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結構

豆瓣
帝國的結構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3570349
作者: 柄谷行人
译者: 林暉鈞
出版社: 心靈工坊文化
发行时间: 2015 -7
丛书: PsychoHistory
装订: 精装
价格: NT$490
页数: 352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中心.周邊.亞周邊

帝国の構造 : 中心・周辺・亜周辺

柄谷行人    译者: 林暉鈞

简介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
提出揚棄並超越舊世界帝國與近代國家的劃時代鉅著
開啟歷史研究的新視界
近年來,各地革命與政治運動蜂起,但仍無法打破「資本―國族―國家」的牢固體系。世人中,已覺醒全球局勢並未跳脫此體系者少,誤以為歷史正在前進者多。此外批判席捲全球的新帝國主義時,若將矛頭指向特定國家,亦是時代的誤識,無法超越「資本―國族―國家」三位一體的終極結構。
到底我們該如何消解霸權的競逐,實踐全球的和平共處模式?柄谷行人延續《世界史的結構》中對國家、國族與資本的深刻思考,在本書中,構想建立更大區域的和平共同體的可能。他提出大膽構想:回復「帝國」。
縱然近代國家乃因推翻舊帝國而誕生,導致當代人以負面眼光看待帝國,然而帝國具備某些促成和平的要素,是當代世界系統所欠缺的。因此柄谷認為,欲超越近代國家與資本主義的原理,就必須重新檢討舊帝國的結構,並以某種形態回復帝國。這不是回復傳統帝國的框架,更不是為當代特定經濟霸權背書。事實上,若不否定古老反動的舊帝國、不否定和帝國主義相連的帝國,帝國就無法回復。
我們必須「揚棄」帝國,才能在較高的層次上,回復過去被視為前近代而遭到否定的事物,藉此超越近代國家的界線,掙脫「資本―國族―國家」的結構,邁向永久和平的世界共和國。
陳芳明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光興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鐵志 文化評論家
張崑將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楊 照 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萬毓澤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鄭村棋 人民民主陣線代表、社會運動者
廖欽彬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龔卓軍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鄭重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contents

【推薦序】交換模式與生產模式之辨∕萬毓澤5
第一章 何謂「黑格爾的倒轉」25
1. 為什麼要批判黑格爾25
2. 馬克思的黑格爾批判之盲點31
3. 生產模式論的極限36
4. 交換模式的導入42
5. 社會構成體與交換模式49
6. 前後的倒轉51
7. 來自未來的回歸55
第二章 世界史之中的定居(定住)革命65
1. 遊動狩獵採集民65
2. 定居的困難72
3. 互酬性的原理75
4. 定居革命80
5. 互酬制的起源82
6. 遊動性的兩種類型87
第三章 專制國家與帝國97
1. 國家的起源97
2. 恐懼脅迫下的契約102
3. 帝國的原理107
4. 專制國家與帝國111
5. 帝國與帝國主義117
6. 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124
7. 歐洲與帝國132
第四章 東亞的帝國143
1. 秦帝國143
2. 漢帝國152
3. 隋唐帝國161
4. 遊牧民的帝國167
5. 蒙古帝國170
6. 蒙古帝國以後174
第五章 近世的帝國與其沒落185
1. 俄羅斯、鄂圖曼、蒙兀兒帝國185
2. 帝國的衰退192
3. 歐洲的「世界―經濟」196
4. 帝國的近代化205
5. 奧地利、俄羅斯215
6. 中國223
第六章 帝國與世界共和國235
1. 帝國與神之國235
2. 霸權國家241
3. 歷史與反覆248
4. 諸國聯邦252
5. 自然的狡智261
6. 自然與歷史268
第七章 作為亞周邊的日本281
1. 周邊與亞周邊281
2. 大和與朝鮮290
3. 皇帝與天皇295
4. 官僚制與文字的問題302
5. 漢字與假名307
6. 日本的封建制314
7. 什麼是德川體制?324
8. 明治維新之後332
後記341
延伸閱讀343

其它版本 (1)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