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人史
豆瓣
李兴盛
简介
我国第一部流人通史
contents
第1页 艰难创业话流人(自序)
第1页 绪论
第1页 第一编 先秦时代的中国流人
第4页 第一章 传说中的最早流人
第6页 第二章 夏代的流人
第8页 第三章 商代的流人
第10页 第四章 西周时代的流人
第12页 第五章 春秋时代的流人
第13页 第一节 入楚无言之息妫
第14页 第二节 卧薪尝胆之勾践
第18页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流人
第20页 第一节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之两次放逐
第24页 第二节 ??与吕不韦谋叛案中的流人
第27页 第三节 乌头白与马生角——燕太子丹之自秦逃归
第29页 第二编 秦至两晋十六国时代的中国流人
第31页 第一章 秦代的流人
第36页 第二章 西汉时代的流人(附新代)
第36页 第一节 西汉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
第38页 第二节 西汉时代流人概况
第46页 第三节 彭越及刘氏诸王的流徒
第48页 第四节 湘水无情吊岂知——贾谊之贬谪长沙
第51页 第五节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苏武牧羊北海边
第55页 第六节 西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的历史见证——张光远徒古夜郎
第57页 第七节 早期的东北流人
第59页 第八节 其他几位流人
第65页 第三章 东汉时代的流人
第65页 第一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
第67页 第二节 东汉时代流人概况
第74页 第三节 外戚与宦官斗争中的流人
第80页 第四节 后妃斗争中的流人
第83页 第五节 党锢之祸中的流人
第85页 第六节 第五种之流徙及逢侠被救
第87页 第七节 旷世逸才蔡邕遗恨
第89页 第八节 感伤乱离文姬归汉
第92页 第四章 三国时代的流人
第92页 第一节 三国的形成及趋向统一的分裂
第93页 第二节 三国时代流人概况
第96页 第三节 虞翻以狂直远徙交州
第98页 第四节 秦旦等人的使辽与被徙
第100页 第五节 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争夺储位中的流人
第102页 第六节 魏国的东北流人
第103页 第七节 蜀国的几位流人
第105页 第八节 吴末帝孙皓一朝的流人
第110页 第五章 两晋十六国时代的流人
第110页 第一节 两晋十六国时代的政治形势
第112页 第二节 两晋十六国时代流人概况
第115页 第三节 晋代的一组东北流人
第117页 第四节 咄咄书空之殷浩
第119页 第五节 窦滔被徙与苏蕙寄诗
第120页 第六节 东宫谪卒大起义
第121页 第七节 苻阳与王皮之远徙
第123页 第三编 南北朝至明代的中国流人
第125页 第一章 南北朝时代的流人
第125页 第一节 南北朝的形成与政治形势
第127页 第二节 南北朝时代流人概况
第134页 第三节 谢灵运祖孙的两次远徙
第138页 第四节 宋彭城王义康与文帝斗争中的流人
第141页 第五节 南朝其他几位以语言或文字获罪的流人
第144页 第六节 北魏反对孝文帝迁都案中的流人
第145页 第七节 范缜之流徙广州
第147页 第八节 崔季舒等谏阻后主巡幸晋阳案中的流人
第150页 第九节 南北朝其他流徙人员表
第155页 第二章 隋代的流人
第155页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
第157页 第二节 隋代流人概况
第161页 第三节 柳述与元岩之远徙
第162页 第四节 杨广争夺帝位斗争中的流人
第166页 第五节 我国第一个可以考知姓名的海岛流人
第167页 第六节 贺若弼、高颎之被杀及其亲属徙边
第168页 第七节 薛道衡家属之远徙
第170页 第八节 杨玄感反隋斗争中的流人
第172页 第九节 隋代其他流人简表
第175页 第三章 唐代的流人
第175页 第一节 唐朝的建立及前后两期的政治形势
第177页 第二节 唐代流人概况
第183页 第三节 唐代初期的流人
第185页 第四节 武则天临朝称制初期的流人
第193页 第五节 张易之兄弟擅权前后的流人
第200页 第六节 韦后擅权与张柬之等五王之远徙
第203页 第七节 安史之乱中的流人
第207页 第八节 一朝夜郎去,锦绣埋荒烟——长流夜郎的李白
第220页 第九节 酷吏中的流人
第223页 第十节 永贞革新及柳宗元之两次贬徙
第236页 第十一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之多次贬逐(附韦执谊等)
第244页 第十二节 风雪蓝关客路长——韩愈之两次流徙
