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讀書清單

Zeitgeist

Zeitgeist @Zeitgeist

9 本书  

努力完成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 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全新修訂版)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作者: 約翰•培瑞 八旗文化 2023 - 8
☆最貧瘠的資源,創造最巨大的財富!☆最邊陲的區域,孕育最現代的社會!☆最複雜的族群,誕生最高效的政府!小小彈丸之地,為何能躍居吞吐世界的大國?新加坡的崛起,在於掌握了歷史潮流。新加坡的成功,來自於海洋與人才!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約莫是台灣的五分之一,人口五百四十多萬,不及台北加新北。然而,新加坡卻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運、貿易、金融、教育中心。全世界每年有一半的海上貿易從新加坡旁邊的麻六甲海峽通過,其港口每年經手約五億噸的貨運,經濟實力、人類發展指數都是世界的前段班,人均GDP達72,000美金,是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時報》稱它為「東方的蘇黎世」,《經濟學人》將其整體經商方便性評為全球第一。   然而,這一切得來不易。當新加坡於1965年被馬來西亞「掃地出門」、被迫獨立時,沒有人看好它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新加坡一無所有。沒有腹地,天然資源與勞動力不足。歷史短淺,種族、語言、信仰複雜,難以凝聚國家認同意識。資源匱乏、經濟停滯、外強進犯、內部族群衝突,隨時都有可能奪走這個新興國家的性命。但是,新加坡做到了。不僅成為赤道地帶最發達的城市,甚至躍升為世界&#
異鄉人之地 [图书] Goodreads 博客來 豆瓣
Land of Strangers: The Civilizing Project in Qing Central Asia
作者: 許臨君 译者: 苑默文 黑體文化 2023 - 12
★★本書榮獲2021年美國歷史協會約翰費正清獎★★

★★全球唯一中譯本、獨家收錄中文版作者序★★

 

第一本從察合台語檔案探討近代新疆文明衝突的重量級作品

從穆斯林的東突厥斯坦,到大清帝國的新疆省

晚清中國征服者追求的儒家理想社會

如何摧毀新疆穆斯林與漢人的日常生活

 

  「《異鄉人之地》是一部建立在豐富史料及精彩分析的卓越著作,書中充滿令人難忘的細節描述,涵蓋一群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梅爾清,《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作者

 

  本書作者透過多語言史料的相互映照,闡釋湘軍集團所推行的教化工程背後的思想淵源及政治脈絡,並透過檔案紀錄中的漢人士兵、突厥穆斯林及回民事蹟,還原近代新疆社會的真實圖像。

 

  《異鄉人之地:清帝國在新疆的教化工程》描述十九世紀末晚清時期,中國本地湘軍集團重新征服了新疆地區,並嘗試以儒家社會的理想來改造這個「異鄉人之地」,將穆斯林教化為漢人。然而,這樣的教化工程卻對當地人民的身分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隔閡、不平等和暴力,最終推動「東突厥斯坦」在地民族意識的形成。

 

  首先,本書跳推傳統官方敘事,透過漢人士兵、突厥穆斯林及婦女的平民視角,真實呈現近代新疆的社會生活圖像,涵蓋了婚姻、家庭以及宗教習俗的層次。本書指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而非宗教,是族群衝突的核心原因。雖然官方政府透過「通事」這樣的翻譯官僚,試圖進行調解與融合,但轉譯的結果往往造就了更激烈深層的衝突,而非平順的融合過程。

 

  再者,本書深入爬梳左宗棠為首的湘軍集團網絡,並結合官方文書及雜史記錄,呈現湘軍集團和清帝國中央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互動,如何影響新晚清疆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湘軍集團的行動背後,有著更為深層的中國文化脈絡──經世思想作為指導原則。再者,本書進一步分析湘軍的統治理念,揭示湘軍在新疆實踐經世思想的過程中,以儒家為核心的同化政策如何逐漸轉向殖民主義的方向。

 

