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史 课程阅读材料

네가 있는 곳으로 함께 데려가 줘

네가 있는 곳으로 함께 데려가 줘 @soyongee

13 本书  

rt

什么是妇女史

妇女史包括了男性在内的全人类的历史,但从女性中心的视角处理问题。它突出女性的活动与观点,宣称在讲述人类故事时,她们的问题、观点与成就与其兄弟、丈夫和儿子的共同处于中心地位。妇女史把各性别( sexes )或社会性别 (gender) 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置于历史考察的中心,质疑女性的从属地位。检验了在一种或多种文化中,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建构的密切关系,为其连续性和演变寻找根据。妇女史揭露并遭遇了早先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编纂方式的偏见,质疑为何某些特定的学科与研究主题特别受到偏爱,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时间上,从史前到现在,空间上,从西方到全球,从事妇女史研究的历史学家们极大地扩展了妇女和社会性别的研究范围。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Women in World History

前面几本是导入。更新中^^

(图片只是 不想空着所以随便选了一个)

性别是流动的吗? [图书] 豆瓣
Is Gender Fluid?
6.9 (41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莉·海因斯 著 / [英] 马修·泰勒 编 译者: 刘宁宁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0
性别是流动的吗?
美国GoldieBlox玩具公司生产了性别中立的玩具,试图挑战人们对儿童玩具的性别刻板印象。为避免对同性恋家长的歧视,法国议会已决定将“母亲”和“父亲”这两个词从教育系统的官方文件中去除。英国地铁与加拿大航空公司取消了“女士们先生们”的广播开头,改用 “大家好”,以推广性别中立,
传统的二元的男女性别角色在如今还有效吗?
为什么有人的生理性别和性别认知不一致?
我们的性别表达是怎样被建构的?
我们正在步入无性别的社会吗?
本书紧密贴合性别领域的热点新闻事件,如法国辅助生育技术的正式开放、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中移除、普林斯顿大学允许6种性别选项、男女性别互换滤镜、“成为别人实验室”性别互换等,具有广泛讨论价值与深远影响力。
虽然我们从出生就被先天地赋予了生理性别,但有些人会在他们的生理性行为和他们的个人身份之间产生不和谐。本书从作为生物性征表达的性别、作为社会建构的性别、性别的多样性、性别激进主义四个方面,概括了性别在当下的多重意义与特性,扩展了读者对性别的认知。这是一本充满启发性的读物,适合对性别充满好奇或困惑的所有人。
The Big Idea系列
★性别酷儿、无性别者、暗能量、气泡宇宙、过度医疗、反精神病学、元学习者、全脑仿真……
别慌!本系列已将21世纪前沿问题相关的关键概念和关键节点一网打尽,让你在加入讨论前获得充分的装备,在纷繁的话题丛林中不再迷路。本系列特别采用分层排版,请以适合你的任意方式开始探索吧!
★由点及面搭建系统性知识结构:针对话题事件延申出的学科概念,提供基础注释,降低阅读难度。清晰梳理学科从古至今的要点事件,帮助读者快速建立学科系统认知。
★特色洋葱式分层阅读:内容由深到浅,策展式排版。内容重点分明,适合碎片化阅读场景。可满足不同喜好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不同难度的文本间自由跳接。
★装帧设计新潮时尚:入围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全彩印刷。
女权主义理论读本 [图书] 豆瓣
9.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佩吉·麦克拉肯 / 艾晓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论文集.这些精选出来的论文从不同的哲学观和不同的学科视角展现了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最新思潮,涉及社会组织的政治学,种族、族裔和妇女的问题,女性气质的讨论以及关于性的研究等。在理解这些观点对西方女权主义者的重要性之上,读者可以思考它们在中国的诺境下将如何发挥作用,并思考这些观点将如何帮助我们看待新问题或以新的方式定义老问题。
百变小红帽 [图书] 豆瓣
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 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7.6 (2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瑟琳·奥兰丝汀 译者: 杨淑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1697年一个穿红色连帽披肩的小女孩,在森林里遇见一只狼之后,就在各个时代幻化出不同的角色:她是被保护、被训诫的纯洁女孩儿;却又曾经勾搭大野狼;或摇身一变在好莱坞夜总会大跳艳舞;搽密丝佛陀口红,喷上香奈儿五号香水,开红色敞篷车,到处卖弄风情;甚至掏出武器将危害她的家伙干掉……她的演技毫不含糊,她永远是世人心目中的百变女主角——小红帽。
一则看似简单的童话,为何引起文人,艺术家,心理学家,民俗学家,女性主义者,广告人等诸多人们的兴趣,不断地在各种媒体上被改编再造?
这本书充满了有趣的历史典故,通过具有洞察力的分析与解构,为读者揭开红色连帽被肩下的所有秘密。
闺塾师 [图书]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美)高彦颐 译者: 李志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的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名妓文化能见度的提升、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因此,本书认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这些妇女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作者简介: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近作有(步步生莲:绣鞋与缠足文化)(Every Step a Lotus; Shoes for Bound Fee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及(灰姑娘的姐妹:缠足的修正历史)(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等书。
네가 있는 곳으로 함께 데려가 줘: 绪论 从“五四”妇女史观再出发:
“五四”妇女史观将中国妇女视为悲惨的被压迫者和父权制的受害者。然而实际情况是,在表面上承认理想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律条的同时,妇女开辟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即使这是有限的;用“压迫与被压迫”的模式概括中国的社会性别系统过于简单,忽视了权力关系的变化以及女性内部阶层、年龄、地点、民族和家内身份等差异。女性教育的增长和家庭主妇的影响力等事实都能证明无限权威的父权制只不过是一个神话。并且,妇女可以通过诗社等方式产生与其她女性的联结。为了修改女性受害形象,本书特别关注明末清初的闺墅师这一拥有特权、受过教育的女性群体。
公主之死 [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7.8 (33 个评分) 作者: 李贞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6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围绕北魏兰陵长公主在婚姻中遭遇丈夫不忠和家庭暴力,流产致死。这起“殴主伤胎案”,代表皇室旨意的门下省官员和以尚书三公郎中为代表的汉化官僚集团针锋相对,就如何处置驸马和与此案相关的四个平民展开激烈斗争。从他们的共识和歧异之处,可以一窥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以及汉唐期间女性法律地位状况。
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Precious Records: 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
作者: Susan L. Mann / 曼素恩 译者: 定宜庄 / 颜宜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 - 6 其它标题: 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第5辑)
本书将女性置于分析的中心,也置于盛清的时代语境中,通过对18世纪及其前后(1683—1839年)江南地区妇女的人生历程、诗词写作、劳动、宗教活动以及娱乐等各方面的分析描述,阐述了社会性别关系对于盛清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强调了妇女史与社会性别关系在史学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价值,从而推开了一扇通向中国女性世界的崭新的窗口。
张门才女 [图书] 豆瓣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作者: 曼素恩 (Susan Mann) 译者: 罗晓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
本书借助对19世纪常州张氏一门“才女”的研究,从女性的视角审视战争、叛乱、外敌入侵、王朝衰落等大事件的阴影笼罩下的中国历史。通过对张门三代才女的作品、地方志,以及相关回忆文章的深入解析,利用几近文学构拟的合理想象,曼素恩勾勒出她们在文学创作、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个人情感乃至政治立场等各方面的特征,并以“赞评”的方式进行历史学家的点评,成功地再现了大时代下清代“才女”的人生轨迹,以此改变了我们对中国从帝制向共和转变过程中的性别关系以及才女生活的看法,为19世纪的中国史提供了更为丰富与鲜活的历史图景。
漫长的余生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2 (106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 - 7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入平城皇宫成了一名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中的她,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看到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绝望……随着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

