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age书目

龚雨停

龚雨停 @chenhuoyuan

10 本书  

性别入门

记忆的性别 [图书] 豆瓣
The Gender of Memory: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 所属 作品: 记忆的性别
9.4 (75 个评分) 作者: [美] 贺萧(Gail Hershatter) 译者: 张赟 人民出版社 2017 -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记忆的角度切入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作者用历时15年收集的口述史资料,向我们描述了陕西省某农村的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生变迁。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被访者的人生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记载了农村社会变迁对于妇女生活产生的影响。作者让我们看到,在集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女性突破了小家庭的范畴,*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不少女性通过扫盲,获得初步知识文化,甚至获得成为农村助产士的工作机会。也有不少农村女性在集体化过程中,突破家务劳动的小圈子,进入集体劳动过程,甚至成为劳动模范,在其中获得自尊与自信的提升。集体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男女平等,提升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作者通过性别差异这个权力轴线,切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性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著作通过女性视角,丰富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客观地认识那一段历史。
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Made in China: Women Facto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 所属 作品: 中国女工
8.5 (22 个评分) 作者: 潘毅 译者: 任焰 九州出版社 2011 - 4 其它标题: 中国女工
《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是一部关于打工者主体的权力、欲望与抗争的民族志研究专著,也是一部关于打工妹的政治学,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了工厂中支配与抗争之间的复杂关系,打工妹生命中所经历的梦魇、尖叫与身体痛楚,正是她们在国家、资本与文化的巨大张力中进行抗争的真实形态。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 [图书] 豆瓣
8.5 (12 个评分) 作者: 宋少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6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所属 作品: 性別打結
9.1 (41 个评分) 作者: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 译者: 成令方 / 王秀云 群學出版社 2008 - 3 其它标题: 性別打結 /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我們每一個人都住在違建的父權房子中,身上被千千萬萬纏雜不清的性別絲縷牽引著、束縛著。換言之,我們活在打結的性別關係中,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從何解套。我們或許意識到自己深受社會制度與無所不在的文化承傳的限制,卻只能嘆息人微言輕
、無力改變。若你對這種處境感到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那麼,你就非得好好翻翻這本書不可。

