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 [图书] 豆瓣
The Girl with Seven Names
9.3 (7 个评分)
作者:
李晛瑞
/
大衛.強
译者:
朱浩一
愛米粒
2015
- 8
脫北女冒死揭露極權黑幕與逃亡血淚史!
被歐普拉譽為「最受注目的TED演講」!
網路瀏覽人次已超過四百萬!
全球唯一中文版
厄運與危險咬著不放,稍微鬆懈立刻大難臨頭!
這樣的日子,我過了4000多個……
出生時,我叫做金智惠;母親改嫁時,改名為朴敏英;為了隱藏身分,我又變成蔡美蘭、張順香,蔡尹希、朴順子。
李晛瑞,是我擁有的第七個、希望也是最後一個名字……
我出生在北韓惠山市,和中國隔著一條鴨綠江。由於父母都擁有絕佳的「出身成分」,因此我們家過得算是很優渥。
從小,我深信祖國是最偉大的!但漸漸地,越來越多事件打擊這根深柢固的想法,並讓我對隔江的中國充滿好奇心──那裡似乎不像是學校所說的「地獄」。
1997年,即將18歲的我決定偷渡去中國見識一下,但作夢也沒想到從此沒了回頭路,我竟變成了背叛祖國的脫北者……
日子開始充滿恐懼與焦慮,為了不被檢舉,我戴上厚厚的面具撒謊、防備周圍所有人;為了生存,我和黑幫、非法仲介打交道,甚至被囚禁,還差點被強暴。開始適應自由後,新的難題是要把家人也接出來,於是另一次驚心動魄的大逃亡之旅,再度讓我陷入夢魘。
但我拒絕放棄,靠著勇氣、毅力與貴人們的愛,終於撐過來了。現在,請聽我大聲告訴每一個你,關於北韓的真面目、一路走來的心酸與煎熬,希望大家都能更關注此議題,並讓脫北者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的信念跟他們同在!
難以想像的北韓規則
‧ 家家戶戶要掛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畫像,萬一失火不能先救財物,得先救畫像,不惜犧牲性命。
‧ 禁止聽南韓流行音樂,傳聞違法者被送入拘留營。
‧ 從小學時期開始參加「自我批評大會」,此後一生不間斷。神聖的日子要表演「團體操」,練習時校方不准學生去上廁所,逼得大家只好尿在褲子裡。
‧ 金日成過世後的哀悼期,全體國民每天都要參加大型集會,以表達出自己悲慟萬分。眼淚流得不夠多的人會被批評、辱罵,並要遭受懲罰。
‧ 到處都有祕密警察「保衛部」監視人民是否對政黨忠誠,人民也會互相告密,告密者能夠拿到額外的食物配給。
被歐普拉譽為「最受注目的TED演講」!
網路瀏覽人次已超過四百萬!
全球唯一中文版
厄運與危險咬著不放,稍微鬆懈立刻大難臨頭!
這樣的日子,我過了4000多個……
出生時,我叫做金智惠;母親改嫁時,改名為朴敏英;為了隱藏身分,我又變成蔡美蘭、張順香,蔡尹希、朴順子。
李晛瑞,是我擁有的第七個、希望也是最後一個名字……
我出生在北韓惠山市,和中國隔著一條鴨綠江。由於父母都擁有絕佳的「出身成分」,因此我們家過得算是很優渥。
從小,我深信祖國是最偉大的!但漸漸地,越來越多事件打擊這根深柢固的想法,並讓我對隔江的中國充滿好奇心──那裡似乎不像是學校所說的「地獄」。
1997年,即將18歲的我決定偷渡去中國見識一下,但作夢也沒想到從此沒了回頭路,我竟變成了背叛祖國的脫北者……
日子開始充滿恐懼與焦慮,為了不被檢舉,我戴上厚厚的面具撒謊、防備周圍所有人;為了生存,我和黑幫、非法仲介打交道,甚至被囚禁,還差點被強暴。開始適應自由後,新的難題是要把家人也接出來,於是另一次驚心動魄的大逃亡之旅,再度讓我陷入夢魘。
但我拒絕放棄,靠著勇氣、毅力與貴人們的愛,終於撐過來了。現在,請聽我大聲告訴每一個你,關於北韓的真面目、一路走來的心酸與煎熬,希望大家都能更關注此議題,並讓脫北者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的信念跟他們同在!
