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

樱桃河水怪

樱桃河水怪 @PipeOnion

12 本书  

天地人

贝林杰耶夫密林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 译者: 吕翠媛 Xiyuan Publishing House 2022 - 3
本书是米哈伊尔·普里什文去俄罗斯北方原始森林考察时写的随笔集。作家受委托创作“森林”题材作品,以期引起社会关注森林工业。这里到处都是苏联社会主义时期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繁荣景象,而位于俄罗斯北部雅罗斯拉夫尔州的一个乡村密林,被普里什文称作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贝林杰耶夫密林”,充满了原始森林的魅力。这部作品充分反映出普里什文毕生所倡导的哲学思想:“不是美丽而是善良拯救了世界。”
编结茅香 [图书] 豆瓣
Braiding Sweetgrass: Indigenous Wisdom,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Teachings of Plants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宾·沃尔·基默尔 译者: 侯畅 商务印书馆 2023 - 1
感动全球50万读者的自然文学新经典
深入北美原住民的生活,对生态保护的跨文化反思
印第安裔女科学家、梭罗奖得主基默尔的畅销力作
-----------
【编辑推荐】
★ 荣登《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
★ 亚马逊网站自然写作、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等三 大类别销量冠军
★ 美国常青藤院校新生推荐读物
★《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期刊》、柯克斯书评、《户外》杂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众多媒体好评如潮!
-----------
从古老的印第安传说中,学会与自然对话,寻回面对当下的力量
创世神话×生态伦理×自然书写×女性成长
-----------
这是一场关于爱与治愈的旅程。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一名北美印第安后裔,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原住民的理念和现代科学的思想,通过这份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碰撞交融。
在对原住民生活的全景记录里,在蕴藏着深刻智慧的古老传说里,草木鸟兽、日月山川皆被赋予灵性,所有物种共处于互惠而平等的圆圈中。
这些动人的故事,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其他物种的方式,也让我们重新觉察大地母亲的慷慨馈赠。
◎以感恩之心面对生活
大地母亲是慷慨的——早春3月送来甜美的枫树汁,6月山间长出野草莓,9月碧根果落满树下,即便冰封大地,依然有金缕梅绽放出明亮的金黄色花朵,给人以希望。在感恩演讲的仪式中,原住民向一切造物表达感激之情。它们是赖以生存的基石,更传递着生活的智慧。
◎以谦卑之心面对自然
无论是采摘草药、伐木还是射猎之前,都要先祈求对方的许可,聆听对方的声音。这里没有人类的独裁,取而代之以物种的民主。所有生灵以互惠的关系与彼此联结在一起。在“以生命创造生命”的万物轮回里,原住民践行的是“光荣收获”原则。
◎以包容之心面对子女
女性被看作“水的守护者”。从女儿到母亲,再到祖母,女性的力量如同圈圈涟漪,将关爱延展至整个家园。母亲的抚育是一张有生命的网,它带着爱意包容那些不可能抓在手里的东西,而最终,这些东西是要穿过它、离它而去的。
无论你身在何方,总能从这些故事中获得治愈心灵、面对当下的力量。
【内容简介】
在北美原住民的创世故事里,茅香是最初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是大地母亲甜美芬芳的秀发。原住民把采来的茅香编成三股发辫,象征着思想、身体和精神的合一,以此传递他们对脚下土地的敬畏与感激。在印第安人看来,植物和动物是最古老的老师,它们的教导能帮助我们消解病痛、渡过难关。
作为一名森林生态学家,罗宾·沃尔·基默尔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关于自然的疑问;而作为北美波塔瓦托米部落的一员,她在内心深深认同原住民的观念,即植物和动物是最古老的老师,每当我们遇到难题,它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引领我们找到答案,我们所要做的唯有静静聆听。
这两种认知犹如基默尔洞察世界的两面透镜,影响着她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选择。基默尔在书中以蒙太奇的手法将二者巧妙地融合交织,诗意讲述了印第安原住民所倡导的感恩文化,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灵乃至世间万物平等互惠的相处之道,并从跨文化的全新视角对当下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了深刻反思。
