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此家

豆瓣
此生此家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0073493
作者: 陈亚先
发行时间: 2010 -10
装订: 平装
价格: 20.00元
页数: 258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大时代中的小叙事

陈亚先   

简介

民国是一个动荡的乱世,不断的政治变局,不断的内外战争,将国人的正常生活一次次打断。然而,无论多么残酷的战争,也折不断平常人过平常生活的意愿,民国生活在许多过来人的记忆里常常是温暖、亲切的。
这本《此生此家》只是一个普通人晚年对自己往昔的追忆,在93岁的陈亚先老人笔下,没 有什么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扣人心弦的情节,然而,正是这些平凡而琐细的日常生活,更真实地呈现出民国生活的本来面目,让我们依稀找到民国生活的感觉。
这是一位九旬老人撰写的回忆录。作者是一介平民,又是一位文学素养很高、社会记忆力很强的知识女性。她以独特的视角,讲述家世和生平,展示了一幅中国百姓喜怒哀乐的世纪长卷,其中有关家庭伦理、婚姻、教育和银行业的细节,尤为珍贵。
——历史学者 丁东
平民的生活中最能见出时代风云,但平民的生活很难进入记忆。本书打破这个常例,将平民生活恢复到历史记忆中来,让人们感受到在真实的时代变迁中,平民生活的艰难和辛酸。平民生活和平凡人生是时代风云的主流,平凡生活中最能映现时代的丰富内容。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谢泳
读过这样的小叙事,人们可以得知,人民的历史,原来是由这些人生和这些家庭的颠沛流离和悲欢离合构成的。因为普通,所以亲切;因为朴实,所以可信。人民这个概念,因此变得清晰起来。这可能就是《此生此家》的意义所在。
——旅美学者 李劼
几年前在南京见到陈亚先老人时,虽然知道她依然在坚持写作《此生此家》,却没有十分在意,更没有虚心静气地向老人攀谈请教。直至读完这部书稿,才真正体会到老人“一直抱以平静的心态,既不怨,亦不悔”的个人叙述与历史见证的难能可贵。
——北京文史学者 张耀杰

contents

第一章 生不逢辰
一、遗腹子
二、记忆的阴影
三、杭州头发巷一号
第二章 伤逝之痛
一、家园被毁
二、“孤老头”
三、阿复与大姐
四、小狗“来福”
第三章 中学前后
一、紫北小学
二、子海与彬良哥
三、杭女中老师
四、写信的寿乃芳
第四章 避难上海
一、住进法租界
二、大同大学商学院
三、张元济家及其后
四、陈先生的故事
五、同乡望隆
六、离开上海
第五章 投奔内地
一、骨肉相聚
二、无奈的就业
三、内迁独山
四、重庆化龙桥
第六章 抗战胜利
一、复员首都
二、南昌订婚
三、敏弟与文媚
四、仲弟与思哲
五、最终的选择
六、被迫撤退广州
七、九龙大围村
第七章 另一时代
一、到南京去
二、军大会计训练队
三、永远的十八级
四、钢笔手枪
五、统战部的敏弟
六、不能搁浅
七、运动之审干
八、由此而知
九、侍病鹤年
十、断不可为
十一、仲弟欧洲七年
十二、迁出机关宿舍
十三、父亲猝死
十四、之后的之后
十五、回店口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