第252页 第十三节 万古良相与一代伟人李德裕
第260页 第十四节 唐代其他重要流人
第277页 第四章 五代十国时代的流人
第277页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代的政治形势
第278页 第二节 五代十国流人概况
第281页 第三节 前蜀张道古的两徙茂州
第282页 第四节 后唐二宰相的三次贬谪
第283页 第五节 后晋熊皦的亡命山中
第284页 第六节 南唐徐铉的两次流徙
第285页 第七节 南唐保大党争中的流人
第288页 第八节 南唐文字狱案中的流人
第290页 第九节 最早的一组北方海岛流人
第292页 第五章 宋代的流人
第292页 第一节 两宋的建立与政治形势
第295页 第二节 两宋流人概况
第302页 第三节 愁如江水向东流——日夕以泪洗面的李后主
第306页 第四节 众口铄金草萦骨——秦王廷美谋逆案与卢多逊之流徙
第310页 第五节 枯竹生笋迎归葬——寇准贬死雷州
第314页 第六节 花能含笑笑何人——丁谓贬居崖州
第318页 第七节 唯有山川为胜绝——欧阳修之贬夷陵
第321页 第八节 千古名楼话名文——滕宗谅谪守巴陵郡
第325页 第九节 夕阳红处是长安——张舜民之多次贬谪
第328页 第十节 九死南荒吾不悔——苏轼之南贬(附苏过)
第346页 第十一节 苏辙之远谪(附巢谷)
第348页 第十二节 车盖亭诗案及蔡确的贬死
第353页 第十三节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之南徙
第359页 第十四节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之两次流徙
第367页 第十五节 改革与保守两派斗争中以文字获罪的几个流人
第373页 第十六节 “六贼”中的流人
第375页 第十七节 英风正气惟忧国——李纲之流海外
第379页 第十八节 千古高名屹泰山——赵鼎之流海外(张九成等附)
第386页 第十九节 廿年垂死投荒裔——胡铨之流海外(附?庭珪等)
第394页 第二十节 流落南荒二十年——李光之流海外
第400页 第二十一节 秦桧专政前后的其他流人
第405页 第二十二节 韩?胄专政时期的流人
第408页 第二十三节 史弥远专政时期的流人
第414页 第二十四节 丁大全、贾似道擅权时期的流人
第420页 第二十五节 雁足传书话郝经
第426页 第六章 辽代的流人
第426页 第一节 辽代的建立与流人概况
第431页 第二节 第一个亡国之君向东北的流徙
第434页 第三节 马胤卿之流徙东北
第435页 第四节 李胡、喜隐父子的叛乱与流徙
第436页 第五节 国破家亡一身存——李芳仪流离绝域
第437页 第六节 耶律乙辛擅权前后的流人
第441页 第七节 萧岩寿与耶律孟简之流徙(附耶律常哥)
第443页 第八节 以语言与文字获罪之流人王鼎与李万
第445页 第七章 金代的流人
第445页 第一节 金朝的建立与灭辽、灭宋
第446页 第二节 金代流人概况
第450页 第三节 饮恨塞外的徽、钦二帝(附天祚帝)
第465页 第四节 回首乡关归路难——一组被掠至北方的弱女子
第469页 第五节 万里穷荒建苦节——王伦之拒仕金廷
第472页 第六节 泪洒冰天十九年——朱弁之使金被留
第475页 第七节 是非留与后人传——宇文虚中之使金被杀疑案
第479页 第八节 忠义之声盈天下——洪皓与张邵之使金被留
第486页 第九节 国破家亡存正气——其他使金被扣留之宋使
第492页 第十节 伪齐皇帝刘豫的流徙
第494页 第十一节 田珏党案中的流人
第498页 第十二节 承安党争及周昂之贬谪
第501页 第八章 元代的流人
第501页 第一节 元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
第504页 第二节 元代流人概况
第509页 第三节 剩水残山亡国泪——汪元量、宋恭帝、王昭仪与文天祥之北徙(附谢后与全后)
第517页 第四节 名节千秋日月悬——家铉翁流徙十九年
第519页 第五节 一批特殊类型的流人
第521页 第六节 陈韶孙与李谦亨
第522页 第七节 文、明二帝争立及王仕熙之远谪
第525页 第八节 伯颜、脱脱与哈麻之贬谪
第528页 第九节 元代其他几位流人
第532页 第九章 明代的流人
第532页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
第536页 第二节 明代流人概况
第547页 第三节 洪武朝的一组重要流人
第556页 第四节 我国第一部流人诗选《沧海遗珠》中的云南流人
第567页 第五节 一组涉外的特殊类型流人
第569页 第六节 阿什哈达摩崖碑及其勒石者刘清
第574页 第七节 阳明遗迹?溪边——王守仁远谪龙场
第581页 第八节 “大礼议”案中的流人
第583页 第九节 究乡妇?知名姓——杨慎之万里投荒
第590页 第十节 “李福达狱”案中的东北流人
第596页 第十一节 到处青山皆吾土——张居正“夺情”案中的流人
第600页 第十二节 神留宇宙的神仙流人张三丰
