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Ⅴ编与第Ⅵ编:简要地介绍德育理论的源流。

contents

Ⅰ 德育基本问题(上)
——前提性的伦理问题
前言
1. 习俗道德与伦理道德——德育实施中不同道德层面的权重问题
2. 独立“个性”意义的德性与“个体社会化”意义的德性
3. 德行转化为德性的轨迹——“品德”要义
4. 价值取向、人生追求与世界观念——未成年人价值取向形成的过程
5. 修身、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个人品德修养形态历史性演变的趋势
Ⅱ 德育基本问题(下)
——个体社会化的德育要义
前言
1. 德育演变的轨迹
附录: 德育源流
2. 现代学生民族精神的陶冶
3. 学生爱国情操的陶冶
4. 学生集体观念的陶冶
5. 政治教育的策略
6. 现代德育面临的新挑战——库姆斯《模棱两可的德育》平议
7. “德目主义”质疑
8. 学校德育活动运行机制问题
Ⅲ 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辨析(上)
1. 说服学生问题
2. 关爱学生问题——“爱的教育”别解
3. 学生诚信问题
4. 学生感恩问题
5. 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的常理常规
6. 师生之间信任问题
Ⅳ 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辨析(下)
1. 学生自由与纪律问题
2. 学生自主选择的限度问题
3. 学生之间竞争问题
4. 榜样影响问题
5. 学生自主管理问题
Ⅴ 德育理论源流(上)
1. 西方历史上关于“美德是否可教”的议论
2. 德育基础理论演变的过程
3. 涂尔干理性价值取向的道德教育说
4. 杜威的“学校道德说”
5. 德育“主智说”、“主情说”与“主意说”
6. 民国时期训育沿革
Ⅵ 德育理论源流(下)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见解
2. 列宁对“共产主义教育”的见解
3. 毛泽东的“德育”见解
4. 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德育问题(1927—1949)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