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理性批判
豆瓣
第一卷·关于实践的集合体的理论(第一分册:方法问题)
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Vol1.1:Questions de methode)
[法] 让-保罗·萨特 译者: 徐懋庸
简介
20世纪50年代,萨特正在紧张地写他的哲学巨著《辩证理性批判》(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1957年冬,一家波兰杂志决定出版一期法国思想专刊,目标是使读者了解法国各思想流派的全貌,邀请了不少法国思想家撰稿,其中就包括列斐伏尔等,萨特也是其中之一,杂志社建议他论述“1957年的存在主义状况”。于是萨特写作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e et marxisme)一文。之后,萨特将此文章加以重大修改,以《方法问题》(Questions de methode)为题发表在《现代》(Les Temps modernes)杂志上 ,这些修改是为了适应法国读者的需要,也为了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思想,此时文章的篇幅已相当于一本小书。后来萨特将之再次修订并作为《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第一部分出版。
此中译本是徐懋庸先生在法文版刚刚发表时便立即翻译出来的,于1963年在商务印书馆作为“内部读物”出版。并在书后附有此书出版不久迦罗第、沙夫等人的十篇讨论文章。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认为,客观地说,这部长达750页(中译本达1000页)的巨著中,水分实在太多,写作也显得十分粗糙。水分太多的原因是萨特经常通过小说式的描述来具体化哲学观点。据萨特自己的回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始终是依靠服用兴奋剂的情境下而维持每天写十页。相比而言,已经独立出版过并经过多次反复修改的《方法问题》略显精细一些。并且,徐懋庸先生的译本也优于后来问题多多的林骧华等人的译本。
在《方法问题》中,萨特论说主旨是他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互补关系。如果说《辩证理性批判》一书的目的是为了建构一种“生成的和历史的人学”(萨特自己的想法,马克思的人学只是历史性的话语,而他自己的人学则是生成性的话语),那么,《方法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两者是如何整合起来的。其中,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一条很重要的理论界划。在这种说明中,萨特一是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从他称之为“辅助学科”的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中汲取新方法论养份,以形成一种新的反思中介;二是重点讨论了他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历史逻辑分析构架的反向补充,即历史性的前进和生成性的逆溯方法。其后,是作为全书的一个“引论”。在此,萨特主要正面描述了他试图建立的人学辩证法逻辑结构。其中,作为人的实在性的谋划、批判的辩证理性和总体性与总体化的区分成为中心论说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