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人

豆瓣
洞中人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07547771
作者: [埃及] 陶菲格·哈基姆
译者: 张景波
发行时间: 2018 -1
丛书: 丝路文库
装订: 精装
价格: 28.00
页数: 112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埃及] 陶菲格·哈基姆    译者: 张景波

简介

1933年和1934年陶菲格·哈基姆分别完成自己的戏剧代表作《洞中人》和《夏哈尔札德》,这两部作品的问世在埃及文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特别是《洞中人》的发表引起轰动,其所包含的丰富哲理深受同仁们的一致赞誉。埃及著名文学家塔哈侯赛因曾称赞说:“《洞中人》这一剧本的问世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是阿拉伯文学中创作出的第一部真正可以称为剧本的作品;可以说它丰富了阿拉伯文学,为这一文学增添了一笔从未有过的财富,可以说它提高了阿拉伯文学的地位,使这一文学毫不逊色于古今的外国文学。”
《洞中人》取材于古代基督教故事,写三名基督徒因受宗教迫害而躲进一个山洞。他们在洞中一睡,竟睡过了300年。三人醒来,出洞回到城市,方才明白,原来他们的时代早已过去,眼前早已物是人非。他们留恋往日的生活乐趣,却难以适应300年后的世俗社会。现实与他们格格不入,他们只能带着矛盾苦恼的心情返回山洞,最终怀着对神的信仰回归于冥间。这个故事也部分地来源于《古兰经》第18章里“岩洞和碑文的主人”的故事,写了这三个人在山里逗留了300年,外加9年。经文中写道:“我把他们的故事,诚实地告诉你,他们是几个青年,他们信仰他们的主,而我给他们增加正道。”“你们应当耐心地和他们在一起,不要藐视他们,而求今世生活的浮华。”与宗教故事单纯宣扬神灵法力相比,这个剧本表现的则是精神存在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在时间问题上的不同体验。在原来宗教故事的基础上,作者增加了人生哲理思考成分,即在人与时间的斗争中,不是人类战胜了时间,而是时间战胜了人类。他意识到人的生命存在受着时间的无情限制,他要表现人类同时间的搏斗,他在剧中用信仰来解决人与时间的矛盾,使人摆脱时间的束缚。作品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直露,体现象征主义手法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洞中人》是出现于近代埃及文坛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