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论媒介

豆瓣
本雅明论媒介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65726088
作者: [韩]康在鎬(Jaeho Kang)
译者: 孙一洲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9 -11
丛书: 传播与中国译丛——媒介道说系列
装订: 平装
价格: 69.00元
页数: 263

/ 10

4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Walter Benjamin and the Media: The Spectacle of Modernity

[韩]康在鎬(Jaeho Kang)    译者: 孙一洲

简介

本书旨在提供对本雅明媒介批判的详细重构和分析。它显示了本雅明如何批判性地分析了各种通信技术模式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媒介如何塑造人类经验、商品文化、都市空间和政治。有四个关键主题构成了主要章节:传播的危机、媒介化的讲故事;技术上的可复制性;媒介城市。每一章都试图阐明本雅明对特定传播媒介(书籍、报纸、广播、摄影和电影)与相应形式的经验之间关系的描述。
在第二章中,作者将从资产阶级文学文化的消亡和公共领域的角度来考察传播的危机。我探讨了本雅明如何将讲故事的衰落与十九世纪欧洲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第三章侧重于本雅明的媒体实践,涉及他对无线电广播的参与。这将展示他在自己的儿童和其他节目中如何试验当代理论问题(例如教育、娱乐和一种电子大众媒介化讲故事的新形式)。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本雅明最著名的文章《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文密切关注影像体验的关键主题,比如光晕的消亡、摄影图像的光学无意识以及震惊、分心和触觉。本雅明对艺术和政治的分析将阐明政治景观的复杂维度以及现代媒介时代新公众的形成。
第五章追溯了本雅明的巨著《拱廊街计划》的理论意义,以便我们理解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相关的现代媒介。本章还圈定了一些本雅明为媒介研究而分析通信技术和都市空间的方法论含义。
在结论中,本书希望通过与最近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进行简要比较来评价本雅明的媒介批判。借此,作者希望澄清本雅明之于当代媒介研究的独特贡献,并帮助读者进一步提出他们自己的批判性探究。

contents

中译本序/015
译者序/019
缩写/027
致谢/029
1.本雅明简介/001
此时此地、彼时彼地/001
本雅明肖像/005
重构本雅明/015
章节概览/021
2.传播的危机与信息产业/023
导论/023
讲故事和小说的危机/025
报纸与信息产业/035
大众传媒时代的知识分子/046
结论/057
3.无线电广播和媒介化的讲故事/067
导论/067
向着一种听众的批判社会学/070
无线电广播模型/075
媒介教育的一些主题/086
结论/098
4.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和政治/105
导论/105
摄影复制性/107
分心的媒介文化/120
媒介与民主/131
结论/148
5.媒介之城——阅读《拱廊街计划》/155
导论/155
现代性的幻象/158
媒介景观与都市空间/172
媒介批评家的触觉/196
结论/200
6.结论——本雅明媒介批判的现实性/211
批判理论与文化工业/211
批判媒介理论与公共领域/213
媒介银河中的技术复制/214
幻象、拟象与景观/220
拓展阅读/223
索引/231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