  本書最大特點,在於採取新清史觀點與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將湘軍集團的教化工程與同時代歐洲殖民主義的「文明使命」進行比較。這樣的比較不僅打破了過往以帝國核心為出發點的歷史敘事基調,也從邊陲的角度出發,重新檢視中國歷史中隱而不彰的邊緣與核心關係。這樣的視角不但使讀者能夠深入理解新疆歷史的深層變化,同時也重新詮釋了中國歷史的近代脈絡。 

 

  本書指出,儘管許多學者都著重於分析當代新疆衝突的民族主義訴求,但這種身分認同的形成過程非常複雜,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民族主義,還包括階級和宗教因素。湘軍的教化工程造成新的社會結構和話語,並促使穆斯林社區開始表達自己的身分認同,帶來穆斯林社區抵抗統治者的影響。理解晚清新疆社會的身分認同變遷,對於解釋當代新疆的現況至關重要。

 

本書特色

 

  一場身分認同的巨變!十九世紀末,重新征服新疆的大清帝國,嘗試以儒家理想改變穆斯林社會。本書揭示儒家及伊斯蘭文明衝突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由暴力及規訓而引發的社會分裂、不平等,直到今天仍然持續作用中。

 

  儒家教化工程與突厥穆斯林:中亞的穆斯林社區,自元代以來信奉伊斯蘭教、使用突厥語言。然而,由儒家知識分子主導的改造計劃,嘗試改變穆斯林社會,導致當地產生文化衝突、社會不平等及日常暴力。

 

  身分認同的轉變:歷經晚清同化時期的穆斯林,在抵抗外加的認同與重新定義自我身分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共同血統的神話,而成為日後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起點。

 

  當代衝突的起源:《異鄉人之地》不僅呈現近代新疆社會的關鍵變化,更闡釋族群衝突的核心並非宗教或道德觀念的不同,而是帝國與邊陲的統治及暴力問題,這對於理解當代新疆的現況至關重要。

 

專文推薦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侍建宇|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副研究員

  熊倉潤|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國際政治學科副教授

 

好評推薦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侍建宇|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

  張中復|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前系主任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楊海英|靜岡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部教授

  喬舒亞.弗里曼|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蔡偉傑|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熊倉潤|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國際政治學科副教授

  (按姓氏筆劃排列)

 

  「許臨君是一位擅長收集、閱讀和翻譯艱澀珍貴材料的專家,他為我們提供一個窺探十九世紀末邊疆社會的窗口。《異鄉人之地》是一部建立在豐富史料及精彩分析的卓越著作,書中充滿了令人難以忘懷的細節描述,涵蓋一群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

──梅爾清(Tobie Meyer-Fong),《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作者

 

  「許臨君結合其驚人的語言技能,以及廣泛的檔案研究和概念分析,呈現出清代吐魯番生動的社會生活及日常百態。《異鄉人之地》是一個精細入微的歷史記錄,更是一項卓越的學術成就。」

──阿迪卜.哈立德(Adeeb Khalid),《製造烏茲別克:早期蘇聯的國家、帝國和革命》作者

 

  「透過本書對清朝殖民統治之理論及實踐的豐富探討,我們看到暴力和規訓如何持久地塑造新疆的群體身分。作者許臨君運用其豐富的多語言工具爬梳日記、紀念碑和法庭案件文件,進而揭示在晚清新疆的殖民過程中,漢人及其中介者,與被殖民的維吾爾人之間的日常生活互動。」──瑪麗安娜.坎普(Marianne Kamp),《烏茲別克的新女性:伊斯蘭、現代性和共產主義下的揭面》作者

 

  「在這本優秀的專著中,許臨君描述晚清新疆平民的身分認同邊界是如何被塑造的。本書使用吐魯番的突厥、滿洲和中國來源的多方文獻,介紹當地的精英、來自湖南的儒家官員、通曉多語言的當地通譯與說漢語的穆斯林等人物。他的敘述生動地描述文化衝突、身分認同、性別意識形態、殖民紀律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巧妙而具有說服力地與今天現狀相互呼應。」──喬納森.李普曼(Jonathan N. Lipman),《熟悉的陌生人:西北中國穆斯林的歷史》作者

 

