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天才

豆瓣
德国天才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0251167
作者: [英] 彼得·沃森
译者: 张弢 等 / 王莹 / 范丁梁 / 孟钟捷 / 张弢
格式: 精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发行时间: 2025 -6
装订: 精装
价格: 198.00元
页数: 1380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近现代德意志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英] 彼得·沃森    译者: 张弢 等 / 王莹

简介

“写给德意志知识分子长达850页的情书”
一部关于德国天才的“百科全书”
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编辑推荐】
《德国天才》是一部极具震撼力与深度的文化思想史巨著。作者彼得・沃森以其深厚的学识与独特视角,打破了人们对德国的刻板印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从文化贫瘠之地崛起为 科技文化强国的德国。本书荣获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可谓实至名归。
本书将科学发现置于文化史的核心,进而从哲学、神学、数学到自然与社会科学,再到人文艺术,详尽描述了德国在这些领域的奠基性成就。对各个领域中的天才人物如康德、贝多芬、爱因斯坦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是对德国二百五十多年知识历史的生动回顾,更是一次对德国文化蓬勃发展根源的深度探寻,能让读者深刻理解德国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并持续影响当今世界,无论是对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学术研究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内容简介】
歌德说:“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
自 18 世纪中叶起,德国涌现出灿若星辰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与工程师。从巴赫、贝多芬等音乐巨匠,到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大师,再到高斯、普朗克等科学巨擘,他们将德国的科学文化推向难以企及的高度。彼时的德国,获诺贝尔奖人数远超他国。可希特勒与第三帝国的出现,让这一进程遭受重创,其光辉历史也被纳粹罪行的阴霾遮蔽。 作者彼得・沃森在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抽丝剥茧,追溯历史真相,探寻德国天才诞生的根源。从德意志大学兴起引发的阅读革命,到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全方位解析德国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缘由,以及它如何深刻塑造人们的生活,持续影响当今世界。

contents

作者的话
导言 眼花缭乱:希特勒、犹太人大屠杀与“不会消逝的过去”
第一编 德意志的命运大转折
第一章 “德意志秉性”的形成
第二章 教养与驱向完美的天性
第二编 第三次文艺复兴:在怀疑论与达尔文之间
第三章 温克尔曼、沃尔夫、莱辛:古希腊文化的第三次复兴与现代学术的起源
第四章 纸质印刷时代的至尊产物
第五章 照耀思维架构的晨光
第六章 音乐的大复兴:哲学交响乐
第七章 宇宙,楔形文字,克劳塞维茨
第八章 语言之母,心声与浪漫主义的颂歌
第九章 勃兰登堡门,铁十字与德意志的拉斐尔
第三编 受教育中间阶层的崛起:现代繁荣的发动机和工程师
第十章 洪堡的礼物:研究的创始和普鲁士(新教)知识概念
第十一章 异化的演变
第十二章 德国历史主义:“观念史中的一个独特事件”
第十三章 生物学的英雄时代
第十四章 走出“德意志落后的悲惨境地”
第十五章 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德国热”
第十六章 瓦格纳的另一个指环:费尔巴哈、叔本华和尼采
第十七章 物理为王:亥姆霍兹、克劳修斯、玻尔兹曼和黎曼
第十八章 实验室的兴起:西门子、霍夫曼、拜耳和蔡司
第十九章 金属的主宰者:克虏伯、本茨、狄塞尔和拉特瑙
第二十章 疾病的动力:菲尔绍、科赫、孟德尔和弗洛伊德
第四编 现代性的痛苦与奇迹
第二十一章 历史的滥用
第二十二章 民族主义的病理学
第二十三章 金钱、大众、大都市:“首个承续的社会学派”
第二十四章 不协和音与最富争议的音乐家
第二十五章 无线电的发明、相对论与量子
第二十六章 维也纳的敏感与魅惑
第二十七章 慕尼黑一施瓦宾:德国的“蒙马特尔”
第二十八章 柏林大忙人
第二十九章 英雄与商人之战
第三十章 为丧父的孩子祈祷:失败者的文化
第三十一章 魏玛:“前所未有的心灵警觉”
第三十二章 魏玛:20世纪物理学、哲学与历史学的黄金年代
第三十三章 魏玛: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第五编 帝国之歌:希特勒与“斗争的精神化”
第三十四章 纳粹美学:褐色之变
第三十五章 第三帝国的学术:没有所谓的客观性
第三十六章 神学家的黄昏
第三十七章 德国战时科学的成果、失败与耻辱
第三十八章 流亡,通往外界之路
第六编 希特勒之后:困境下德国传统之承续
第三十九章 “第四帝国”:德意志思想在美国的影响
第四十章 “陛下最忠诚的敌国子民”
第四十一章 “分裂的天空”:从海德格尔到哈贝马斯再到拉青格
第四十二章 德国咖啡馆:“一个前所未见的德国”
结语 德国天才:眼花缭乱,奉若神明以及内在性的危机
附录 三十五位被低估的德国人
索引
编辑说明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