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老故事,蕴藏着历久弥新的智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原住民赖以生存的根基,亦映射出他们朴素的生态观;它们穿越了千年的岁月长河,即便族群遭遇迫害和文化清洗,语言几近消亡,也仍然拥有治愈的力量,如今将成为修复我们与大地破裂关系的良方。
当我们理解了大地母亲的慷慨馈赠,便能对这个世界回报以关爱与感激。
【媒体评价】
“基默尔的文字能够让人安静下来,她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且颇具革命性。”
——《古道》《深时之旅》作者罗伯特·麦克法伦
“当你透过基默尔的双眼领略世界后,就再也不可能用以往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了。她是一位伟大的老师,这些文字是她用爱书就的一首献给世界的赞美诗。”
——《美食、祈祷和恋爱》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基默尔这本书展示了基于事实和客观数据的科学可以通过原住民的古老知识得到丰富和拓展。我最喜欢的是她捕捉美的方式——高大的巨云杉和野生的草莓、雨中的森林和散发着香气的茅香——在你读完最后一页时,这些画面会萦绕在你的脑海中。”
——动物学家珍·古道尔,著有《和黑猩猩在一起》
“每当我去散步时,我都会想起基默尔的文字。事实上,我每一天都在感谢基默尔,她是精神上和灵魂上无尽知识的源泉。”
——普利策奖得主理查德·鲍尔斯,代表作《树语》
“基默尔鼓励我们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语言与自然的联结方式。她分享了来自波塔瓦托米部落的传说,那里感恩文化无处不在,而你我都应该生活在其中。”
——《出版人周刊》
“这是一本专注于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的书——这种发现的感觉深深吸引着我们。”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优美的书写……对博物学、植物、自然保护以及北美原住民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会爱上这本书。”
——《图书馆期刊》
寻径林间 [图书] 豆瓣
作者: 〔挪威〕龙·利特·伍恩 译者: 傅力 2022 - 7
当我陷入黑暗的绝境时,蘑菇给我的生活重新带来了乐趣和意义。
【内容简介】
面对所爱之人逝去,我们该如何自愈?
悲剧过后的明天,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自己?
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在《寻径林间》中以一种既深刻又轻松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段关于旅程的故事,开始于作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爱人离世的崩溃时刻。
沉陷于悲痛中的伍恩无意间发现了树林间奇妙的蘑菇世界。她在独自寻找蘑菇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了快乐,与自然融为一体。她开始探索、学习,成为一名挪威认证蘑菇专家,同时逐渐走出悲伤,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伍恩对真菌和户外世界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书中包含关于蘑菇的多样性、饮食文化及现有误区等知识,也记录了人在亲人去世后自我疗伤时可能会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媒体评论】
“感人且出乎意料地有趣……”作者轻松而巧妙地讲述了在绝望之后寻找希望的故事,她谦逊和善良的本性让我们忘记了她有多么悲伤。伍恩被失去亲人的阴霾淹没时面对蘑菇世界所展现的好奇心及自我疗愈的能力,就像在被大火烧毁的风景中那些从灰烬中露出的小草嫩芽。
——《纽约时报》
“在开阔的林地里,在长满青苔的地面上,我偶然发现了我正在寻找的东西。”伍恩描绘了她在悲伤时所感受到的凄凉和低落,蘑菇给了她一条走出绝望的道路,她因此开始更深入地研究真菌学。
——《出版人周刊》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博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作品,讲述了挪威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探索蘑菇世界的旅程,让我们认识到博物对人类悲伤的治愈作用,同时了解人类学如何推动博物学的发展。正是对蘑菇的兴趣和寻觅蘑菇的爱好,帮助作者在亲人意外去世后重新找到了回归生活的道路。伍恩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了和菇友一起发现珍稀的蘑菇、研究真菌学文献、学习拉丁语以及同专家探讨蘑菇的气味和颜色等趣闻轶事。
本书可以作为一部蘑菇实用指南,文中提供了大量丰富、详实的蘑菇采集和鉴别信息;书后附有作者拍摄的蘑菇照片以及真菌中文名—拉丁名对照表,中文名来自生态环境部2018年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
本书作为自然愈疗的经典案例,不仅适合不熟悉野生蘑菇但热爱美食的吃货青年,也适合希望在博物学中探寻生活意义的读者。阅读本书,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开启你的城市徒步之旅,寻觅身边可爱的蘑菇、迎接新生活吧!