  「撰寫一部關於任何歷史時期社會的『底層歷史』,都不是容易的任務,但《異鄉人之地》是一個出色的例子。本書為探索現代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歷史,並提供啟發性的見解。」──王元崇,德拉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透過理解一百五十年前晚清湘軍集團在新疆展開的儒家教化工程,對我們理解現代中國政府如何治理新疆的行動有寶貴的貢獻。」──《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

 

  「作者以十分特殊的歷史視野,並運用老維吾爾文(察合台文)地方文本在內的豐富史料,重新檢視新疆在清末經歷穆斯林抗清事變後,清廷體制再度以「教化」之名,對這個失而復得的化外之地實施文明化的正當性及其矛盾。這種似新實舊的措施,表面上跳脫了以往鎮壓穆斯林反叛後「善後」的傳統模式,其實是更加凸顯出中原儒家統治觀與中亞突厥伊斯蘭社會間,並企圖建立共生關係的複雜性與弔詭性。本書雖著眼於歷史,但對於理解當代新疆治絲益棼的局勢,有著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張中復,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前系主任

 

  「清末新疆建省時,給的名字是「甘肅新疆省」;臺灣建省時則先稱為「福建臺灣省」。新疆與臺灣相距頗為遙遠,可是兩地倒有頗多的共同點或相似處。因此,閱讀新疆能帶給大家的意義遠遠大過新疆本身。乾隆將新疆納入版圖之後,就常常將要被流放的人送往新疆。這些人往往本是大官或者有錢的生意人,因此漢人的文化因子在左宗棠重定新疆之前,已經埋下。本書的重點著重在「新疆回變」以後的種種事情,特別是漢文化的強勢導入,頗具意義。」──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異鄉人之地》資料來源豐富,理論分析深刻,為中國史、維吾爾歷史以及殖民主義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許臨君將清代新疆的殖民主義置於中國現代史與全球帝國主義中考察。同時,他也展示這項殖民工程如何在影響地方層級的事物,因為該區域的多數穆斯林人口要與日益干涉人民生活的省政府調整關係……藉由聚焦在中國政府與當地穆斯林之間的日常互動,以及國家的意識形態律令如何被本地人民理解、重新想像,與重新利用,許臨君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歷史脈絡……他具備了從晦澀難解的檔案文獻及其他稍縱即逝的資料中抽繹出生動敘事的天賦。」──喬舒亞.弗里曼(Joshua L. Freeman),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中國研究》(The China Journal)

 

