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并天下

豆瓣
初并天下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60446714
作者: 孙闻博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21 -2
丛书: 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
装订: 精装
价格: 118.00元
页数: 279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秦君主集权研究

孙闻博   

简介

本书探讨秦统一历史进程中君主权力的巩固与发展,聚焦“周秦变革”背景下与秦君关系密切的统治政策、政治口号、政治名号、政治信物,进而从这四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中,政策探讨商鞅“农战”政策推行及与“君――官――民”政治结构的互动;口号探讨秦君臣“并天下”政治表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名号探讨秦自战国献公、孝公以降君主称谓的使用变化与“皇帝”名号的出现;信物主要围绕兵符、帝玺与玺书,梳理制度源流,揭示政治文化意涵,进而思考君主在军事、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及地位。本书立足基本史料,坚持实证原则,主要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秦君主集权,进而对“初并天下”的实现,提出新的历史解释。

contents

总序

绪论
一 对象与意义
二 概念与思路
第一章 商鞅“农战”政策的推行与秦君集权
一 引言
二 商鞅“农战”政策肇创与“君一民”联结
三 《商君书》所见秦民群体划分与“农战之民”的出现
四 “士大夫”“官人百吏”考辨——兼论秦君对“官一民”关系的制约
五 惠文王以降“农战”政策调适及“资人臣”“徕民”问题
六 吕不韦、《吕氏春秋》与“农战”政策波动
七 “事皆决于法”“外攘四夷”:始皇帝前后期政治的两次转向
八 始皇帝后期事业的继续:二世“更始”诏书与“用法益刻深”
九 以“术”辅“法”:二世后期的政治特征与帝国覆亡
第二章 “并天下”:秦君统一功业的历史定位与政治表述
一 问题的提出:“大一统”观念与上古帝王世系建构
二 帝王世系背景下“一统”观念在上古史的扩展
三 “并天下”:秦超迈前代的用语选择及其内涵
四 复归“大一统”:汉承秦制到上接周统的再次转变
第三章 秦君名号变更与“皇帝”的出现
一 学术史回顾与问题所在
二 “公”“王”之间:说“周致伯于秦孝公”
三 “秦惠文君”辨——兼论战国的君称分类
四 “君为王”的内外政治秩序变动——兼论“王”与“天子”称谓
五 “分天下”:“帝”号下政治秩序新释
六 “并天下”与“皇帝”的登场——兼论封建之议的实质
第四章 兵符、帝玺与玺书:秦君政治信物的行用及流变
一 体例与用字:秦栎阳虎符再辨
二 用语、格式及省减省称:秦、汉兵符的演变线索
三 史料拟补与秩序构建:也说“皇帝六玺”
四 “六玺”前史:秦汉“皇帝信玺”考
五 “帝之下书”与符、节、诏的配合行用
六 玺书发兵与《独断》“制书”条考辨
七 西北汉简所见“诏书”与“皇帝玺书”
八 玺书史例及汉唐制度源流——兼论宣帝赐陈遂玺书事
九 秦“命”“令”、“制”“诏”及矫玺发卒
结论
参考文献
各章初刊及修改情况
后记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