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山色

豆瓣
隔江山色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8076359
作者: [美] 高居翰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发行时间: 2023 -10
丛书: 高居翰作品系列
装订: 精装
价格: 98.00元
页数: 215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元代绘画 : 1279-1368

[美] 高居翰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中,元代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异族统治、科举废弛、经济凋敝,给文人的精神世界蒙上了一层灰色,然而当他们转借书山画水以寄托生命时,却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革命”。
本书对元代绘画史进行了通盘梳理,以元代最富特色的山水画为主线,从元初的郑思肖、龚开、钱选等“遗民”画家,讲到古法新制、以《水村图》开创新风格的赵孟頫;从元中期师法院画的盛懋、摹照“董巨”的吴镇等“保守派”代表,讲至元末个人主义盛行背景下,黄公望、倪瓒等人如何开拓风气创作《富春山居图》《荣膝斋图》等的典范作品。在山水画之外,亦兼论及花鸟、人物、墨竹墨梅等画科在元代的发展。不仅有细致入微的风格分析,也将时代、社会、文化、思潮融入画史变迁的宏阔视角,由此印证了元代绘画如何在对宋画之“反动”和唐五代传统的继承上,发展出自己崭新的面貌——简淡天真、朴实无华、不求形似。
--
在宋朝之前的数百年间,绘画有许多母题皆出自前图绘时期及纹饰的传统,而且毫不避讳装饰的效果。到了宋代,装饰价值虽然仍在,但是已经退居写实之后了;绘画成为洞察自然界的具体展现。到了元代,这样子的绘画是再也不可能了。此时,一些比较积极的画家奋力朝罗樾所谓的“超再现艺术”迈进。他们撇开早期所关心的课题,致力创新各种个人的、表现性的及思辨性的风格,这种风格隐含古意,却不至于牵强。就元代的知识分子而言,绘画成了一种修身养性和彼此沟通的工具,用罗樾的名言来说是一种人文锻炼。
——高居翰
元朝正值蒙古人入主中原,也是中国早期与晚期绘画的一大分野。业余文人画家登上画坛舞台,从此改变了中国画史的发展路径,也引发了一场风格上的革命。他们与前人遗留下来的定型格式分道扬镳,为的是具体表达情感与心绪,使山水画成为表现自我的工具,形成了“隔江山色”的典型构景。本书为“中国古代晚期绘画史”计划的肇始之作,在结合画家生平与画作题材的基础上,高居翰以更宏阔的视角探讨各风格传统或宗派的发展脉络,进而观察元代风格革命的本质,以及许多画家的个人成就。
《隔江山色》是“高居翰作品系列”的第一种,也是高居翰所规划的“晚期中国绘画史”的肇始之作,初版于1976年,后续《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978)、《山外山:晚明绘画》(1982)、《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1982)、《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2010)等作品,共同构成了他对整个晚期中国绘画史的“全局式”理解。

contents

三联简体版新序
致中文读者
英文原版序
地图
第一章 元代绘画的肇始
第一节 元代画坛的变革
第二节 业余文人画
第三节 元代的读书人
第四节 遗民
郑思肖
龚开
钱选
第五节 赵孟頫
第二章 山水画的保守潮流
第一节 赵孟的同辈与传人
高克恭
陈琳
盛懋
第二节 吴镇
第三节 马夏画派的传人
孙君泽
张远
第四节 李郭派的传人
唐棣
姚彦卿
朱德润
曹知白
第三章 元代末期山水画
第一节 元四大家其中三位
黄公望
倪瓒
王蒙
第二节 方从义
第三节 次要的苏州画家
马琬
赵原
陈汝言
徐贲
第四章 人物、花鸟、墨竹与墨梅
第一节 元代的人物画
颜辉与达摩图
因陀罗
刘贯道
张渥
陈汝言
任仁发
第二节 花鸟画
孟玉涧
陈琳
王渊
第三节 竹、兰、梅
李衎
吴太素
王冕
普明
赵孟頫
第四节 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
吴镇
倪瓒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版目录
索引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