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代性挑战

豆瓣
面对现代性挑战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09728253
作者: 雷颐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2 -1
丛书: 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装订: 平装
价格: 29.00元
页数: 261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清王朝的应对

雷颐   

简介

《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现代性虽产生于‘西方’,却不等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与非西方都是现代性的载体,是现代性由先而后的历史展现过程--1840年,由英国挑起中英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暴力、屈辱和反抗中开始了‘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过程。”本书以此观点为前提,顾了清末中国首次面对现代性问题时的反应,并探讨了对其后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contents

第一部分 主题
绪论 现代性的语境
第一章 “天下”的破灭
一 华夏中心的“天下观”
二 中国不“中”
三 体制的届从
四 “礼仪”的屈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方性知识”与“普适性知识”
一 “师夷长技”的艰难曲折
二 器物的“性质”
三 “特殊”与“普适”的激辩
四 从“西学”到“通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观念:从伦理到契约
一 两种国家观念
二 “通上下”
三 权利观念的引入
四 私权与公权
五 “立个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度失败
一 制度变革的初次尝试与挫败
二 被动的“新政”与“立宪”
三 改革与革命
四 立宪派“革命化”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
杨国强 无以“共”,何以“和”?
许纪霖 宪政是民主的根本保证
刘昶 宪政框架下,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萧功秦 “旧者已亡,新者未立”
姜义华 百年发展,屡败屡战
吴景平 尊重辛亥,理解辛亥
冯筱才 革命的使命应是让民意成为合法性的渊源
季卫东 法治与宪政民主是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
王永钦 土地制度决定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路径
杨奎松 政治文化应从培育诚信商业精神做起
曾亦 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对当代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沈志华 谁也不想把国家越办越穷
……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
编后记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