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

豆瓣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08165243
作者: 李振声
发行时间: 2020 -9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装订: 平装
价格: 98.00元
页数: 336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

李振声   

简介

本书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将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源头重新追溯至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梳理阐述了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如何为后来新文学基本精神品格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旨在将中国新文学,尤其是其精神建构,重新纳入晚清以来最能代表中国思想学术水准的空间和视野,视其为晚清以来中国精神整体构架中的组成部分,打通其与晚清以来思想、学术之间彼此息息相关的关联。

contents

绪论
一、 缘起
二、 思路
三、 困难与对策
附录 必要的思想史参照:20世纪80年代中外思想、知识有关中国近代转型动力的一次交集
第一章 晚期桐城“文”的“旧”中之“新”——吴汝纶、严复对“文”的突破性理解
一、 钱基博的提
二、 严译《天演论》吴序再解读
三、 “文”的释义与“文化整体观”
四、 严复的自辩
五、 “身份的焦虑”?——晚期桐城“文”与新文学紧张关系的背后
第二章 晚清政治想象图式与新文学的政治情怀——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
上 康有为篇
一、 围绕《新学伪经考》,几个新文学家的态度
二、 “世界主义”的视野
三、 “悲天悯人”或“感时忧国”的情怀
四、 对“原理”的热衷
下 梁启超篇
一、 今文经学路数的延展
二、 致思特点:优长与限制
三、 梁启超小说论与新文学中的梁启超因素
四、 余论:文学观的前后期差异
第三章 作为新文学思想资源的章太炎
一、 思想学术与生命实感
二、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三、 “不齐而齐”
四、 “依自不依他”
五、 钟情魏晋
附录 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章太炎因素
第四章 王国维:一份隐性的遗产
一、 精神个性与学术次第
二、 对个体性主体的质疑
三、 思辨功夫,何谓“影响”?
四、 康德、叔本华、尼采,并非王国维非功利文艺观唯一思想来源
五、 王国维之于新文学的意义
六、 余论
第五章 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如何转化为中国现代语境——以刘师培《中国民约精义》为例
一、 学术定位
二、 问题的提出
三、 对一个反差现象的解释
四、 刘师培所能读到的《民约论》译本
五、 自西徂东的思想旅行:译本参读比较
六、 若干余论
附录 刘师培与章太炎的文质之争(狄霞晨)
第六章 钱玄同参与《刘申叔先生遗书》编纂始末发微
一、 《遗书》版本分疏
二、 刘师培与南桂馨
三、 《遗书》编者
四、 倾力编纂《遗书》的内在动机
五、 另一种学术史观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