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
豆瓣
創造近代日本之人
伊藤博文 近代日本を創った男
[日]伊藤之雄(いとうゆきお) 译者: 李啟彰 / 鍾瑞芳
简介
伊藤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ひろふ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
●因為有這個人,才有今天的日本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佳寫照——農夫的兒子最後成為公爵
●「剛強凌直」的一生——此句是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對伊藤的評語,也是伊藤的立身處世之道。
伊藤博文1841年生於周防國,68歲這一年(1909)在中國哈爾濱遇刺身亡。其一生歷經討幕運動、條約改正、大日本帝國憲法制定、日清與日俄戰爭,統治韓國,伊藤博文剛強凌直、波瀾壯闊的一生! 本書是創造近代日本之人——伊藤博文傳記的定本、顛覆它在通俗作品中的「惡人」形象。
履歷如下:
16歲入吉田松陰私塾
21歲燒毀英國公史館
22歲刺殺國學者土高次郎、老中井伊直弼
23歲冒著死罪偷渡英國
26歲(1868)徵士參與職外國事務局判事、提議「廢藩置縣」
1870年遣人赴美考察後,決定日本走金本位、擴大大藏省職能
1873年推翻西鄉隆盛的征韓論
1876年(35歲)成為長州派領袖
1877平定西南戰爭
1878年 設立參謀本部(伊藤影響力透過山縣有朋進入陸軍)
1889刊行「憲法義解」
四任內閣總理大臣(一屆、五屆、七屆、十屆)
首任樞密院議長
首任貴族院議長
初代韓國統監
contents
伊藤博文是輕佻膚淺的人嗎?─序言
兩種伊藤形象
為何沒有真正的伊藤傳記
時代左右的伊藤形象
本書的目的
第 一部 青春篇
第 1 章 獲得木戶孝允的賞識–從束荷、荻到京都、江戶、英國
第 2 章 外交交涉場合的活躍─列強與薩摩藩
第 3 章 討幕之戰─不滿意的情報收集
第 二 部 飛翔篇
第 4 章 與列強的交涉及知識的飛躍─兵庫縣知事、大藏官僚
第 5 章 岩倉使節團的特命全權副使─廢藩置縣、爭韓論的政變
第 6 章 參議兼工部卿伊藤的實力─西南戰爭
第 三 部 熱鬥篇
第 7 章 開始建構伊藤體制─大久保利通的繼承者
第 8 章 對於大隈重信的憤怒─明治十四年的政變
第 9 章 伊藤灌注在憲法調查上的熱忱──日本的傳統與歐化
第 10 章 內治優先與日清協調──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第 11 章 確立日本的國家構造-大日本帝國憲法與明治天皇
第 四 部 成熟編
第 12 章 出乎預料-大隈條約改正問題
第 13章 第一議會的困惑-憲法的運作與充實近代國家
第 14 章 守護明治憲法-第二次總選舉
第 15 章 與民黨合作及條約改正──第二次伊藤內閣
第 16 章 伊藤體制的興盛期──文官首相的日清戰爭
第 五 部 夕陽篇
第 17章 身為元老的強烈自尊心──第三次伊藤內閣
第18章 休養與充電—清國遊歷、西日本演講遊說
第 19 章 身體的衰弱與對於「憲法」政治的理想─創立立憲政友會、第四次伊藤內閣
第 20 章 國際協調與行政及國會間的和諧───致力於避免日俄對立
第 21 章 與陛下之間的事不容他人置喙──日俄戰爭
第 六 部 老境編
第 22 章 對韓國統治的抱負───伊藤韓國統監
第 23 章「滄浪閣」之夢──韓國人與大磯町民
第 24 章 暗殺
伊藤博文與日本、東亞--結語
政黨內閣與議會政治之父
從學習到創造國際秩序
「剛凌強直」的生涯
伊藤博文與安重根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
註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