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会再读的书

中年之路2 [图书] 豆瓣
作者: 詹姆斯·霍利斯 译者: 苏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 - 6
在前作《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中,作者一语道破了中年危机的实质:它不是一个年龄事件,而是一种心理体验,源于我们一直以来为了迎合他人期望所扮演的“临时人格”,与我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发生了猛烈的冲突。犹如一场心理上的地震,中年之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自己、开始改变的机会。但是踏上中年之路、已然听见内心召唤的我们,为什么发现“做自己”依旧这么难?
这本续作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中年的无力感,源于童年时期形成的情结,那是自我还太则小、不足以抵抗外部威胁时形成的心理防御方式。创伤出现得越早,防御手段就会越系统化,情结的力量就会越大。每当我们感受到类似的创伤体验,情结就会被激活,它像嵌在我们“大脑主机”中的自动化程序,把我们局限在孩童式的视野和反应中。原始创伤最糟糕的后果是它扭曲了人的自我感,并造成一种无意识的冲动,让我们在日后一次次地重演创伤关系。
于是,想要改变的力量和过往经历的束缚互相拉扯,自我想要呐喊,却无力表达。抑郁、焦虑、内疚、强迫、孤独、愤怒……中年之路上遍布灵魂的沼泽地。穿越,指的不仅仅是在沼泽中坚持住,直至瘴气散尽;还意味着把每片沼泽都视作待解的命题:我的抑郁意味着什么?焦虑与我的哪些过往经历有关联?是什么在支配我、控制我?这种态度会让我们主动地面对痛苦,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忍受,借由穿越沼泽,打破原始恐惧对我们持续了半生的钳制。
我们做的最伤害自己的事情,就是被创伤困住,却还要责怪自己。以一颗还未长大的心,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极为不容易的。推翻童年的暴政,解开前半生的束缚,是在人生中途,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Middle Passage: From Misery to Meaning in Midlife
8.4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霍利斯 译者: 郑世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 - 12 其它标题: 中年之路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众多挫折?<br /><br />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挫折当作一种危机?<br /><br />这种危机与经历又代表了怎样的意义?<br /><br />中年危机——詹姆斯·霍利斯将其称为“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霍利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真实的人格。<br /><br />在本书中,霍利斯教授基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以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了中年经历的层次,并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界定、调整自己的人格,从而了解内心真正的需求,抛开童年创伤与“临时人格”的束缚,从痛苦出发,穿越“中年之路”,前往意义的彼岸,最终形成稳定、成熟、完善的人格。<br /><br />中年,是一段从痛苦到意义的旅程。<br /><br />许多人把生活当作一部小说,我们被动地从一页翻到另一页,以为造物主会在最后一页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但并非如此。<br /><br />勇敢踏上中年之路,会让我们更加清醒,为人生余下篇章担负起责任。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 [图书]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琳赛·吉布森(Lindsay C. Gibson) 译者: 姜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 1
许多人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保持着不成熟的人格,在育儿方面也有各种不成熟的表现:情绪极其不稳定,控制孩子的生活,逃避自己的责任,拒绝和疏远孩子……
如果你有这样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那么你在童年时会感到孤独和被忽视。成年之后,你可能会难以表达甚至认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建立适当的边界,容易受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影响;父母可能仍然在嘲笑你的情感需求,轻视你的个人生活,控制你的思想自由。你怎样才能走出这样一个处处受限、没有自我的人生呢?
