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夷風: 華語語系文學讀本
豆瓣
華語語系文學讀本
Sinophone / Xenophone: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 Reader
王德威, 高嘉謙, 胡金倫 編
简介
華語語系文學 (Sinophone Literature) 是國際漢學界新興課題,近年在台灣和其他華語社會也引起廣大回響。華語語系強調以中國及散居世界各地華人最大公約數的語言─主要為漢語,旁及其他支系─的言說、書寫作為研究界面,重新看待現當代文學流動、對話或抗爭的現象。遠離 中州正韻的迷思,華語文學顯現眾聲喧「華」。
《華夷風:華語語系文學讀本》分為四大部分,代表近年華語語系文學的風向。第一輯「地與景」呈現華語語系文學基本關懷,即對地理空間、民情風土的敏銳感知。第二輯「聲與象」觸及在地風土、人物風貌的中介過程。南腔北調的聲音 (方言、口音、外語…) 到千變萬化的物象 (文字、地圖、造型…)。第三輯「根與徑」探討華語語系文學主體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動態路線。不論離散還是原鄉,花果飄零還是靈根自植,書寫與閱讀華語文學總是提醒我們身分和認同的政治。第四輯「史與勢」則強調華語語系文學銘刻,甚至參與歷史的種種方法,從顛覆國家大敘述到挖掘個人記憶,不一而足。而面對歷史的命定論,作家思考、呈現以「勢」─內蘊的氣勢,外緣的局勢─為出發點的詩學政治。
全書所選刊的33篇作品,從台灣、香港到中國大陸,從北美到東南亞,從亞洲、歐洲到非洲;他們也代表或書寫不同的族裔、區域文化、政治、國家立場,呈現華語語系文學的多元面貌。
contents
陳大為 在南洋
王德威 導言
一、地與景 Sites and Sights
白先勇 芝加哥之死
黃錦樹 魚
韓少功 歸去來
伊 苞 聖湖 巫師:月日瑪旁雍措、巾幡 鷹羽:肆
三 毛 沙漠中的飯店
西 西 浮城誌異
洛 夫 車上讀杜甫
二、聲與象 Sound and Script
鍾理和 假黎婆
阿 來 野人
李 娟 突然間出現的我
張貴興 巴都
董啓章 符號之墓穴(the tomb of signs)、時間之軌跡(the orbit of time)
駱以軍 圖尼克造字
林俊頴 霧月十八
李天葆 莫忘影中人
三、根與徑 Roots and Routes
李永平 拉子婦
利格拉樂.阿 祖靈遺忘的孩子
哈 金 孩子的本性
嚴歌苓 大陸妹
楊顯惠 上海女人
謝裕民 安汶假期
瓦歷斯.諾幹 父祖之名
四、史與勢 History and Potentiality
郭松 雪盲
李 渝 江行初雪
劉大任 且林市果
黎紫書 山瘟
賀淑芳 別再提起
廖偉棠 旺角夜與霧
劉慈欣 詩雲
延伸閱讀書目
陳育虹 之二十‧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