  「本書探討清朝在一八七七年弭平新疆回變,收復新疆後,新一批的湘軍統治菁英如何推行新的儒家教化政策以維持新疆的長治久安。這段歷史實際上也是我們理解維吾爾民族主義起源以及當代新疆衝突局面的窗口。作者指出湘軍菁英在清末新疆所推行的儒家教化工與與歐美殖民主義的特定形式非常相似,藉此也可以說明殖民主義在非歐美的脈絡下如何浮現。本書另外的特點在於運用了華南研究的歷史人類學方法來回答美國新清史所提出的問題,這表現在作者對吐魯番多語種地方檔案的運用上。可以說本書是第二代新清史研究者透過整合不同學科方法來研究清代新疆史的最新成果。對於清代邊疆史、歷史人類學以及殖民主義有興趣的讀者而言,相信本書不會讓你失望。」──蔡偉傑,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大不列顛兩千年 [图书] 豆瓣
The Story of Britain: A History of the Great Ages: From the Romans to the Present
作者: 羅伊.史壯(Roy Strong) 译者: 陳建元 聯經出版公司 2021 - 6
最全面、最完整,寫給當代與未來的新英國史
一座與外隔絕的邊陲群島,如何成為海上霸主與世界大國?
一提到英國,你會想到什麼?
倫敦鐵塔、皇家衛兵,果醬司康、炸魚薯條,披頭四、哈利波特,
高貴優雅的英國王室,還是支配世界四分之一土地的日不落帝國?
除了老掉牙的歷史事件和王室八卦祕辛,你應該認識它更多!
「不列顛是座島嶼,它的歷史與認同都源於這項地理事實。」
──羅伊‧史壯
《大不列顛兩千年》是為新一代讀者所寫的全新英國史,豐富有趣、通俗易懂、權威且全面。本書從成為羅馬行省前,只有原住民居住的不列顛島開始講起,直到2016年的脫歐,透過七十幾個明快簡約的章節,精彩且均衡地描述英國史上各個時代,用引人入勝的敘述貫穿各時期,介紹英國兩千多年歷史中輝煌與悲鳴、起伏與轉機,並述及英國對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巨大影響。
書中論及許多人熟悉的百年戰爭、都鐸王朝、莎士比亞與維多利亞女王,但全書的主題不只戰爭軍事及王權更迭,還包括經濟發展、宗教衍化、人民階級的異動、女性歷史、地景景觀及建築變化、娛樂走向、農業進程等等,讓讀者得以全面理解橫向與縱向的時空背景。
作者羅伊‧史壯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作家兼園藝家,不僅著作等身、多才多藝,更曾任英國國家肖像館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的館長,在英國文化圈中備受推崇,而長期於博物館工作的經驗,也讓他嫻熟於將看似嚴肅或複雜的議題,透過巧妙的轉化與解釋,傳達給非專業的觀眾和讀者。這項才能在本書中展露無遺,羅伊‧史壯吸收大量過往研究與各家說法,綜合出屬於個人的一家之言,讓這本書既有學術的嚴謹,又充滿著知性的趣味。
史壯在書中特別留心人民生活的面向,透過關於普羅大眾的日常,反映出英國人如何形成自我認同感,同時重視文化和思想與政治潮流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在書中多次強調,「不列顛是一座島嶼,對於要了解它的歷史而言,這個事實比任何其他事實都重要。」被海洋包圍的特性,創造了英國人獨特的民族性格,讓他們既追求遺世獨立、享受島嶼的庇護,又不斷想要往外冒險,探索未知的世界。對於同樣生活於群島國度的臺灣讀者,大不列顛兩千年的經驗是否也能帶來借鑑與啟發?
史壯的激情、熱情和廣博的知識,讓他成為這一趟歷史旅程的最佳導遊。了解英國歷史,對於理解世界史及全球局勢至關重要。任何好奇英國歷史,或是關心國家認同和國家前景的人,都不能錯過這本書。
世界史上的中亞 [图书] 豆瓣
Central Asia in World History
作者: 彼得·高登 译者: 蔡偉傑 廣場 2025 - 1
一部橫跨滿洲森林至黑海周緣,縱貫上古至現代四萬年的中亞史
★☆★全球唯一中文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New Oxford World History書系作品
內亞史研究權威蔡偉傑教授翻譯、專文導讀
中亞――東方與西方文明的橋梁,歐洲與亞洲歷史的樞紐
這個廣袤地帶的過去,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的形成?
中亞,是一個從滿洲森林延伸至黑海周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區,占全球陸地將近七分之一的面積,是千年以來東方與西方間的橋梁。這個區域匯聚了薩滿、佛教徒、祆教徒、猶太教徒、基督徒與穆斯林等不同宗教的人群,包含著綠洲定居者與草原遊牧民兩種互相影響卻根本相異的生活型態,呈現了豐富的文化面貌。