第603页 第十三节 明代其他几位流人
第612页 第十四节 明代云南、贵州与西北流人简表
第627页 第四编 清代的中国流人
第629页 第一章 清朝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经营
第633页 第二章 清代中国流人的概况与特点
第633页 第一节 清代的遣戍制度
第636页 第二节 清代流人数量之众
第639页 第三节 清代流人戍所之广
第643页 第四节 清代流人史之分期
第648页 第三章 明清两朝战争时期(1618——1644)
第648页 第一节 清代第一批流人
第653页 第二节 清代第一批流人中的第一人——张春
第655页 第四章 辽东经济再建时期(1644——1668)
第655页 第一节 辽东之再建与流人概况
第660页 第二节 流人之类型
第668页 第三节 异域埋香兮红颜薄命——一组被掠北去的弱女子
第671页 第四节 函可、“冰天诗社”及有关诸人
第680页 第五节 北闱科场案及孙旸等人的遣戍
第689页 第六节 南闱科场案及桐城方氏的第一次流徙塞外
第700页 第七节 一代奇才千秋恨——吴兆骞之遣戍
第711页 第八节 河南闱科场案及黄?、丁澎之遣戍
第715页 第九节 张?彦与“七子之会”
第719页 第十节 台州“抗粮”案中的流人
第721页 第十一节 浙东通海案与祁班孙、李兼汝之遣戌
第727页 第十二节 万里冰霜出塞行——杨越、杨宾父子之出骞
第733页 第五章 反击沙俄入侵时期(1669——1689)
第733页 第一节 东北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化及流人概况
第740页 第二节 “三藩之乱”与陈梦雷、李棠之遣戍
第745页 第三节 蔡毓荣远戍与何世澄从行
第748页 第四节 其他几位流人
第752页 第六章 东北边防建设时期(1690——1715)
第752页 第一节 边防建设之加强与流人概况
第757页 第二节 戴梓与戴亨
第760页 第三节 康熙四十七年朱三太子案及李方远等百余人的远戍
第762页 第四节 《南山集》案及桐城方氏的再次遣戍
第771页 第五节 穷老投荒尽室迁——杨瑄父子及顾永年、卫尔锡、傅作楫
第778页 第七章 西北平叛建设时期(1716——1795)
第778页 第一节 西北之经营与流人概况
第787页 第二节 万里驰书谏用兵——清代第一批西北流人中的刘荫枢
第789页 第三节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案中的流人
第793页 第四节 白发丹心迁客泪——谢济世远徙阿尔泰
第798页 第五节 雍正年间三大文字狱案中的流人
第805页 第六节 冰霜历尽丹心壮——卢见曾遣戍军台与夏之潢伴行
第811页 第七节 绝域吟诗的纪晓岚与徐礼华
第816页 第八节 《芥圃诗》案及蒋业晋与曹麟开之遣戍
第818页 第九节 甘肃冒赈案遣戍诸人
第821页 第十节 几个与流人有关之人
第828页 第八章 清朝由盛转衰时期(1796——1820)
第828页 第一节 社会矛盾全面爆发与流人概况
第832页 第二节 雪窖冰天荷戈万里之洪亮吉
第839页 第三节 刘凤诰与程煐之遣戍
第845页 第四节 雪海冰天纂奥书之祁韵士与徐松
第851页 第五节 其他几位流人
第859页 第九章 民族危机严重时期(1821——1911)
第859页 第一节 民族危机之严重与流人概况
第868页 第二节 英和父子遣戍卜魁
第871页 第三节 中原果能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林则徐与邓廷桢的战斗友谊
第884页 第四节 反教会爱国斗争中的流人
第889页 第五节 马江之役及张佩纶之遣戍
第894页 第六节 孤臣谪戍万里行——安维峻遣戍军台及大刀王五之护行
第898页 第七节 塞月边烽照白头之裴景福
第902页 第八节 其他几位流人
第915页 第五编 中国流人的处境、斗争及其历史作用
第917页 第一章 中国流人的悲惨处境
第917页 第一节 宋代与宋代之前中国流人的悲惨处境
第919页 第二节 辽金元三代中国流人的悲惨处境
第921页 第三节 明代中国流人的悲惨处境
第923页 第四节 清代中国流人的悲惨处境
第930页 第二章 中国流人的反抗斗争
第930页 第一节 宋代与宋代之前中国流人的反抗斗争
第932页 第二节 辽金元三代中国流人的反抗斗争
第933页 第三节 明代中国流人的反抗斗争
第934页 第四节 清代中国流人的反抗斗争
第947页 第三章 中国流人的贡献与历史作用
第947页 第一节 宋代与宋代之前中国流人的贡献与作用
第951页 第二节 辽金元三代中国流人的贡献与作用
第955页 第三节 明代中国流人的贡献与作用
第961页 第四节 清代中国流人的贡献与作用
第982页 附录
第982页 中国流人大事记
第1127页 中国历代重要流人著述简表
第1141页 主要引用书目
第1159页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