森林如何思考 [图书] 豆瓣
How Forests Think: Toward an Anthropology Beyond the Human
7.8 (8 个评分) 作者: [加]爱德华多·科恩(Eduardo Kohn) 译者: 毛竹
森林会思考吗?狗会做梦吗?这本书试图讲述的正是人类之外的生物如何创造了开辟新世界的可能性,更是体现了人类学向本体论和去人类中心化的趋势。他的课题涉及到对人类学和 “人类 ”的根本反思,以便我们能够学会“生态化 ”我们的伦理。科恩的理论建立在符号学和语言学的基础上,而在厄瓜多尔的阿维拉,他通过一种民族志的手段深入考察了鲁纳人的生存方式,并试图理解他们是怎样将他们自己与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上最茂密的森林中的各种“存在”联系起来的:比如灵魂的力量,精灵的力量,乃至是树和猴子之间的交流方法。因此,他在书中挑战了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即何为人类、人类又如何区别于其他非人类生物的设定。而这种分野,也让作者拥有了新的人类学研究工具。力图颠覆人类语言在探索外部世界中的作用,主张思考并非人类所有,思考超越人类,这一主张在学界是革命性的。
《森林如何思考》获得了2014年格雷戈里-贝特森人类学最佳图书奖。这本书以令人惊讶的方式激发了地球生态的想象力,其衍生作品不仅包括在林肯中心首演的同名交响乐,还有国际博物馆展览,以及畅销的小说和非小说作品。该书受到了人类学和环境人文科学领域领先学者的热烈欢迎和认可。
※ 唐娜·哈拉维称它是“一本强有力的好书,它改变了我的梦想,重塑了我固定的解释习惯”。
※ 布鲁诺·拉图尔称其为“艺术作品”和 “令人耳目一新的……哲学人类学”。
※ 罗安清认为这本书将“引发人类学之内和人类学之上的重要对话”。
※ 玛丽莲·斯特拉瑟恩称其为“最具创造性的思想跳跃”。
※ 菲利普·笛卡尔说:“《森林如何思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复杂——而且写得极其漂亮——微妙的理论命题与更微妙的民族志的交融。”
※ 世界报将其描述为:“人类学学科的真正反思......一个代表作......令人赞叹,而且已然经典化了”。
※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则评价道:“科恩......以完美的平衡走着钢丝:从不忽视作为人类的独特方面,同时拒绝强迫这些方面将我们与其他丰富的思考世界分开”。
末日松茸 [图书] 豆瓣
The Mush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8.1 (19 个评分) 作者: 罗安清 译者: 张晓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7
★美国人类学学会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得主
★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格雷戈里·贝特森奖得主
★柯克斯书评非虚构写作年度最佳图书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年度最佳图书
【编辑推荐】
*日本美食家、资本主义商人、老挝丛林战士、工业林、中国牧羊人、芬兰乡村向导……如何讲述珍稀松茸供应链的故事?
*乌托邦想象看起来困在一个单程未来里,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类要如何自处?又何去何从?
*在一朵缠绕着人类经济活动、种族历史、自然生态及末世生存策略的独特蘑菇当中,或许藏有答案。
【内容简介】
在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的田野调查中,作者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废弃工业林悄悄破土而出,被遁入山林寻求自由的瑶族、苗族与东南亚裔采摘者收集,再通过竞价激烈的保值票市场,累积层层价值进入日本,化身为带有强烈象征的礼物。
松茸浓缩在如此奇特的跨地理、跨文化转译过程中,也提一个更宏观的提问——在迈进“人类世”的此刻,不强调发展与进步的社会是什么模样? 人类是否能与各物种保有互不和谐、但又无须掠夺的和平共存?
