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整理

Kolya Krassotkin

Kolya Krassotkin @KolyaKrassotkin_5734

20 张专辑  

整理一下在听的音乐。准备先从古典音乐开始。

巴赫:B小调弥撒 / Bach: Mass in B minor [音乐] 豆瓣
9.3 (20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Münchener Bach-Orches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6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rchiv
作曲:J.S.Bach
作词:J.S.Bach
指挥:Gustav Leonhardt
演唱:Isabelle Poulenard(soprano), Guillemette Laurens(mezzo-soprano), Rene Jacobs(alto), John Elwes(tenor), Max van Egmond(bass), Hary van der Kamp(bass)
乐团: La Petite Bande, Collegium Musicum Van De Nederlandse Bach Vereniging
录音日期:1985
发行公司:DHM
资源出处:Emule搜索
专辑介绍:
巴赫一共作有5部弥撒曲,这一部规模最大,无疑也是5部中最优秀的一部。
弥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形式,是基督教从一开始就经常举行的为纪念耶稣在被卖的前夜所举行的“末次晚餐”,13世纪起,弥撒成了教会中重要的仪礼。弥撒一词源于:“It missa est”,即举行仪式后,神职人员向会众所说的“会众可以退席”,因此仪式没有名称,后即以“mass”一词作为专指此仪式之名词。正规弥撒分几大部分,即:1.恳求主,赐怜悯(Kyrie eleison);2.荣耀颂(Gloria);3.使徒信经(Gredo);4 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5.奉主名来的当受称颂(Benedlictus);6.上帝的羔羊(Agnus Dei)。
巴赫于1733年写成了这部弥撒中的“恳求主。赐怜悯”(Kyrie)和“荣耀颂”(Gloria)这两段,是为奉献给萨克逊的选侯西格斯蒙德三世(Sigismund III)的,当时这位选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长官,后来成为波兰的国王。巴赫将这两段乐曲奉献给他并附有一信,请求选侯指派他为选侯的宫廷作曲家,信中还说:“这两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乐曲。”
巴赫是一位新教路德宗的信徒,但1514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成立新教之后,在新教的崇拜中,并没有废除原来天主教所用的弥撒这一崇拜仪式,只是有时把弥撒中“奉献”(Offertory)部分改为由牧师宣教,所以《B小调弥撒》中没有“奉献”这一部分。新教崇拜仪式中仍保留传统天主教弥撒中的“恳求主,赐怜悯”(Kyrie eleison),荣耀颂”(Gloria),“使徒信经”(Credo),“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和“上帝的羔羊”(Agnus Dei)5部分。作品中又加上了高度成熟的技术,使之更有浓重的宗教气氛。
美国著名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Stokowski, Leopold 1882—1977)曾说过:“巴赫的这部作品确实是音乐领域中最崇高的作品。”他又说,“巴赫的《B小调弥撒》是从一个很广泛的音域中构筑成功的,音乐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其技术集中反映出巴赫的灵感是缓慢而很丰富地流露出来的。在巴赫笔下,把传统弥撒的段落加以扩充了,几乎在《B小调弥撒》中,包含了全宇宙所有的情感和意识……”
巴赫的这首《B小调弥撒》属于“康塔塔—弥撒”(Cantata-Mass)。在这种弥撒中,独唱与合唱之间有强烈的对比,管弦乐色彩宏丽,把一切歌剧及清唱剧(Oratorio)中的手法也引用进来。在这部作品中,女高音的花腔式唱法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华美壮丽的二重唱则来自阿戈斯蒂诺·斯特凡尼(Agostino Steffani 1654—1728)的手法。
巴赫把这部弥撒分为5部分24段,这种分法完全是他自己的决定,绝无先例。他把“使徒信经”分为8段也完全没有任何先例,而第8段(总第19段)又明显地可以再分为两段,这就使“使徒信经”成了9段,这9段中是以“被钉于十字架”(第5,总第16段)为中心,前后各有4段。巴赫作为基督徒,其信仰的中心就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这也就是耶稣所以降生于世上的目的,从而我们可以证明巴赫的这部作品是以深刻的神学思考为背景的。
巴赫一生创作的5部弥撒中,这首弥撒与其它4部有很大不同,其它4部都没有分如此多的段,例如《A大调弥撒》(BWV234)只有6段,《G大调弥撒》(BWV236)只有6段,《G小调弥撒> (BWV235)也只有6段,只有这部《B小调弥撒》(BWV232)却有24段。
5部分24段内容为:一、恳求主,赐怜悯:1.“上主赐怜悯于我们”(Kyrie eleison)合唱;2.“主耶稣赐怜悯于我们”(Christe, eleison)女高,女中二重唱;3.“上主,赐怜悯于我们”(Kyrie eleison)合唱。