難以想像的北韓規則
‧ 家家戶戶要掛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畫像,萬一失火不能先救財物,得先救畫像,不惜犧牲性命。
‧ 禁止聽南韓流行音樂,傳聞違法者被送入拘留營。
‧ 從小學時期開始參加「自我批評大會」,此後一生不間斷。神聖的日子要表演「團體操」,練習時校方不准學生去上廁所,逼得大家只好尿在褲子裡。
‧ 金日成過世後的哀悼期,全體國民每天都要參加大型集會,以表達出自己悲慟萬分。眼淚流得不夠多的人會被批評、辱罵,並要遭受懲罰。
‧ 到處都有祕密警察「保衛部」監視人民是否對政黨忠誠,人民也會互相告密,告密者能夠拿到額外的食物配給。
刺杀 (2020) [电影] 豆瓣 TMDB
Assassins
8.2 (120 个评分)
导演:
瑞恩·怀特
演员:
Siti Aisyah
/
Hadi Azmi
…
其它标题:
Assassins
/
金氏殺機(港)
2017年,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同父異母兄弟金正男於馬來西亞遭刺殺,造成轟動世界的國際新聞。兩名互不相識的年輕女子被指將搽滿化學武器VX神經毒劑的雙手抹在金正男臉上,最終導致其死亡。二人被控謀殺問罪死刑,辯稱以為自己只是參與整蠱節目,一個陰差陽錯令她們舉世矚目。問題是她們是誰?是殺手?是代罪羔羊?還是政治角力中的棋子?為甚麼兩個從東南亞鄉村出身的年輕女子,最終會捲入政治漩渦的中心?曾執導多齣得獎紀錄作品的賴恩韋特 (Ryan White),透過拆解這宗懸案的重重疑點,揭露兩名女子身處的無力現實,充滿了諷刺與荒唐。本片入圍辛丹斯電影節國際紀錄片單元。
In Order To Live [图书] 豆瓣
作者:
Yeonmi Park
Penguin
2016
- 7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the Fatherly Leader [图书] 豆瓣
作者:
Bradley K. Martin
St. Martin's Griffin
2006
- 1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the Fatherly Leader" offers in-depth portraits of North Korea's two ruthless and bizarrely Orwellian leaders, Kim II-Sun and Kim Jong-II. Lifting North Korea's curtain of self-imposed isolation, this book will take readers inside a society that, to a Westerner, will appear to be from another planet. Subsisting on a diet short on food and long on lies, North Koreans have been indoctrinated from birth to follow unquestioningly a father-son team of megalomaniacs. Revised and expanded for the paperback edition, this fascinating, definitive history brings the reader right up the present day tensions. For as this book direly predicted, North Korea has a legitimate nuclear programme and appears to be the greatest threat to the world today.
朝鮮半島現代史 [图书] 豆瓣
Korea’s Place in the Sun: A Modern History
作者:
布魯斯.康明斯(Bruce Cumings)
译者:
黃中憲
左岸
2022
- 6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我們忽略這個國家的歷史陰暗面,
面對困境,他們是追尋驕陽的國度。
冷戰史權威學者,以大眾口吻和鮮明的文字意象,融合他自己與朝鮮人的接觸經驗,
綜合政治經濟學觀點
探討自十九世紀末,經歷日本、美國勢力,
朝鮮半島上的獨裁者如何在大國之間找到生存之道?
群眾運動如何推動韓國向民主體制轉型?
東亞又如何自成一體,彼此相連?
★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朔歷史根源★
★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
★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
★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
★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
韓國,是臺灣人羨慕又嫉妒的對象,但他們一路走來並不順遂。從二十世紀初被日本殖民,歷經二十世紀中葉最慘烈的內戰,然後國家分裂。接著南韓經歷經濟奇蹟,卻也付出社會激烈衝突的代價。北韓則是先經歷高速發展,然後又退回「隱士之國」。
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一國度?