===============================================
人们很少会发现一本书既有最佳意义上的学者风范,又像是精心构思的小说中流畅的写作。《末日松茸》就是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构思巧妙,读起来令人愉悦。——玛丽莲·斯特拉赫恩(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荣誉退休教授)
如果人类必须在资本主义废墟、也就是有些人称为“人类世”的时代当中求生,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例子,从中窥见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生存策略彼此之间,能形成何等出乎意料的纠结与联系。在本书中,作者借着非比寻常的全球化的松茸,提出了美妙非凡的实例。——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
本书选用松茸做为透镜,检视当代的环境历史、全球商品生产供应和科学。伴之以韵味十足的散文体,尖锐而透彻的智识,持续的创造力和原创性,作者以崭新而深刻的方式串联起各个迥异的主题,跨越了数量惊人的多种领域。本书注定成为经典之作。——迈克尔·多芬(美国耶鲁大学社会生态学、人类学教授)
科学家和艺术家深知,对于一个庞大主题的掌握之道,通常在于近距离观察该主题的细小面向,进而从中揭露全貌。我们从雀鸟的嘴喙形状得以见到整体的演化。于是,通过对松茸这个迷人菌菇的近距离观察,作者探讨生态危机如何发生,又为何持续。她以透彻分析批判过度粗略的简化论;而对于人类处境现况,她则以思考理性和人性行为的可能,取代恐慌的反应。在一个急迫且凶猛的遭遇可能盖过人类理智的处境下,她提供了世人一种真切的深思方法。——厄休拉·勒古恩( 美国科幻文学、女性主义、儿童文学作家 )
雨林里的消亡 [图书] 豆瓣
8.9 (12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唐·库里克 译者: 沈河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 - 1
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必读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最佳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冬牧场 [图书] 豆瓣
8.9 (176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去公园和野外 [图书]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2022 - 3
2022年春天诞生的第30辑《单读》,以“自然”为主题结集文章,召唤大家去公园和野外,暂别逼仄的生活,感受闲暇惬意或心花怒放:去国家公园观鸟、去原始山林观察水蛭、去颐和园寻找0001号柳树、去江南乡野认识菰米和茭白、去日本熊野古道徒步……这趟亲近自然之旅,将唤醒我们几近沉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原来是这样”的惊奇时刻;回到自然的维度中理解人,找寻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办法。
疫情延续,战争再起,我们仍渴望用话语校正糟糕的人世,却苦于观点与观点无法互动、对立仇恨四起。本辑《单读》试图在艰难、险恶的时刻,抓住一些逃脱的绳索,在“话语消失”的今天,从去公园和野外开始,将自己投入宏伟壮丽的景象、恒久稳定的法则、永无止境的知识,来忘却狭隘的自我、超越你输我赢的游戏,重温人与人之间原本真挚的情谊。
发现宇宙 [图书] 豆瓣
The Book of Universes
作者: [英] 约翰·D.巴罗 译者: 丁家琦 2021 - 1
从爱因斯坦方程解出宇宙的一万种可能
一次惊艳的宇宙发现之旅,一段动人的科学史
看爱因斯坦方程如何颠覆人类的宇宙观,看我们如何一步步接近终极真相,如何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宇宙
◎ 编辑推荐
☆将“人择”原理注入宇宙学研究的特立独行的物理学家,以生动又不失严谨的文笔,以充满想象力、神秘感和故事感的叙述,串联起宇宙学中魅力各异的关键人物和知识要点
☆没有大量堆砌公式,没有硬邦邦地罗列枯燥教条,“发现宇宙”背后的科研故事,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真实的思维动态和论证方式
☆流行科幻作品中的场景设定,很多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理论来源,本书是对科学认知和科幻想象力的双重提升
◎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的智者们为揭开宇宙的一切真相前仆后继。20世纪初,爱因斯坦方程为发现所有可能的宇宙提供了新方法,自此以后的科学家们都在对这个复杂方程艰难求解,与这些方程解对应的,是各种各样的可能的宇宙。他们对这些宇宙的描述丰富了人类对这片虚空的想象:这些宇宙的数量无穷无尽,性格迥异,不同宇宙当中的自然法则甚至都有可能各不相同。作者以宇宙学家和科普作家的独特视角,以其一直以来风趣又富有诗意的表达,为我们讲了一个宇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会了解到人类宇宙观的改变、宇宙学如何进化和现代宇宙学的最新进展。除此之外,作者还为我们爆料了这些推动宇宙学发展的科学家们不少的小八卦,让读者在饱览这些瑰丽宇宙的同时,也能一窥这些科学明珠们的别样风采。
◎ 媒体推荐
作者对宇宙学的演化做了一个立体坚实的综述,对宇宙学的最新进展做了全面的汇总。整体内容非常具有启发性。
——《科克斯书评》
这次惊艳的发现新宇宙之旅,将带我们了解这群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是如何揭开了那些惊人的可能性的,也会让我们了解到如今的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对我们的宇宙有了哪些新洞察。
——《卫报》
内容很丰富的一本书。整本书文笔流畅优美,洞察力独特,在科学史的科普方面,无人能超越约翰•D. 巴罗。
——《星期日泰晤士报》
生命与新物理学 [图书] 豆瓣
The Demon in the Machine
作者: [英] 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 译者: 王培 中信出版社 2019 - 8
大开眼界的跨学科前沿探索之旅
-
重新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奇迹
-
弥合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巨大鸿沟
-
运用全新视角破解生命谜题
-
信息引擎、生物电路、量子计算机、癌症基因、表观遗传学、地外生命……聚焦前沿成果,阐释宏大议题,解读生命秩序的隐秘动力,剖析复杂世界的内在逻辑,启迪思想、提升智识,一本不容错过的深度好书!
