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与日本
豆瓣
赵京华
简介
《周氏兄弟与日本》内容简介:在20世纪初世界历史和东亚格局急剧变动的背景下,现代中国最优秀的“兄弟作家”——鲁迅和周作人,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他们兄弟俩日后对日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日本及其文化之于周氏兄弟的意义,也迥然不同。鲁迅的留学经历,留下的是屈辱的仙台记忆和寂寞的东京印象,他一生中很少谈及对于日本的观感。但是,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却得到了二战前后几代日本知识分子的真挚热爱和深刻理解。战后日本六十余年鲁迅研究的辉煌成就,记录了“鲁迅在日本”被接受的过程,显示了他的思想文学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获得的另一种独特价值。周作人的留日经验,使他此后与这个岛国文化发生了既深且广的关联。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未能挣脱挑起侵华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而最终“落水”。柳田国男及其民俗学、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的文学,还有明治维新以来泛亚洲主义的思潮等,都在周作人的思想文学乃至其日本文化观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迹,成为跨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的重要课题。
contents
上编 鲁迅在日本
作为民族自我反省和思想抵抗的鲁迅像
——竹内好与丸山升的鲁迅观
向纵深发展的战后日本鲁迅研究
——以木山英雄和伊藤虎丸为例
后现代社会语境下日本鲁迅像的转变(上)
——北冈正子、丸尾常喜之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后现代社会语境下日本鲁迅像的转变(下)
——藤井省三、代田智明及其他
【附录】记忆的政治学
——竹内好“亚洲的抵抗”话语与日本昭和意识形态
下编 周作人与日本
以固有信仰为中心的学问与文化保守主义
——周作人与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思想
反俗、传统回归与东洋人的悲哀
——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周作人日本文化观的形成
——与日本泛亚洲主义和东洋学复兴思潮的关联
周作人日本文化观的别一面
——以1920年代对大陆浪人和支那通的批判为例
动荡时代的生活史与心灵记录
——周作人与松枝茂夫的往来书信
【附录】 国家、战争与个人的命运
——木山英雄的中日战争时期周作人研究
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