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內部矛盾,深深刻進朝鮮社會,定下二戰後朝鮮半島左右派分立的政治格局,加上美國、蘇聯與中國的涉入,強化了南方與北方的分裂。這樣的國內外局勢讓朝鮮半島處於冷戰最前線,當「圍堵」這兩個字都還沒形成美國冷戰策略之時,美國就已實質上「占領」朝鮮半島南方,讓南北衝突越來越不可避免,終於爆發了最慘烈的「韓戰」。
韓戰後,美國持續高度涉入南韓事務,不過在作者眼中,南韓並不是美國的傀儡,南韓的威權者將美國玩弄於股掌之間,獲得非常鉅額的資金挹注,但卻可以不顧出資者的意願,逕行心目當中的國家建設;回過頭來,獨裁者對國內的財閥施予獎勵和懲罰,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經濟繁榮。但是,最有創造力的成就並不是經濟奇蹟而已,韓國的群眾運動,數次推翻獨裁者,推動國家自我改革,邁向民主化歷程,作者認為這才是韓國最值得世人關注的成就。
北韓也不是被蘇聯和中國操控的棋子而已,北韓獨有的行事風格都是對外界勢力的合理應對。
從時間軸來說,作者將歷史因素注入每個階段的敘事,從空間上來說,作者放眼東亞,對照參考周邊國家的動靜變化。例如:「韓戰」的軍事需求,促使美國投資日本,為戰後日本的經濟打下基礎。而後來「越戰」爆發,韓國除了派兵參加,也得到美國軍方的委託,生產鋼鐵和運輸設備,可以說,東亞的戰事促進了經濟成長。除此之外,在臺灣的獨裁政權,也是作者敘事的一環,以及比較的參考點。
這本書是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洋溢熱情筆調。作者對這個國度懷有深刻情感,不只因為這個國度追求獨立自主的現代化歷程令人動容,還來自於他個人的體悟,連妻子、岳母、岳父家族的故事都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帶領讀者更加深刻理解朝鮮半島。朴正熙時代,他躲避催淚彈的往事,全斗煥時代,他的著作被查禁的故事,以及金大中返國他擔任美國代表團一員的歷史現場,都融入這本歷史著作裡。
對臺灣讀者來說,臺灣與韓國的歷程雖然相異,但也有某些相似性。兩者同為日本殖民地,戰後,李承晚與蔣介石,都在風雨飄搖的處境中,與美國人周旋,彼此之間也互有往來。臺灣二二八事件的隔年,韓國發生了濟州島四•三事件;朴正熙有漢江奇蹟,蔣經國有十大建設;美麗島事件的同一年發生光州事件;臺灣解嚴的那一年,韓國也走向民主。這本書雖然是以朝鮮半島為主,但歷史將周邊國家也一同捲入。
本書特色
★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朔歷史根源★
★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
★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
★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
★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還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
★融合個人經驗,隨手捻來皆是歷史的弔詭和反諷,也更增加對東亞局勢的比較與理解★
專文推薦
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推薦人
吳叡人(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黃長玲(臺大政治系教授,研究領域之一為臺韓婦女運動與國家發展的比較)
郝明義(資深出版人,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各界好評
