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起源
豆瓣
アートの起源
[日本] 杉本博司 译者: 林葉
简介
「人類的想像力一直是透過藝術來表現。
現在,爲了理解無法預知的未來,我們到了必須回溯歷史的時候。」
當代藝術大師杉本博司
繼《直到長出青苔》之後更宏闊的創作省思
杉本博司向來以攝影家的身分為眾人所知,舉凡他的創作,如《透視畫館》《肖像》《劇場》《海景》等,無一不在挑戰我們對於攝影表達的既有認知。他將時間、生命、歷史這類具有縱向深度的主題,凝鍊成為二維的影像。在杉本博司的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並非從某段過往時光剃取下的纖薄切片,而是鮮活的、血脈仍搏動著,並隨時伺機攫住我們的一層層深厚時空。
杉本博司在無相機攝影新作《放電場》中,更以一般攝影者避之唯恐不及的靜電灼燒底片,藉閃電的意象連結起影像創造與地球生命的肇始。然而杉本博司從未以影像的創作者自限。他以光學玻璃雕塑五輪塔,探究人類宗教情感的來源,將金屬塊切削為數學模型,以有限的物質表現出「無限」的概念,更為藝術家的想像力賦予具象的造型。杉本博司也結合自己的攝影、建築設計作品與收藏物成為裝置藝術。當杉本博司對人類處境的思索越發明晰,我們也就看見這位大師跨足越多種創作形式,並都能發揮至淋漓盡致。而所有嶄新的表現形式都是從他一貫的哲學、史學、美學思維輻散而出,因此共同形成了整體而豐饒的脈絡。
在杉本博司的創作中,有太多意象等待爬梳、理解。同時,我們也都渴望得知這位當代藝術大師,在不斷創作、思索、再創作的反覆過程中,究竟看到了人類文明將往何種方向前進。《藝術的起源》便是杉本博司對自我創作與當代人類處境的自問自答,他更以文字梳理作品中「意象與語言的緊密交織」,將思索與創作歷程在讀者面前完全開展。於是,我們有幸得見當代藝術與過往人類意識活動激盪出的炙熱火花,並一窺杉本博司所勾畫的人類精神史全貌。
本書收錄《放電場》系列、《偏光色》、《光學玻璃五輪塔》、《觀念之形》與多件裝置藝術作品,還有向日本美學宗師千利休致敬的能劇創作《小田原》。
contents
中文版 作者序
序
藝術的起源
光學玻璃五輪塔
古風景
冷之眼熱之眼
寶物的記憶
魔鬼現身之所
攝影學 事情的開端
安定的生活
觀念之形
小田原
鸚鵡島的鳥籠
天使來迎圖
歪曲的宙感
時間的浮橋
三夕茶會
今冥途
落石注意
獲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
歷史的歷史 —— 與中澤新一對談
後記
跋 活在古典中 黃亞紀
-------------------------------------------------------------
中文版作者序
數年前,我買到一塊中國的玉,時代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濡染著古色的日本木箱中寫著「玉琮」二字。這塊玉恐怕是二戰前在中國出土,然後被帶往日本的吧?我對中國玉石幾乎沒什麼背景知識,就這麼與這塊玉相遇,然後深深著迷於那結合了方形與圓形的抽象外形。這塊玉明明只是一種石頭斷片,卻向我散發著莫名的力量。為了探索這股力量的來源,我感覺自己非得買下這塊玉不可。說起來,我是別無選擇。
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在文明的曙光初現時,人類究竟創造了什麼?這塊玉充滿了宇宙間的沛然力量。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塊玉曾是王權的象徵。而今日我的著作能翻譯出版,由與這塊玉石同為中國文明後代的讀者來閱讀,意義特別深遠。
杉本博司
序
每次舉辦展覽我都會出版展覽圖錄。所謂圖錄,就是以圖版形式收錄繪畫、雕刻、攝影的書籍。不過,最近我意識到,自己創作的「作品」與收集的「物件」,在「 語言」及「意象」的緊密交織中,有著極為互補的關係。我注意到,我的作品與其說是藉由語言獲得解釋闡明,不如說是受語言引發、觸動,並在混沌的意識中呈現出的形式。至於我所收集的「物件」,在此以金鵄勛章為例。「榮譽」這一語言的意象主導了勳章的設計,不但神化了物件,更在這基礎上為物件冠上「國家」的概念,於是造就了金鵄勛章。
我花費一年,將在丸龜市猪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2舉辦的《藝術的起源》展覽中的作品圖像作成圖錄。我在製作時,也希望能將作品的構成意象,以及受語言觸發的東西,一併記錄下來。於是,這本既像是圖錄也像是評論集,既不是詩集也不是獨白的書就這樣付梓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