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DAU系列

Quando @resaxe
18 部电影
斯大林时代的平行世界 DAU项目最早要追溯到2005年。时年29岁的俄罗斯人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在读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苏联科学家列夫·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1908-1968)的夫人写的回忆录后,赫尔扎诺夫斯基打算拍摄一部以他为主人公的传记片,电影的名字DAU即是取自朗道的昵称,也是他名字的后三个字母。在从包括俄罗斯文化部、瑞典电影学院、柏林-布兰登堡媒体促进会等欧洲多国的艺术机构获得资助后,赫尔扎诺夫斯基选定消费成本较低的乌克兰作为拍摄地。他选中了乌克兰东北部城市哈尔科夫的一处大约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废弃游泳馆,从零开始,通过参考实景资料和大量历史文献,将其改造成了斯大林时代位于莫斯科的一所科学研究院作为主要拍摄地,也就是列夫·朗道生活工作的地方。于是,欧洲电影史上规模最大的电影场景就这么诞生了。电影正式拍摄始于2009年。与一般电影拍摄有上工放工不同的是,演员一旦踏入这个场景的范围之内,就必须自动带入角色,且始终以角色的身份在其中生活,吃喝拉撒睡、工作、学习、闲聊、做爱,任何事情皆是。当然,这似乎并不难办到。因为这所研究院不仅各种布设严格按照斯大林时代打造,就连细节,从演员穿的内衣到抽的香烟的牌子,再到使用的货币也都按当时的真实物件原样复刻。研究院内的时间跨度设定为1938年至1968年,即列夫·道朗去世那一年。他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由于当时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并没有前往瑞典领奖。在这段时间内,有各种身份和阶层的人在这里进进出出,有看门人、常驻在此的科学家及其家属、外来的访客、餐厅的女服务员等,当然,也少不了具有苏联时代特色的人物,比如克格勃。最终,研究院被新纳粹主义分子毁于一旦。拍摄工作持续了三年,终止于2011年。在此期间,进入DAU研究院的人员包括约400名主要演员和约10000名群众演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非职业演员,从21万-39.4万名视频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摘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