這塊土地上的民族對於整個歐洲與亞洲大陸的歷史與文化有著直接的影響,也在形塑現代世界上扮演關鍵角色。更確切地說,現代全球化的早期元素可以追溯到中亞的帝國結構之中。由於中亞孕育了前現代時期最廣大的帝國,因此現代史學家視其為歐亞歷史的「核心地區」或「樞紐」。而本書正是這一片廣袤地域長達四萬餘年歷史的精華與概要,包括:斯基泰人、匈奴人、貴霜帝國、薩珊帝國接連登上歷史舞臺,突厥帝國的興起與阿拉伯人的入侵,塞爾柱帝國、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的崛起,俄國與清帝國的進逼,英俄兩國的大博弈,以及現代中亞面臨的現代性議題等等,都是本書論述的重心。
歐洲中古史與蒙古帝國史專家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也特別讚譽本書,著重「全球」歷史與不同文化的互動,是一部廣泛且淵博的世界史研究。
本書吸納了近年中亞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冊篇幅簡明扼要,然而內容卻深入淺出的中亞歷史入門書籍,適合作為大學中亞史與世界史相關課程的指定教材,對於一般讀者而言,也是極佳的科普讀物。
帝国的悲剧 [图书] 豆瓣
Imperial Tragedy: From Constantine’s Empire to the Destruction of Roman Italy (ad 363—568)
作者: 麥可.庫利科斯基 / Michael Kulikowski 译者: 馮奕達 馬可孛羅文化 2023 - 3
英國Profile Books出版社與哈佛大學聯手打造古代史新系列
【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第五部登場!!
市面上最翔實、全面、以現代考古成果呈現的羅馬史最終章!
詳盡回溯人類史上最強帝國的興衰始末。
ǁ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翁嘉聲審定.導讀ǁ
內外交攻、由盛轉衰的二百年,一本專書道盡帝國傾圮的遠因和近憂;
從東日耳曼人攻破防線那刻起回推,這「西方的起源」已掏空幾十年;
羅馬帝國的高樓塌了, 西方諸國如何傳承文明遺產,轉而各自興起?
近1,500年後義大利半島全境統一,而「羅馬」遺留的輝煌遺產——
只供後世人們在古城斷垣殘壁中,遙想往日的榮光
《帝國的悲劇》是馬可孛羅文化「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第五部巨作,內容主要講述從西元三六三年尤利安皇帝戰死於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到五六八年倫巴底人從北方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亞平寧半島,建立倫巴底大公國的兩百年歷史。
承上一冊《帝國的勝利》所述,在「五賢帝」之後的幾個世紀以來,羅馬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影響力遍及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其軍事力量成功抵禦了帕提亞人(安息人)、日爾曼人、波斯人和哥德人的進攻。然後迎來最終不可避免的分裂:汪達爾人(東日耳曼人)對羅馬的洗劫,以及西方國家從帝國崩潰為——首先在名義上處於帝國統治之下的王國;然後一個接一個地超越帝國。
《帝國的悲劇》講述了羅馬逐漸崩潰的故事,其中充滿了宮廷陰謀、宗教衝突和軍事歷史,以及社會、宗教和政治結構轉變的細節;本書追溯了兩百年的羅馬歷史,呈現出這段時間裡,儘管帝國的東方仍然保持著強大政治實力和文化活力,但帝國的西方卻變得無法統治並屈服於動盪和各種變遷,終至瓦解。
本書對羅馬因外部入侵而衰落的觀點提出質疑。相反,它關注的是那些生活在帝國內部的人們,其選擇和條件如何導致了它的衰落。因為打破帝國的不是一個單一的災難性時刻,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人們明白羅馬已經滅亡時,帝國西側早已打破了帝國的枷鎖:外溢的文明往原先蠻族之地四散,造就了日後多元並陳的西方文明。
Ø關於「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名家談古代世界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World Series)系列是由英國出版社Profile Books策劃,邀集英美兩地古代史專家,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杜倫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歷史教授,統合西方學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為非專業的一般讀者,書寫從西元前一○○○到西元五六八年,將近一千五百年的全面古代歷史。
本系列的美版由哈佛大學旗下的Belknap Press負責出版。
【國際史學家五顆星評價】
★「一場對羅馬帝國晚期內部運作的歷史巡禮。庫利科斯基道出了一段生動、令人信服的故事,講述著人們為控制帝國的運作而戰,直到整個體系再也無法運作為止。」──凱爾.哈珀(Kyle Harper),《羅馬的命運》(The Fate of Rome)作者