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矢志不渝 [图书] 豆瓣
8.4 (8 个评分) 作者: 卢苇菁 译者: 秦立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 9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中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图书]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巫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
艺术史研究中长期以“仕女画”或“美人画”来表述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样的术语不仅相对晚出,在形成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画科定位和评论取向,也无法囊括所有围绕“女性”产生的绘画作品。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作;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进而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身体·性·性感 [图书] 豆瓣
作者: 黄盈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3
《身体•性•性感》主要内容:“身体是什么?身体的定义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我们可能找到一个单一的定义,而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单一的定义,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对身体的定义。”
“如果你要是早一年半以前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比较关注自己身体是否丰满、曲线是否优美、对异性的吸引指数有多高,但是从去年到现在,我更加关注自己身体的健康,包括身体的脏器和性器官、生殖生理器官,是否健康、是否卫生可能是我更加关注的。”
“如果是情人,就有那种(性的)感觉。但是要说夫妻,因为夫妻之间做爱就是一种常态,跟吃饭一样。说到夫妻生活不会给人性感的感觉……”
“对我自己来说,不可能让自己达到最有吸引力的时候,总有一种观念上的东西让自己不能那么做。但是我觉得最有性吸引力的是胸部要露出一点……但有一次看一个电影,那个人穿着镂空的黑色丝袜和黑色的高跟鞋,当时觉得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腿很有性吸引力。以前不会觉得腿会很性感。但就看那人把腿搞成那样吧,真的还挺有意思。”
“女性,如果关系特别好,我会觉得是开玩笑;如果关系不是特别好,比如说你吧,咱俩今天第一次见面,你说我性感,我会觉得你对我是一种奉承。男性的话,如果和我关系特别熟,我会觉得是在夸我:如果关系不是特别熟,我会觉得是他对我的一种言语上的非礼。在中国,我觉得如果一个男人想和你交往,他应该不会夸你性感,如果说他对你有点企图,倒是可能。”
历史、身体、国家 [图书] 豆瓣
作者: 黄金麟 新星出版社 2006 - 8
这本书基本上想要回答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身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才有现今的样子?这种身体的发展状态隐含了怎样的历史特定性与危险性?它能否被当成是一种普遍、永恒的身体模式来看待?对这些问题的质疑与回答构成了本书的基本论调。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讨论来澄清,身体的存在和意义是怎样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演变中,因随着国家民族命运的更动而被积淀、塑造出来?这本书以四个议题来证明揭示身体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它们分别是:身体的国家化、法权化、时间化、空间化发展。
在身体的国家化发展方面,作者以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系列国民改造运动,以及伴随而来的教育体制改变,来省察身体的国族化发展。身体的法权化发展探讨的是,近代中国的法系由旧有的伦理法演变为权利法时,身体的发展和建构在其中经历了什么变化。  这种改变对独立的身体和国家民族化的身体建构有什么作用?至于在时间化方面,作者论证“世界时间”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侵入中国,对中国的身体所造成的关键影响。而在空间化方面,作者以清末民初的学生运动为例,以游移在街道和公共广场上的身体来检视身体的建构与空间的关联。
通过这些讨论,作者希望呈显一个图像,那就是身体的生成其实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与结果。这种为了国家,以及经由国家,而形成的身体认知方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演变而消减,相反地,它正以强势的态度主导着当代中国的身体发展。这本书的撰写就是想要开启一道门,让我们一窥这种偏狭发展的危险。
创建日期: 202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