吉布森博士30年来一直在研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成人孩子的影响,《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是她撰写的一部实用指南,提供了真实的案例、有效的练习以及积极的提示和建议,帮助你学会:
减少自我怀疑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重新与自己的情绪建立联结,增强情感自主性和自我意识;与父母之间设立健康的边界,摆脱父母的情感控制,确保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被尊重;
识别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保护自己不被别人的情绪控制,在人际关系中建立适当的边界感。
本书将帮助你找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自由,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6 (5 个评分) 作者: [英]菲利帕·佩里 译者: 语妍 中信出版集团 2024 - 4
用成年的力量,重新养育童年的自己。
既温柔又犀利的心理治疗师、百万畅销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菲利帕·佩里写给成年人的心理疗愈问答书。
如果你人生中有未完成的事件——来不及告别的人,得不到的回应,未被满足的需求,内心没有解决的冲突——试试在房间中放两把椅子,你坐其中一把,另一把留给未完成事件中的人(或者是你的一部分自我)。想象那个人坐在空椅子上,把你的感受、情绪和想法都告诉他。然后,你再坐在他的椅子上,想象你现在变成了他,用你想象他会对你说的话,来回应你刚才坐的那把椅子(也就是你自己)。
童年时的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发展出了相应的适应能力和防御机制,比如乖巧、懂事、警觉、讨好。然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儿童式的生存机制不再适用于成年人的生活,甚至会带来创伤和阻碍,留下一桩桩“未完成的事件”。
在这本温暖人心的书中,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用温柔又犀利的回答,帮助读者看见自己,觉察自己,给未完成的事件逐一画上句号。
感谢童年时代拼力保护我们的自己,现在,让我们用成年的力量,再重新养育一次童年的自己。
拥抱你的敏感情绪:疗愈情绪,接纳自我 [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Emotional Sensitivity and Intensity: How to Manage Intense Emotions as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9.1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伊米·洛(Imi Lo) 译者: 何巧丽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 10
你能敏锐察觉到他人的精神状态,并会感到自己也“承受着”这种情绪。你能敏锐察觉他人的情绪,并感到自己也“承受着”他的情绪。你善于自我反省,但是会因追求完美而苛责自己,痛苦不堪。你总有难以名状的紧迫感,觉得必须不断前进,并持续感到焦虑。
也许你是一个情绪敏感者。本书希望帮你应对敏感的情绪,疗愈这些情绪在童年、亲密关系中带给你的伤痛,把敏锐的感知转化为优势,过更好的生活。
在书中,你将学到:
放下旧的情感包袱以及狭隘的心态
处理让你烦恼的社交问题和家庭关系
建立健康且愉快的亲密关系
培养情绪恢复力,在生活的起伏中找到自己的平静
雖然會胖,但還是想一個人吃完半半炸雞再睡【夜食症候群的深夜飢餓告白】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朴相映 讀書共和國╱野人 2022 - 3
\無力、也再也不想抵抗「夜食症候群」的深夜飢餓告白!/ 今晚,我一定要餓著肚子睡覺! 但是,為什麼手指還是忍不住滑向外送app呢…… 啊…… 在漫長惱人的一天結束時, 在深夜獨自一人的房間裡, 也只有罪惡又油膩的炸雞能帶給我溫暖了。     凌晨五點起床,閉著眼睛梳洗換衣,擠上沒有座位的公車,搖搖晃晃的到公司。期間因為體型龐大,被乘客白眼了好幾次。     碎嘴的上司暗示不和同事一起午餐的我不合群,惱人的同事肆意對我的身材指指點點。     準時下班的我被同事取了綽號叫「麥可」,說我就像美國人一樣自由自在。     三十一歲的我被發現有椎間盤突出、胃炎、胃食道逆流、大腸激躁症跟躁鬱症等五種慢性病,每天要吃十二顆藥才能讓身體功能正常運作。     因為父母的面子而被放棄治療的恐慌症、因為網友抵制日貨而買不到的U牌大尺碼褲子、因為太胖而結束的戀情……我的人生,就是由這些不大不小卻也無力改變的瑣事,還有超過一百公斤的體重所組成。     我的心情,也只有無論多晚,都能風雨無阻送到我手上、不會評斷我,只會帶給我熱量的炸雞可以安慰。     ⟡不管這是否又是個:   被嘲笑的一天、   被無視的一天、   從沒按照計畫過活的一天……   在00:00時,我們都撐過了這樣的一天。   這樣的我們雖平凡,卻偉大。   而且絕對值得一份半半炸雞。⟡
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图书] 豆瓣
정신병의 나라에서 왔습니다
8.8 (31 个评分) 作者: [韩]理端 译者: 谢恭霓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3 - 2
这是一位“资深病友”写给与病同行之人的说明书。书中集结了作者和病友们的亲身体验,带读者去“精神病人的世界”一探究竟。作者用真诚、亲切、细腻的笔触,讲述了真实的患病经历,也告诉人们如何带着疾病积极生活。
本书收录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患者们对患病体验巨细无遗的讲述,更深入探讨了病患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花时间面对及克服的课题。比如,第一次去看精神科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跟身边的亲友坦白自己的病情,如何看待药物,如何有效与医生对话并制定治疗策略,如何处理工作、学业、财务、恋爱问题等。有了这样一本贴心的指南,精神病人的世界将不再冰冷和孤独
成为母亲的选择 [图书] 豆瓣
8.3 (49 个评分) 作者: [以]奥娜·多纳特 译者: 林佑柔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1
“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
历时五年、横跨三代母亲的权威调查 重新言说一份被视为“禁忌”的情感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 在德国、以色列等多国引起热烈讨论
“我们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
——————
编辑推荐
1.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被翻译为近十种语言,在以色列、德国等地引发热议。
2.“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首度聚焦“后悔生育”的话题,采访二十三位后悔生育的母亲,倾听她们的真实心声,展现女性生育前后的情感历程。
3.后悔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被允许言说。探究“禁忌”情感背后的社会成因,为更多的女性创造出选择的余地。
4.将“母亲”身份拉入到公共领域的探讨之中,剖析“母亲”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正视“母亲”面对的社会压力。
_________
“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
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创建日期: 2024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