康明思引用了不少第一手文獻和其他學者的論著作為其論述佐證。因為時時不忘將其個人觀察與西方學者的成果進行對比與對話,因此讀來並沒有文獻積累產生的閱讀遲滯,而是凸顯了作者想用生動素材編織韓國現代歷史的策略,並以之為例去與其他學者的成果進行對話的學術野心,這樣的書寫策略有利於重新確立朝鮮半島歷史在世界歷史發展當中的重要性。——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靠著史料與美國的官方檔案,康明思得到一條書寫韓國現代史的路徑,並讓這「亞洲四小龍」光彩背後的血腥灰暗,得以為世人所見──在上世紀末,韓國以其傲人的經濟躍上世界舞台,其民主化歷程便顯得清淡……隨著韓國真相調查的進展、轉型正義工程的推進,康明思在《朝鮮半島現代史》完成之後,又找出更多檔案證據,對於冷戰與威權體制下的韓國更為瞭解……另外完成了《光州日記》、《朝鮮戰爭》(左岸文化出版)等書。而他對轉型正義的看法也在過程中更加清晰,並在《朝鮮戰爭》一書中肯定韓國人追索真相的視角——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美國學界研究現代朝鮮的權威……精彩呈現一個國家,跟著二十世紀東亞史一起跌宕起伏的變化。」──《經濟學人》
「作者是美國鑽研現代朝鮮半島歷史、剖析現代朝鮮半島政治的頂尖學者,此作精闢剖析了韓戰和南韓經濟的迅速成長……他也使世人重新關注朝鮮民族這個世上自成一格的文明,讓人認識到朝鮮民族並非中國、日本文化的混合體……這是今日了解兩韓的最佳書籍。」──詹鶽(Chalmers Johnson),《通商產業省與日本奇蹟》(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作者
「此書是關於此主題最出色、最振奮人心的書……作者精闢探究一九○五年後的歷史、韓戰的起因和影響、令人害怕的韓國情報機關、一九五○年代後的血汗工廠和經濟奇蹟、韓裔外移美國一事的重要性、兩韓統一的可能性和影響。」──華特.拉費伯爾(Walter LaFeber),康乃爾大學美國史教授
「對有心弄清楚這段歷史者來說,這是本絕佳的入門書。除了對朝鮮半島歷史作綜合考察,此作還帶讀者認識兩韓晚近的發展和現代生活樣貌……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一流,連朝鮮民族之精彩傳說都置於筆下,讓人有相當豐富的感受。」──卡洛.斯巴霍克(Carol Sparhawk),《駐外事務雜誌》(Foreign Service Journal)
「令人見聞大增……使人眼界大開且易懂的一部歷史書。」──《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不可多得的佳作……第一本英文著作,針對一般大眾講述從史前迄今之朝鮮半島的歷史。」──丹尼爾.史奈德(Daniel Sneider)《新聞日報》(Newsday)
「凡是想瞭解現代兩韓的讀者,不可錯過的專題論著。」──徐大肅(Dae-Sook Suh),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面對困境,他們是追尋驕陽的國度。
冷戰史權威學者,以大眾口吻和鮮明的文字意象,融合他自己與朝鮮人的接觸經驗,
綜合政治經濟學觀點
探討自十九世紀末,經歷日本、美國勢力,
朝鮮半島上的獨裁者如何在大國之間找到生存之道?
群眾運動如何推動韓國向民主體制轉型?
東亞又如何自成一體,彼此相連?
★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朔歷史根源★
★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
★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
★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
★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
韓國,是臺灣人羨慕又嫉妒的對象,但他們一路走來並不順遂。從二十世紀初被日本殖民,歷經二十世紀中葉最慘烈的內戰,然後國家分裂。接著南韓經歷經濟奇蹟,卻也付出社會激烈衝突的代價。北韓則是先經歷高速發展,然後又退回「隱士之國」。
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一國度?