作者亞倫.強森(Allan Johnson) 雖然身為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但因生逢六0年代的狂飆洗禮,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並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對自己享有的性別、階級與族群特權做了深刻反省,並融合豐厚廣博的社會研究知識,在本書中細密鋪陳父權體制與個人行動者相互形塑的關係。與其他以提升女性性別意識為目的的書不同,這本書是寫給共同住在父權房子中的男人和女人看的。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9.6 (13 个评分) 作者: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译者: 艾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0 其它标题: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系“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之一,根据女性主义的历史演进,对各派理论给予了细致的说理和精当的评价,力求作出辩证的分析,既讨论其优点,也指出其不足。
再分配还是承认?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Umverteilung oder Anerkennung? Eine politisch-philosophische Kontroverse 所属 作品: 再分配,还是承认?
作者: [德] 阿克塞尔·霍耐特 / [美] 南希·弗雷泽 译者: 陈晓旭 / 周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4 其它标题: 再分配还是承认?:一个政治哲学交辩
本书是阿克塞尔•霍耐特和南希•弗雷泽关于“承认”与“再分配”问题的对话。1992年霍耐特出版《为承认而斗争》一书,将“承认”概念作为其理论的核心。1996年弗雷泽在斯坦福大学“坦纳讲座”讨论“身份政治时代的社会正义”问题时,批判了“承认”一元论,以此开启了两人的交辩。
弗雷泽认为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身份政治”问题,不应仅仅从“承认”的角度理解,还应该从“再分配”和潜在的“政治权利”角度理解。她认为,霍耐特将“承认”概念不适当地扩展了应用领域,从而掩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政治问题。霍耐特认为“承认”能够作为基本概念完成批判理论的使命:既要把握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斗争,又要从规范性的角度指明社会变革的方向。他认为,弗雷泽的理论只是对现实中既存抗争的理论总结,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共谋的,并不足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矛盾。
两人的交锋实际上并不针锋相对,都在借争论阐明自己的观点。霍耐特在论述中极为精当地梳理了整个批判理论发展史,并在其中为自己的承认理论定位。弗雷泽则进一步为从政治哲学角度把握现实问题澄清了理论立场。这样的交辩虽然少了火药味,但是表述更为全面系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批判理论传统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
厌女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所属 作品: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為了99%民眾的女性主義 [图书] 豆瓣
Feminism for the 99%: A Manifesto 所属 作品: 為了99%民眾的女性主義
作者: [意大利]欽西亞·阿魯薩(Cinzia Arruzza) / [美]提泰·巴塔查理亞(Tithi Bhattacharya) 译者: 樹林 / Peng Yu 星語者文化出版社
原書介紹:
負擔不起的住房、僅足以維生的工資、不足的醫療保健服務、邊境巡查、氣候變化……這些都不是你通常聽到女性主義者會談論的話題。但它們不正是全球絕大多數婦女正在面對的最大問題嗎?
本書以全球爆發新一波的女性主義運動為靈感。本宣言提出一個簡單而有力的觀點:
女性主義不應始於(或止於)爭取讓婦女攀上高階職位。它必須專注於那些處於底層的婦女,並為她們應得的世界而戰。這就意味著要瞄準資本主義。
女性主義必須是反資本主義、生態社會主義和反種族主義的。
《為了 99% 民眾的女性主義》是以新一波的全球女性主義運動為靈感的宣言。
本書強調女性主義不應止於爭取讓婦女攀上高階職位,而應專注於底層婦女的需求,瞄準資本主義進行反抗。本書提出了口號「為了 99% 民眾的女性主義」,並將女性主義運動和其他進步和反體制運動連結起來,包括反種族主義、環保主義、LGBTQ+ 等運動,並團結於保護社會再生產的旗幟下。本書探討了再生產理論的價值,通過揭示無償家務勞動被資本主義與父權家庭所支配與剝削的事實,動員婦女參與到推翻父權制與資本主義的抗爭當中。女性的工作是最具有解放性潛力的,女性必須從自身所從事的直接生產活動中看到自身被壓抑的創造力,奮力實現真正為人的生活、文化與潛能解放而存在的社會,而不僅僅是為了反抗壓迫者而奮起。本書是一本極具啟發性和啟示性的女性主義著作,對於推動女性解放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汝》叢書旨在透過譯介世界各地思潮,重新統合、推進東亞的女性主義理論發展進程。其理想是打破現代性的桎梏,讓人類的文化得以全面發展。撇棄現代性,理解自身正在真實地變化著是根本變革的前提。透過認識「你 ( 汝 )」,我們也將認識屋簷下的「余(我)」。本叢書的第一本書《為了99%民眾的女性主義》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有力的觀點:女性主義必須專注於那些處於底層的婦女,並為她們應得的世界而戰。女性主義必須是反資本主義、生態社會主義和反種族主義的。
书中观点的核心内容:作者们对社会再生产劳动(social reproduction,繁衍与维持人类种群)进行了观察,认为社会再生产劳动的地位是根本性的,而且主要由女性来承担,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再生产劳动的价值被贬低了(特别是与创造金融利润的劳动相比)。近年来的一些社会运动关注到了生育与抚养孩童这一过程的价值,并且激发出一种集体热情。作者相信要想形成一种能够联结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民众的社会运动,离不开这种集体热情。宣言描述的是一种普世主义的、集体团结的女权主义,它希望与同样受到资本主义威胁的反种族主义、酷儿、环境保护、捍卫移民权益与劳工权利的社会运动团结在一起。
秋园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所属 作品: 秋园
8.8 (396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听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
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秋园,她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
“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创建日期: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