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滋味

豆瓣
老滋味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802254565
作者: 周简段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08
丛书: 神州轶闻录
装订: 平
价格: 24.00元
页数: 280

/ 10

3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周简段   

简介

新春话年画,端午拉杂谈;冬日斗蟋蟀,伏天说浮瓜;旗人的吃喝,各地的风俗……作者以乡土怀旧的笔触,回忆北京和东西南北各地的古老淳朴的民情习俗,别具一格的市井小景和时令趣闻,令人回味。
===================
随便一张嘴,便是故事;信手拈来,全成文章!本书把当年的风土民俗,如实记录下来,颇似老人夏夜纳凉时的漫谈,平实自由。——胡洁青
涉笔成趣,理路天成,于琐碎中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全面,让人读后,如食橄榄,回味无穷!——季羡林
周简段早年常住北京,后来来往与北京和香港之间,交游广阔,亲身经历过不少重要的往事,如今追忆往事之际,备感亲切翔实。读者每阅其中一篇,仿佛与周氏把臂京畿,细说从前,令人低回不已!——香港《大公报》
=====================================
漫话“初五开市”
北京过大年,最少要过五天,由初一算起,到初五为止,才算过了年,俗名“破五”。
在这五天内,商店停市,戏馆子封箱不唱戏,各衙门封印不办公,统统要等到初六,最少初五才开市大吉。在这几天中,东四、西单、前门大街、大栅栏、廊房头条等繁华热闹的去处,大大小小的买卖,一律上着板,用大红纸、梅红纸写了贴在门上:“初五开市”。《燕京岁时记》云:“初五日谓之破五……新嫁女子,亦于是回归宁,……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把新嫁女子归宁和商店开市并列,写在一起,喜气洋洋。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这喜气洋洋的新年新月里,在商店渐次开张贸易的时刻,年年总有一些人要愁容满面的,这就是各商号中被辞退出店的伙友。在生意萧条的年月,这些人多些;在生意繁荣的年月,这些人少些,但多少总是有一些的。
旧式商业的会计年度是以农历计算的,人事变动也是按农历计算的。如果一家买卖年初五、初六开不出市来,那就等于告诉人们这家字号“关门大吉”了。腊月底各家字号把账结好,开出总清单送给东家。是赚啦,还是赔啦,赚多少,赔多少,大掌柜、二掌柜以及大小伙计,把钱分好,用红包送到各人手中,多少不等,人人有份。三十晚上吃敬神酒,初一给东家拜年,初二祭财神等等,这些都是欢乐的事,而最最紧张的是年初四或初五晚上开市之前那顿酒席了。这是一顿使人提心吊胆的“便宴”,这顿便宴行话叫“说官话”,俗名“吃滚蛋包子”。这顿晚宴,是比较丰盛的,有菜有酒,酒后吃饭时,照例是吃包子。上席时,东家、掌柜,大小伙及各就座位,小伙计依次把酒斟满,当家的举杯祝贺,然后吃上几口酒菜之后,便要开腔了。如果生意好,便当众宣布人事照旧,大家开怀畅饮;如果生意不好,要辞退人,按老年规矩,也十分注意礼貌。在席上当家的叹完“苦经”之后,等到包子端上来,便亲自夹一只包子放在某人碗中,此人便明白了,饭后自己就收拾行李带着辛酸和热泪告辞走了。“吃滚蛋包子”由此得名。

contents

总序一 梁漱溟
总序二 冰心
序 于若木
饭庄佳肴
乾隆赐匾“都一处”
便宜坊和全聚德
仿膳话当年
龙袍、活鱼宴、听鹂馆
历史悠久致美斋
誉满京华泰丰楼
萃华楼的鸡汤菜
悠久美味话水饺
“八大楼”外又一楼
“八大堂”中惠丰堂
柳泉居与沙锅居
谭家菜名重京华
阮元与“满汉全席”
恭王府畔“厉家菜”
“教席”之首两益轩
东来顺如何发迹?
银锭桥畔烤肉季
清真烤肉宛沧桑
誉满京华“爆肚王”
津门“天下第一坊”
难忘的中立园饭馆
秦淮河畔六华春
老店马祥兴的名菜
杭州奎元馆的爆鳝面
姑苏陆稿荐腊味
蛇餐祖师蛇王满
“改刀肉”和五奎园
忆成都药膳
秋尽江南蟹正肥
粤菜“东江盐煱鸡”
“贴饽饽熬鱼”香又美
石头门坎大素包
源远流长话豆腐
“大干风味”张家菜
临清与《金瓶梅》食谱
马叙伦与“三白汤”
茶香酒趣
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
什刹海茶棚的野趣
上海城隍庙“得意楼”旧话
韵味无穷的清茶馆
杭州的茶馆
品茗胜地“湖心亭”
闲话龙井茶
茶中极品武夷茶
香浓味郁普洱茶
曾国藩与“祁红”
刘完素与颐春茶
昔日南京茶叶棒
蒙山茶话
大理白族的“三道茶”
“天府之国”多佳酿
金奖佳酿五粮液
追寻文君当炉处
一个清明节两个杏花村
兰陵美酒郁金香
钦定御酒御河春
天津美酒直沽烧
徐水有酒“刘伶醉”
济宁名酒话“金波”
张士弼与张裕酒
绍兴加饭酒上国宴
古传即墨老酒
曹雪芹家酒四百年
炎夏谈啤酒
文学名著中的酒趣
名店特产
酱菜老店六必居
天义成更名天义顺
歪打正着儿的天福号
月盛斋的酱羊肉
王致和臭豆腐
宣威火腿驰名中外
扒鸡·烧鸡·卤鸡
绍兴腐乳风味独佳
济美酱园及“进京腐乳”
玉堂酱园松花蛋
天津冬日话“四珍”
中国三大名醋
银鱼·紫蟹·铁雀
天津“冬菜”史话
三水五香孟家香干
漫话“狗不理”包子
梧州的冰泉豆浆
苏北麻虾辣又香
九龙江畔品鱼香
糕点小吃
南味北设稻香春
“萨其马”及北京点心铺
正明斋京味糕点
饽饽名铺永星斋
小窝头及其他
京味特产话金糕
京东名店大顺斋
冠生园的南味食品
淮扬名点有特色
保定四美斋糕点
“驴打滚”与北京小吃
名目繁多的“炸货”
《豆汁记》和豆汁
福兴居灌肠老铺
马玉昆精制白水羊头
门钉包子杂说
关于炸酱面
京食美味“茶汤”
冬晨一碗热面茶
馄饨·云吞·抄手
万顺成小吃享誉津门
煎饼果子,锅巴莱
“赖汤圆”传奇
米粽·面粽·藤萝饼
“过桥米线”堪回味
桂林马肉米粉之妙
博望锅盔的传说
山西民间小吃“头脑”与“帽盒”
蔬菜瓜果
大白菜上宴席
燕市名蔬话茄子
山中之珍——香菇
漫话山东加祥大蒜
惠阳矮陂出梅菜
荠菜·龙须菜·榆钱儿
荸荠配菜与药用
天津萝卜赛梨
“泽畔藕”的传说
山药人馔香甜脆
芋的文化趣谈
樱桃先百果而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深州蜜桃群桃王
辛集鸭梨负盛名
炎夏酷暑话西瓜
话说嘉兴无角菱
浙江塘栖枇杷
闽中佳果“漳柑福橘”
圆铃红枣的传说
新秋常念炒栗香
新疆特产哈密瓜
金秋犹忆山里红
喝了蜜啦——大柿子
后记
从“京华感旧录”到“神州轶闻录”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