★「庫利科斯基將自己對羅馬晚期政局的通盤理解,結合非比尋常的眼光,尋找空間的、物質的細節,重建出帝國走上惡性循環,自我毀滅的過程。羅馬皇帝與蠻族國王,異教權貴與基督教主教,忠誠的士兵與自利的傭兵,在《帝國的悲劇》巧妙而戲劇性的故事中交織在一起。」──諾爾.倫斯基(Noel Lenski),《君士坦丁與城市》(Constantine and the Cities)作者
★「麥可.庫利科斯基講述了羅馬帝國從四世紀到六世紀的故事。他以自信、流暢的文筆書寫帝國的政局,將最新的學術成果融入其中,卻又不至於陷入學界爭論的泥淖中。作為這段時期的政治史入門,我高度推薦這部作品。」──休.艾爾頓(Hugh Elton),《古代晚期的羅馬帝國》(The Roman Empire in Late Antiquity)作者
★「故事令人入迷,讓人看見身為羅馬皇帝是什麼樣子:無止盡的宮廷政爭,外部事件的震撼,推動改革的必要,以及最重要的──不間斷的奮力保命,保住自己的寶座。」──傑利.透納(Jerry Toner),《古羅馬惡行錄 : 從殘暴的君王到暴民與戰爭,駭人的古羅馬犯罪史》(Infamy: The Crimes of Ancient Rome)作者
帝國的勝利 [图书] 豆瓣
Imperial Triumph: The Roman World from Hadrian to Constantine (AD 138-363)
作者: 麥可.庫利科斯基(Michael Kulikowski) 译者: 何修瑜 馬可孛羅文化 2022 - 3
羅馬的全盛時期,橫跨歐亞非的文明帝國
從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羅馬帝國,古代世界的最強霸主
看羅馬如何統治廣土眾民,如何一步步走向極盛而衰的前奏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翁嘉聲 審定、導讀|
馬可孛羅文化全新歷史書系──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帶領讀者重回希臘與羅馬時代,了解西方學界當前最新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帝國的勝利》是馬可孛羅文化「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的第四本著作,內容主要講述從西元一二五年的哈德良皇帝時代,到三六三年尤利安皇帝戰死於波斯的兩百多年歷史。
五賢帝時期(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奧理略)的羅馬,控有橫跨歐亞非的廣大土地,統治各色人種不同族群,是羅馬文治武功皆清明強盛的時代。不過,強盛的羅馬帝國其實有許多不穩定因素:皇位繼承制度不穩定、行省軍團長官擁兵自重、禁衛軍操控皇帝廢立、邊境蠻族虎視眈眈、羅馬與東方的帕提亞帝國連年烽火,這些苦果將在三世紀、四世紀一一浮現。
此外,本書也細緻分析本時期羅馬政治、制度與文化上的重大改變,諸如騎士階級如何取代元老階級,外邦人如何取代義大利人成為帝國官僚核心;戴克里先如何在「三世紀危機」後重新劃分行政區域,施行「四帝共治」來治理廣大的帝國疆土;基督教如何逐步成為羅馬國教,影響此後千年的西方世界;君士坦丁大帝如何力挽狂瀾,重振帝國聲威;以及帝國的東西兩部如何漸行漸遠,並永遠分歧成擁有不同政治、制度與文化的政體。
《帝國的勝利》作者庫利科斯基教授專研古代世界晚期史,本書帝王的故事引人入勝,分析討論鞭辟入裡,值得想探究羅馬帝國晚期歷史發展的讀者一讀。
【國際書評】
這是一部綿延數世紀的精采羅馬史。它訴說羅馬皇帝精采的統治故事,從神祕的哈德良以降,經過西元三世紀許多軍閥和爭奪皇位的篡位者,來到西元四世紀的幾位基督教皇帝──這場全世界前所未見最大的宗教與文化革命之後。 ──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劍橋大學紐漢學院古典學教授
庫利科斯基清晰的敘事,熟練地帶領讀者穿越羅馬帝國史上最錯綜複雜的一段時期。《帝國的勝利》是一部巨變與復甦的歷史,既富戲劇性又具啟發性。 ──格雷格.伍爾夫(Greg Woolf),倫敦大學古典學研究學院主任
庫利科斯基清晰的敘事,熟練地帶領讀者穿越羅馬帝國史上最錯綜複雜的一段時期。《帝國的勝利》是一部巨變與復甦的歷史,既富戲劇性又具啟發性。 ──格雷格.伍爾夫(Greg Woolf),倫敦大學古典學研究學院主任
庫利科斯基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以生動迷人的口吻呈現全新的歷史敘事,他清晰獨特地依序解釋從羅馬帝國顛峰時期,到古典時代晚期這段關鍵而又複雜的轉變時代。 ──班耐特.索威(Benet Salway),倫敦大學學院古代史高級講師
