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豆瓣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06083235
作者: 林传甲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3 -3
装订: 平装
价格: 25.00元
页数: 171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林传甲   

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古今音韵之变迁;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关于世运之升降等。

contents

第一篇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
一论未有书契以前之世界
二论书契创造之艰难
三论书契开物成务之益
四论五帝三王之世古文之变迁
五古文藉许书而存
六六书之名义区别
七六书之次第
八古文籀文之变迁
九籀文以后之变迁
十大篆小篆之变迁
十一传说文之统系
十二篆隶之变迁
十三篆隶与八分之别区
十四隶草之变迁
十五北朝南朝文字之变迁
十六唐以后正书之变迁
第二篇古今音韵之变迁
一群经音韵
二周秦诸子音韵
三汉魏音韵
四六朝音韵
五经典释文音韵
六广韵
七唐韵
八集韵
九宋礼部韵
十平水韵
十一翻切
十二字母
十三双声
十四六朝反语
十五三合音
十六东西各国字母
十七宋元明诸家音韵之学
十八国朝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引之诸家音韵之学
第三篇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
一虞夏商周名义训诂之变迁
二列国风诗名义训诂之变迁
三春秋战国名义训诂之变迁
四尔雅兼收周秦诸子之名义训诂
五秦始统一名义训诂之变迁
六方言之训诂名义变迁最繁
七释名考经籍名义可据
八广雅萃集汉儒笺注名义训诂
九唐颜师古匡谬正俗
十南唐徐铉说文新附字
十一陆佃埤雅之名义
十二朱子究心名义训诂之据
十三宋儒名义训诂之疏密
十四骈雅之润色词章
十五天算家名义训诂之变迁
十六地舆家名义训诂变迁
十七制造家名义训诂之变迁
十八古人名义训诂不可拘执
第四篇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关于世运之升降
一皇古治化无征不信
二虞唐治化之文
三夏后氏治化之文
四殷商治化之文
五豳岐治化之文
六文武治化之文
七阙里治化之文
八邹孟治化之文
九荀子治化之文
十秦始皇治化之文
十一汉以后治化词章之分
十二六朝词章之滥
十三唐人以词章为治化
十四五代之治化所在
十五辽金治化之文不同
十六宋元治化之广狭词章之工拙
十七明人之治化词章误于帖括
十八论治化词章并行不悖
第五篇修辞立诚辞达而已二语为文章之本
一孔门教小子应对之法
二六年教以数与方名之法
三闻一知二之捷法
四举一反三之捷法
五反言以达意之法
六虚字联络实字达意法
七虚字承转实字达意法
八虚字分别句读以达意法
九虚字以为发语词达意法
十虚字为语助词达意法
十一虚字语助词用为疑问法
十二虚字用于形容词法
十三虚字用为赞叹词法
十四修辞分别雅俗异同法
十五修辞必求明密法
十六修辞当知颠倒成文法
十七修辞引用古人成语法
十八修辞勿用古字古句法
第六篇古经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章为作文之法
一高宗纯皇帝之圣训
二言有物之大义
三总论篇章之次序
四初学章法宜分别纲领条目
五初学章法宜先明全章之意
六初学章法宜立柱分应
七初学章法宜因自然次第
八初学章法宜知层叠进退
九初学章法宜知承接收束
十初学章法宜知首尾照应
十一初学章法宜知引用譬喻
十二初学章法宜知调和音节
十三初学扩充篇幅第一捷法
十四初学篇法宜一意贯注
十五初学篇章宜分别文之品致
十六治事文之篇法
十七纪事文之篇法
十八论事文之篇法
……
第七篇群经文体
第八篇周秦传记杂史文体
第九篇周秦诸子文体
第十篇史汉三国四史文体
第十一篇诸史文体
第十二篇汉魏文体
第十三篇南北朝至隋文体
第十四篇唐宋至今文体
第十五篇骈散古合今分之渐
第十六篇骈文又分汉魏六朝唐宋四体之别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