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內部矛盾,深深刻進朝鮮社會,定下二戰後朝鮮半島左右派分立的政治格局,加上美國、蘇聯與中國的涉入,強化了南方與北方的分裂。這樣的國內外局勢讓朝鮮半島處於冷戰最前線,當「圍堵」這兩個字都還沒形成美國冷戰策略之時,美國就已實質上「占領」朝鮮半島南方,讓南北衝突越來越不可避免,終於爆發了最慘烈的「韓戰」。
韓戰後,美國持續高度涉入南韓事務,不過在作者眼中,南韓並不是美國的傀儡,南韓的威權者將美國玩弄於股掌之間,獲得非常鉅額的資金挹注,但卻可以不顧出資者的意願,逕行心目當中的國家建設;回過頭來,獨裁者對國內的財閥施予獎勵和懲罰,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經濟繁榮。但是,最有創造力的成就並不是經濟奇蹟而已,韓國的群眾運動,數次推翻獨裁者,推動國家自我改革,邁向民主化歷程,作者認為這才是韓國最值得世人關注的成就。
北韓也不是被蘇聯和中國操控的棋子而已,北韓獨有的行事風格都是對外界勢力的合理應對。
從時間軸來說,作者將歷史因素注入每個階段的敘事,從空間上來說,作者放眼東亞,對照參考周邊國家的動靜變化。例如:「韓戰」的軍事需求,促使美國投資日本,為戰後日本的經濟打下基礎。而後來「越戰」爆發,韓國除了派兵參加,也得到美國軍方的委託,生產鋼鐵和運輸設備,可以說,東亞的戰事促進了經濟成長。除此之外,在臺灣的獨裁政權,也是作者敘事的一環,以及比較的參考點。
這本書是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洋溢熱情筆調。作者對這個國度懷有深刻情感,不只因為這個國度追求獨立自主的現代化歷程令人動容,還來自於他個人的體悟,連妻子、岳母、岳父家族的故事都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帶領讀者更加深刻理解朝鮮半島。朴正熙時代,他躲避催淚彈的往事,全斗煥時代,他的著作被查禁的故事,以及金大中返國他擔任美國代表團一員的歷史現場,都融入這本歷史著作裡。
對臺灣讀者來說,臺灣與韓國的歷程雖然相異,但也有某些相似性。兩者同為日本殖民地,戰後,李承晚與蔣介石,都在風雨飄搖的處境中,與美國人周旋,彼此之間也互有往來。臺灣二二八事件的隔年,韓國發生了濟州島四•三事件;朴正熙有漢江奇蹟,蔣經國有十大建設;美麗島事件的同一年發生光州事件;臺灣解嚴的那一年,韓國也走向民主。這本書雖然是以朝鮮半島為主,但歷史將周邊國家也一同捲入。
本書特色
★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朔歷史根源★
★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
★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
★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
★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還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
★融合個人經驗,隨手捻來皆是歷史的弔詭和反諷,也更增加對東亞局勢的比較與理解★
專文推薦
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推薦人
吳叡人(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黃長玲(臺大政治系教授,研究領域之一為臺韓婦女運動與國家發展的比較)
郝明義(資深出版人,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各界好評
康明思引用了不少第一手文獻和其他學者的論著作為其論述佐證。因為時時不忘將其個人觀察與西方學者的成果進行對比與對話,因此讀來並沒有文獻積累產生的閱讀遲滯,而是凸顯了作者想用生動素材編織韓國現代歷史的策略,並以之為例去與其他學者的成果進行對話的學術野心,這樣的書寫策略有利於重新確立朝鮮半島歷史在世界歷史發展當中的重要性。——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靠著史料與美國的官方檔案,康明思得到一條書寫韓國現代史的路徑,並讓這「亞洲四小龍」光彩背後的血腥灰暗,得以為世人所見──在上世紀末,韓國以其傲人的經濟躍上世界舞台,其民主化歷程便顯得清淡……隨著韓國真相調查的進展、轉型正義工程的推進,康明思在《朝鮮半島現代史》完成之後,又找出更多檔案證據,對於冷戰與威權體制下的韓國更為瞭解……另外完成了《光州日記》、《朝鮮戰爭》(左岸文化出版)等書。而他對轉型正義的看法也在過程中更加清晰,並在《朝鮮戰爭》一書中肯定韓國人追索真相的視角——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美國學界研究現代朝鮮的權威……精彩呈現一個國家,跟著二十世紀東亞史一起跌宕起伏的變化。」──《經濟學人》
