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

豆瓣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0096423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舒茨
译者: 游淙祺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发行时间: 2012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装订: 平装
价格: 33.00元
页数: 358

/ 10

3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Der Sinnhafte Aufbau Der Sozialen Welt

[奥]阿尔弗雷德•舒茨    译者: 游淙祺

简介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舒茨(1899—1959)的重要著作。在本书中,舒茨想要为韦伯创立的理解社会学建造坚实的方法论基础。他从韦伯的行动概念出发,但认为韦伯对行动概念的界定是含混不清的。舒茨进一步追问,我们能否构造一个关于社会行动的方法论与普遍理论,而这在他借助于现象学的方法对“意义脉络”“主观意义” “客观意义” “动机”的探讨中得到了说明。舒茨的这种探讨为社会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本书成为了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新取向的出发点之一。

contents

前言
第二版的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前言:问题的提出
二、韦伯的意义行动概念
三、他我的预先给予性(Vorgegebenheit)与掌握主观意义白设准(Postulat)
四、对韦伯“当下的”与“根据动机的”理解概念的批判
五、主观的与客观妁意义
六、过渡到构成分析,解析“与行动相结合的意义”此一概念
第二章 自我生命流程当中有意义体验之构成
七、内在生命流程的现象:持存(Rete;ntion)与再造(Repro duktion)
八、胡塞尔之“赋予意义之意识体验”以及自身行为的概念
九、行动的概念——构想和前摄
十、“有意识的”行动及其明证性
十一、意欲性行动以及意欲的问题
十二、摘要:第一个及原初意义概念的厘清
第三章 理解他人之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社会世界的结构分析:社会的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前人世界
第五章 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术语译名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