-
-
-
-----------------------------------------------------------------------------------------------
★生物物理学点睛之笔——全新的视角,开拓性思考
★对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绝妙回应——融合生物学、物理学、计算科学、认知科学等前沿研究
★《物种起源》+《自私的基因》,达尔文进化论2.0——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
★《今日简史》+《十问》,关于未来的“大问题”——科学家对人类命运的前瞻性思考
★生命领域的《规模》——解读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展现尺度不同带来的巨变
-
-
-
【内容简介】
生命是什么?
194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薛定谔提出了这个划时代的问题,他指出:我们需要新物理学来给出答案。
-
这本书从这个经典问题出发,结合香农的信息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将量子力学应用于生物学、计算科学等领域,超越各个学科的界限,用全新视角探究生命的本质。书中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观点:生命=物质+信息,分子组构是生命的“硬件”,信息组构则是生命的“软件”。生物体中含有大量高效的微型机器,它们聪明地处理和控制着信息,像变魔术一样从混沌中获得秩序。进化让这张隐形的信息网络不断升级。
-
保罗·戴维斯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化学、信息科学、医学和哲学等领域融为一体,引领了极具洞见的全新交叉学科。这种新科学涉及信息引擎、生物电路、癌症基因、量子计算机等众多前沿科学领域,用信息的观点重新解读生命之谜。
-
这是一本探索生命起源及内在逻辑的生物物理学普及读物,也是一次让人大开眼界的跨学科前沿探索之旅。
-
让智力探险,思想旅行,一起寻找生命秩序的隐秘动力!
偶然的宇宙 [图书] 豆瓣
The Accidental Universe
作者: [美] 艾伦·莱特曼 译者: 吴峰峰 文汇出版社 2023 - 7
这是一本宇宙之书。关于筑巢的鱼鹰、平行世界、无神论和时间的方向。在七篇以“宇宙”为主题的随笔中,物理学家、文学家艾伦·莱特曼带领我们在日常境遇与熵之间来回穿梭,在大海与无限广阔的空间中尽情遨游。
艾伦·莱特曼以他作为科学家的个人视角,引领读者探讨了多重宇宙、大自然的对称性、宇宙的大小、宇宙的法则等一些物理学家所思考的问题;再用文学家流畅的叙事手法,同时结合他的自身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本应晦涩难懂的弦理论、暗能量、希格斯玻色子……这大大降低了阅读本书的“门槛”,即使是对物理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依然会被作者生动的笔触与深刻的思想所吸引。
直面人类对永恒的渴望与无常的冲突,着眼于科学和人文的对话,作者用科学事实与哲思暗示: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一个意外,而我们所看到的和理解的世界,只是这个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宇宙的一小部分。
·
梁文道、蔡康永盛赞的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家中的桂冠诗人莱特曼,通过七篇短小精悍但不失乐趣的散文,深入浅出地介绍本应晦涩难懂的宇宙知识,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阅读本书,尽情感受科学与哲思的精彩碰撞。人类、生命、宇宙的存在皆为偶然。我们所看到的和理解的世界,只是这个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宇宙的一小部分。
创建日期: 2024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