「作者是美國鑽研現代朝鮮半島歷史、剖析現代朝鮮半島政治的頂尖學者,此作精闢剖析了韓戰和南韓經濟的迅速成長……他也使世人重新關注朝鮮民族這個世上自成一格的文明,讓人認識到朝鮮民族並非中國、日本文化的混合體……這是今日了解兩韓的最佳書籍。」──詹鶽(Chalmers Johnson),《通商產業省與日本奇蹟》(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作者
「此書是關於此主題最出色、最振奮人心的書……作者精闢探究一九○五年後的歷史、韓戰的起因和影響、令人害怕的韓國情報機關、一九五○年代後的血汗工廠和經濟奇蹟、韓裔外移美國一事的重要性、兩韓統一的可能性和影響。」──華特.拉費伯爾(Walter LaFeber),康乃爾大學美國史教授
「對有心弄清楚這段歷史者來說,這是本絕佳的入門書。除了對朝鮮半島歷史作綜合考察,此作還帶讀者認識兩韓晚近的發展和現代生活樣貌……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一流,連朝鮮民族之精彩傳說都置於筆下,讓人有相當豐富的感受。」──卡洛.斯巴霍克(Carol Sparhawk),《駐外事務雜誌》(Foreign Service Journal)
「令人見聞大增……使人眼界大開且易懂的一部歷史書。」──《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不可多得的佳作……第一本英文著作,針對一般大眾講述從史前迄今之朝鮮半島的歷史。」──丹尼爾.史奈德(Daniel Sneider)《新聞日報》(Newsday)
「凡是想瞭解現代兩韓的讀者,不可錯過的專題論著。」──徐大肅(Dae-Sook Suh),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沒有名字的人 [图书] 豆瓣
The Orphan Master's Son
作者:
亞當.強森(Adam Johnson)
译者:
聞若婷
馬可孛羅文化
2014
- 9
◆《普利茲小說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
◆史蒂芬金評為:「年度最棒小說!」
◆華爾街日報盛讚:「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小說!」
◆榮獲戴頓文學和平獎、加州圖書獎肯定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大讚「真正偉大的一本書!」
◆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作品,紐約客雜誌、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各大報年度選書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專文推薦,大讚:「這本書可與《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並列同一殿堂!」
在北韓,為了活命必須做一些事。
真活下來了,又要怎麼帶著那些記憶活下去?
一本「比真實更寫實、比虛構更荒誕」的北韓小說
普利茲小說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
史蒂芬金評為:「年度最棒小說!」
《雲圖》作者大衛.米契爾說:「這是一本令人上癮、大膽無畏又別出心裁的小說!」
華爾街日報盛讚:「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小說!」
榮獲戴頓文學和平獎、加州圖書獎肯定!
紐約客雜誌、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報年度選書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專文推薦,
大讚:「這本書可與《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並列同一殿堂!」
“各位同志請注意,聚到你們的擴音器周圍吧,我們要宣布重要新聞!
不管你們的擴音器是在廚房裡、在辦公室裡還是在廠區裡,趕緊調高音量就對了!”
朴俊道的父親是勞改營的所有人。
這間勞改營專門收留無依的孤兒。朴俊道是孤兒中最年長的孩子,
他的忠誠跟過人的反應能力,讓他受到國家上級賞識,
他在勞改營的地位快速攀升,也踏上一條革命英雄之路……
偉大的領袖這次的目標是個名叫露米娜的歌手——
朴俊道於是順從上級指示成為專業殺手,最終光榮受封為「永恆革命英雄」;
卻在去美國進行機密外交工作回國後下落不明。
此後,再也沒有人知道名叫朴俊道的公民人在哪裡……
(一年後)
賈司令被逮捕了!
身為民族英雄的他,殘忍謀殺了自己的老婆——也就是北韓國家女明星日月。
難道眼前這個人,真的是那位贏得金腰帶、在日本打敗木村、
肅清軍中所有同性戀、把我們國家女演員娶回家的那位賈司令嗎?
置身審問處陰暗房間裡的他,開始娓娓道出他的故事……
北韓,一個充滿懸案、鬼魂和誤解身分的國度;人人都是倖存者,卻沒有活下去的理由。為了拯救愛的女人,一個男人鐵了心要鋌而走險,反抗偉大的領袖,命運的齒輪也開始轉動……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接受自己的宿命,有些人不能?賈司令的真實身分是誰?俊道的名字,是否成為永恆的懸案?