這是一本令讀者大開眼界的著作,它以銳利而又新穎的觀點,闡述歷代羅馬統治者如何在兩個半世紀之間,為因應接踵而來的壓力重新打造羅馬帝國。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羅馬史設定的地理背景極其廣大,從蘇格蘭延伸至衣索比亞乃至於中國。 ──理查.塔爾伯特(Richard Talbert),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歷史和古典研究教授 引人入勝的口吻生動描述羅馬皇帝的樣貌,包括無止境的宮廷政治、外界事件帶來的震撼、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最重要的是,不斷奮力求生與設法保住皇位。 ──傑利.透納(Jerry Toner),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古羅馬文學研究主任
【關於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本系列是由英國出版社Profile Books策劃,邀集英美兩地古代史專家,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杜倫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歷史教授,統合西方學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專為一般讀者書寫從西元前1000到西元568年,將近一千五百年的全面古代歷史。本系列的美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征服的時代》(Age of Conquests)
《羅馬的崛起》(The Rise of Rome)
《帝國的誕生》(The Origin of Empire)
《帝國的勝利》(Imperial Triumph)
《帝國的悲劇》(Imperial Tragedy),預計2022年下半年出版
羅馬的崛起 [图书] 豆瓣
The rise of Rome: from the Iron Aage to the Punic Wars(1000BC-264BC)
作者: [英]凱瑟琳.洛馬斯(Kathryn Lomas) 译者: 陳建元 馬可孛羅文化 2021 - 4
《羅馬的崛起》是馬可孛羅文化「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的第二本著作,內容主要講述從西元前十世紀羅馬發祥於義大利半島,一直到第一次布匿戰爭(西元前二六四年)爆發這段的羅馬早期歷史。
就一般大眾而言,羅馬的形象始終是個橫跨歐亞非、璀璨光輝的偉大帝國,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羅馬一開始只是個在義大利中部、台伯河岸邊的不起眼村莊,她的力量微不足道,周遭又惡鄰環伺,當時沒有人認為她有一天會成為義大利的霸主,遑論是地中海的統治者。
本書談的就是羅馬如何從一個地方性聚落,崛起成為義大利強權的過程。由於羅馬早期文字史料因戰火或種種緣故大量佚失,再加上其中參雜了許多傳說神話和當代作家帶有主觀意圖的記錄,我們目前所見的文字史料往往會有失真的現象。有鑑於此,本書作者洛馬斯教授將大量採用從墓葬、聚落遺址出土考古資料,諸如碑銘、墓誌、錢幣、塑像等出土物,並援引近年包括康奈爾、福賽斯、法敏南特、卡蘭迪尼等諸多優秀羅馬研究者的研究,力圖呈現一幅將羅馬放在「義大利整體脈絡」下的羅馬早期歷史,並點出羅馬與周邊各族群文化的交流、吸納、融合,如何為羅馬稱霸義大利奠定下基礎。
《羅馬的崛起》是現下西方學界針對羅馬早期歷史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台灣書市少見的出版題材,值得讀者細細品嘗。
征服的時代 [图书] 豆瓣
Age of Conquests: The Greek World from Alexander to Hadrian (336 BC– AD 138)
作者: 安傑羅.查尼歐提斯(Angelos Chaniotis) 译者: 黃楷君 馬可孛羅文化 2021 - 1
馬可孛羅文化2021年全新歷史書系──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英國Profile Books出版社與哈佛大學聯手打造古代史新系列
帶領讀者重回希臘與羅馬時代,了解西方學界當前最新研究成果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翁嘉聲 審定、導讀
編輯增訂「繼業者王國世系表」、「重要名詞對照表」
【內容簡介】
《征服的時代》是專為一般大眾書寫,旨在闡述關於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以後,希臘人生活區域內政治、社會和宗教的主要歷史發展概況。書中涵蓋了兩個通常會分開闡述的歷史時期: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和羅馬帝國時期(Imperial period)。