二、荣耀颂(Gloria);4.“荣耀归与至高的上主,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Gloria in excelsis Deo)合唱;5.“我们赞美你,祝福你,崇敬你,荣耀你”(Laudamuste, benedicimus te)女中音独唱;6.“因你伟大的光荣我们向你献上感谢”(Gratias agimus)合唱;7.“上帝我主,天上君王,全能的上主,上主的独生于耶稣基督,上帝我主,上帝的羔羊,上主之子,”(Domine Deus, rex Coelestis)女高音,男高音二重唱;8.“你除掉了世界的罪恶,赐怜悯于我们,倾听我们的祈求”,(Qui tollis peccata mundi)合唱;9.“你坐在天父的右边的主,赐怜悯与我们”(Qui sedes ad dextram Patris)女中音独唱;10.“因为只有你是圣洁的,只有你是上主,只有你,耶稣基督,至高无上。”(Quonian ta solas Samtus)男低音独唱;11.“与圣灵一起,在天父上帝的荣耀中阿门”(Cum Sancto Spirita)合唱。
三、使徒信经(Credo):12.“我信唯一上帝”(Gredo in unum Deum)合唱;13.“我信唯一上帝,天父大有权能创造天地与一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主”(Credo in unum Deum, Patrem omnipoten tontem)合唱;14.“我信唯一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就曾生成,神中之神光中之光,真神中的真神是生成非造成,与上帝天父的本质相同,万物都是藉着他造成的,为了我们和为了拯救我们,从天上降生于人世间。”(Et in unum Dominum, Jesum Christum)女高音,女中音,二重唱;15.“因圣灵感孕由童贞玛利亚所生”(Et incarma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合唱;16.“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受死,埋葬”(Crucifixus etiam Pronobis Pontio Pilato)合唱;17.“按《圣经》所记载的,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直到永远无穷尽”(Et resurrexit tertia die secundum)合唱;18.“我信圣灵从圣父圣子而来,并与圣父圣子同受崇拜,同享荣耀,是古代先知所说的,我信一个圣而公的教会”(Et in Spiritum Santum)男中音独唱;19.“我信洗礼可除掉罪恶,我指望死人复活和生命的来世,阿门”(Confiter unum baptisma)合唱。
四、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20.“圣哉、圣哉、圣哉万灵之主,他的荣光充满大地”(Sanctus, Sanctus, Snctus)合唱;21.“和散那归最高神”(Osanna in excelsis)合唱;22.“奉主名来的当受祝福”(Benedictus, qui Venit)男高音,独唱;22.“和散那归最高神”(Osanna in excelsis)合唱(重唱b段)。
五、上帝的羔羊(Agnus Dei):23.“上帝的羔羊除掉世界上罪恶的,恳求赐怜悯于我们”(Aguns Dei)女中音独唱; 24.“赐给我们平安”(Dona nobis Pacem)合唱。(林逸聪)
Beethoven: Klaviertrios [音乐] Spotify
Ludwig van Beethoven / Wilhelm Kempff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 2002 Universal Music Classics & Jazz,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GmbH / ℗ 2002 Universal Music Classics & Jazz, a division of Universal Music GmbH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音乐] 豆瓣
9.9 (14 个评分) 里赫特 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2月20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大师绝对的名盘之一,是他经典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在我看来,李赫特的拉二是完美的。虽然很多乐友说不喜欢他手中的拉二,原因是认为他弹得拖沓而自以为是,过于刻板,尤其是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但是每次聆听这段,我都会感觉像是阳光穿过碧蓝的海水一般,呼吸凝重、大气广博,深得俄罗斯广袤大地之精髓。如果要是推荐拉二的版本的话,大师的这段演绎在我心目中必在前列。
Moura Lympany Plays Rachmaninov [音乐] Spotify
Sergei Rachmaninoff / Moura Lympany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7日 出版发行: 2019 Warner Music Group - X5 Music Group / 2019 Warner Music Group - X5 Music Group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 /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音乐] 豆瓣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
Shostakovich,Dmitry
