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学衡派"

豆瓣
回眸"学衡派"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020028528
作者: 沈卫威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1999 -4
丛书: 猫头鹰学术文丛
装订: 平装
价格: 13.80元
页数: 290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

沈卫威   

简介

本书通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学衡派”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史实描述与理论阐释,展示了以吴宓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contents

自序
第一章 “学衡派”的人文景观
――倾斜的学术天平
一 激进与保守的内在紧张
二 《学衡》杂志的基本过程与宗旨
三 留美学子与前《学衡》
四 刘伯明・东南大学《学衡》
五 吴宓・清华学校(大学)《学衡》
六 中华书局《学衡》
七 白璧德・人文主义《学衡》
八 《学衡》作者群
九 《学衡》主要作者的个体命运
十 《学衡》对新文学革命的批判与清算
十一 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梅光迪的文化观念和文学态度
――早期书信解读
一 壮志未酬身先卒
二 尊孔与为祖国辩护
三 立志修身之道与社会关怀
四 悲观情绪与心理变态是走向保守的内在因素
五 与胡适讨论文学革命
六 把胡适“逼上梁山”
七 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认同
八 加盟《学衡》与反对新文化运动
第三章 植物学家胡先�的人文情怀
――早期诗文解读
引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双重追求
上篇: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一 批评《尝试集》
二 首先引介白璧德思想到中国
三 批评家的责任
四 批评实践的两个极向
五 文学的标准问题
六 保守、偏至的历史起点
七 三民主义文学的倡导
八 旧体诗词的创作
下篇:教育改革与思想文化的重建
一 留学生问题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二 师范、党治、教会与中国教育
三 赣省教育、博士考试及大学生人生观
四 改造与重建
第四章 吴宓的志业理想与人生悲剧
――前期日记解读
上篇:志业与职业
一 父子冲突与诗人理想
二 有志于报业
三 对新文学革命的极端仇视
四 文学与报业的双重企求
下篇:人文主义理想与浪漫情怀
一 意乱情迷
二 内在冲突
三 爱情理想的虚无
四 虚伪的人文主义者
五 感情生活上的浪漫主义者
六 难以界说的新旧差异
第五章 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极端取向
――自杀的文化意义
一 梁济自沉
二 王国维投湖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