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四世紀中建立的歐亞大帝國,卻因為他的死而天崩地裂。在接續的希臘化時期,各方割據,大國間暴力相對,小規模的政治勢力則掙扎維繫著獨立的幻覺,宛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再現。然而,如本書所揭示的,希臘化時代不是只有戰爭與殺戮、只有征服與被征服,它同時也是成長、繁榮和智識成就的時期,是個充滿文化爆發力的輝煌時代,也是古代「全球性」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過往的歷史研究會將希臘化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拆開來論述,作者查尼歐提斯教授則特別發明「長希臘化時代」(long Hellenistic Age)一詞,指出打從亞歷山大創建帝國開始,希臘化文化就始終流行於歐亞兩塊大陸,其影響力東可達印度半島、西可至不列顛群島;時間上則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時代的哈德良皇帝,而非傳統斷限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滅亡。
《征服的時代》是西方歷史學界對希臘化時代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想探究希臘化時代、渴求歷史知識的讀者們一讀。
【專家書評】
這是部廣泛又生動的希臘東方世界歷史,兼具博學與易讀性,難能可貴。──安德魯.爾斯金(Andrew Erskine),愛丁堡大學古代歷史教授
oikoumene(人居世界)是古希臘人對他們視為有人居住的世界的稱呼。在《征服的時代》中,安傑洛.查尼歐提斯講述希臘化人居世界的故事──其令人驚艷的文化多元性,以及將之整合長達數世紀的人民、思想和事件。查尼歐提斯大膽打破古代歷史的傳統編年分野,撰寫關於從亞歷山大到哈德良統治的長希臘化時代。任何對古代希臘世界的偉大文化成就感興趣的人,都會從這部首屈一指的歷史學家所寫的雄心著作中獲益良多──艾倫.布列松(Alain Bresson),《古代希臘經濟的形成:體制、市集與城邦的成長》作者
安傑洛.查尼歐提斯在這部新作中,傳達出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時代所有豐富且激動人心的事物。亞歷山大死後的希臘歷史時期是關於帝國和王國的興衰、從昔蘭尼加延伸至阿富汗的新全球性希臘世界,以及「舊」希臘世界的城市掙扎維持其地位。但這也是文化與科學創意蓬勃發展的時期,其間的統治者普遍被敬為神祇,也是在此時我們握有的文獻首次揭露希臘人和外邦人日常生活的細節。沒有人比查尼歐提斯更熟悉長希臘化時代的種種跡象,而在《征服的時代》一書中,他讓這張豐富多彩的畫布躍然紙上。──湯姆.哈里森(Tom Harrison),聖安德魯斯大學古代歷史教授
這個時期始於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終於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統治,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且騷亂的時代之一。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物包括耶穌基督、克麗奧佩脫拉、尤利烏斯.凱撒和尼祿,且遠不止於此。希臘人和說希臘語的人民在這些年間扮演著關鍵角色,並見證了許多令人驚嘆的現象──基督宗教出現、羅馬帝國一統鞏固、亞歷山卓圖書館建立,以及在哲學、文學、政治思想和技術方面的持續發展。安傑洛.查尼歐提斯憑藉傑出學識、精湛舉證和敏銳研究,讓希臘化時代栩栩如生。他的著作提供了一幅國際性希臘世界的燦爛圖畫,並說明為何希臘世界對今天的我們仍深具意義。──菲羅澤.瓦蘇尼亞(Phiroze Vasunia),《尼羅河的贈禮:從埃斯庫羅斯到亞歷山大的希臘化埃及》作者
【關於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本系列是由英國出版社Profile Books策劃,邀集英美兩地古代史專家,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杜倫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歷史教授,統合西方學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專為一般讀者書寫從西元前1000到西元568年,將近一千五百年的全面古代歷史。本系列的美版由哈佛大學旗下的Belknap Press負責出版。
1.征服的時代,2020年1月出版
2.羅馬的崛起,預計2021年4月出版
3.帝國的誕生,預計2021年9月出版
4.帝國的勝利,預計2022年上半年出版
5.帝國的悲劇,預計2022年上半年出版
帝國的誕生 [图书] 豆瓣
The origin of empire: Rome from the Republic to Hadrian (264 BC- AD 138)
作者: 大衛.波特(David Potter) 译者: 王約 馬可孛羅文化 2021 - 9
创建日期: 2024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