苏联作曲家。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童年时接受母亲的钢琴指导,并在格利亚塞尔音乐学校学习。9~11岁写作了钢琴曲《自由颂》、《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等第一批作品,显露出作者童年的生活感受和态度。1919年 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 。1923年和1925年先后从钢琴专业和作曲专业毕业。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当时乐坛的注目。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创作丰富,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的作品。
20年代后半期~30年代初,广泛借鉴俄国和西方现代音乐流派的经验,试图以新风格、新技法表现新主题,写作了许多作品如《第二交响曲》(《献给十月》)、《第三交响曲(《五一》)等。1927~1932年,创作两部歌剧、2部舞剧、5部话剧配乐以及4部电影音乐。1930~1932年,根据俄国作家N.S.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说写作了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剧情描写一个商人的妻子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杀人犯罪,并惨遭毁灭。作者称该剧为"讽刺悲剧"。歌剧于1934年1月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首演,随即又在欧洲许多剧院上演。这部歌剧标志肖斯塔科维奇艺术上臻于成熟。在器乐曲创作方面以3部交响曲最重要。《第四交响曲》是他的第一部哲理性悲剧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也是一部哲理性悲剧交响曲,反映当时苏联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第六交响曲》表现从悲哀的思考与回忆过渡到生活
的欢乐。他的其他器乐作品如《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等形成另一种格调。这时期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是《钢琴五重奏》。
在卫国战争期间的重要作品是两部交响曲。《第七交响曲 》是作者在战火纷飞的列宁格勒,仅用3个多月写成的,作者将它题献给这座英雄的城市。这是第一部反映卫国战争,反映重大社会事件的音乐作品。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抗敌意志。《第八交响曲》"试图表现人民的体验,反映战争的可怖悲剧",立即在欧美各国受到重视。战后的第一部大型作品《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的和抒情喜剧色彩,并包含若乾悼念篇节的作品。从1948年起,肖斯塔科维奇写了大量声乐作品。其中最突出的是清唱剧《森林之歌》,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第十交响曲》、《第十一交响曲》、《第十二交响曲》、《第十三交响曲》以及管弦乐声乐曲《斯捷潘.拉辛的死刑》等。
1965~1975年他疾病缠身,但仍创作了27部作品,其中重要作品为《第十四交响曲》、《第十五交响曲》、《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声乐套曲和第11~15首弦乐四重奏等。
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家,肖斯塔科维奇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而是置身于社会生活,以满怀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反映生活。他的音乐语言和风格自成一家。他的旋律常以古调式为基础,降音级的频繁运用,形成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乐汇,他也惯用不协和的和声处理与繁复的对位结构。他扩展了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之誉。他的音乐创作,对苏联音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10交响曲",作于1953年。同年在莫斯科首演,由拉赫林指挥。这部第10交响曲作于斯大林死后,据肖斯塔科维奇自己说,在这部作品中他描绘了斯大林,它表现的是斯大林和斯大林的时代,第二乐章的谐谑曲大体就是斯大林的一副音乐肖像,它顽强、阴险,像一股险恶的旋风。在这部作品中,四个乐章的调性肖斯塔科维奇引入了自己姓名起头的字母(DSCH)(音符是D、降E、C、B),这意味着他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确立自己的人格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是充沛的情感、紧张而带探索性的旋律。
这是肖斯塔科维奇为“二战”创作的作品,被人们称为伟大鼓舞人心的“战时音乐”,全曲充满紧张、压抑的主导动机,结构庞大。这个录音版本是由“指挥皇帝”卡拉扬带领下,以纯粹理性着称的柏林爱乐把这部交响乐震撼性的演奏出来。而且这部《第十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十五部交响曲中,卡拉扬所唯一指挥过的的交响曲。卡拉扬为了荃释好这部作品,还特意到西柏林一趟,去和肖斯塔科维奇亲自见面和沟通,足显这部录音的珍贵和重要性!
创建日期: 2022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