【大力推薦】
「這是一個想像世界中的驚人壯舉, 作者將我們置入俊道(沒錯,John Doe,給失蹤男子取的代稱)的內心,他是一個北韓孤兒,從貧困、工作,到成為革命英雄的分身一路跌跌撞撞。封閉的北韓在此揭密——在那裡,商人被徵召到田裡工作,而冷酷無情的金正日依然是親愛的領袖,這本書超越了喬治.歐威爾的任何想像。《沒有名字的人》從恐懼的冷酷中另闢蹊徑為一種超現實的幽默輕鬆,在刺激和社會諷刺兩者之間成功地取得了平衡。」
——史帝芬金評為年度好書
「這是一本巧奪天工的小說,帶領讀者深入極權的北韓,也深入人性最親密的空間。」
——普利茲小說獎評推薦
「所有的元素:文體的設計、大膽的技巧、道德重量和當下的離奇感,都綜合在這本書當中,是年度好書的一枝獨秀。這本書的慧黠、天份和病態是文字強大力量下依然存在的證據。」
——華爾街日報好評
「《沒有名字的人》用一種充滿魔力、不尋常的寫作形式呈現,將全然殘酷荒謬的現實,轉換成有人性、有可信度的虛構小說。這是史詩壯舉。」
洛杉磯時報
「一本偉大的小說可以將不合情理的真實轉化為一個完整可信的虛構故事,這就是《沒有名字的人》的高明之處。作者為這個由金式家族統治的北韓噩夢增色不少。」
——華盛頓郵報
「作者是一個靈活的好作家,從荒謬到暴行的種種事件在情節裡一起轉動……我們不知道這個奇異的國度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令人不安的揣測可以在這本精彩及時的小說裡找到。」
——華爾街日報
「這是對一個國家鮮明又暴力的描繪。駭人的寫實、政治的機巧、諷刺又精準的英雄事蹟,作者的後設驚悚小說,充滿駭人的陰謀和羅曼史的支線,小說某部分也是對自由、犧牲、光明天性的機敏評論,在那個國度,每個人都是沒有理由活下去的倖存者。」
——ELLE雜誌
「一點驚悚、一點成長小說、一點羅曼史。《沒有名字的人》的考究嚴謹,不過讓這本書這麼吸引人的原因不是來自於它紀錄片般的寫實,而是作者在黑暗中飛馳的想像力,充滿了探索的精神。」
——The Daily Beast網站
「當壓迫性的政令宣傳四處迴盪,這本書的調性卻從未淪為一幅諷刺畫,如果當中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面對那些生活在被捕入獄(或更糟)的無盡恐慌中的人民,這個故事展現出令人驚訝的同情。」
——出版人周刊星級書評
「一個充滿想像、實驗性的故事,根據於對這個地球上最神祕國度的廣博考究和親訪,作者創造出一本傑出的小說。
——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
「這是一本令人上癮、大膽無畏又別出心裁的小說,一次對吃人政府下的犧牲和自由的研究,也及時提醒我們那些受壓迫的匿名的受害者也是人,也會想愛。一本勇敢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書。」
——大衛.米契爾(《雲圖》作者)
「作者已經爐火純青。首度將他的小說設定在北韓,一個很少人能想像的國度,然後創造出這麼扣人心弦的角色,他們的生活在如此驚險的速度下展露無遺,我對故事的結局全神貫注,結果是純粹完美的,一本極棒的小說。」
——亞伯拉罕.佛吉斯(《雙生石》作者)
「我沒有讀過這樣一本小說,這真是一次不可思議的閱讀經驗,一次驚人的成就。我可以花好幾天來告訴你我有多喜歡這本書。這聽起來有點過譽,但並非如此,《沒有名字的人》是一本大師傑作。」
——Charles Bock(名作家)
◆史蒂芬金評為:「年度最棒小說!」
◆華爾街日報盛讚:「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小說!」
◆榮獲戴頓文學和平獎、加州圖書獎肯定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大讚「真正偉大的一本書!」
◆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作品,紐約客雜誌、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各大報年度選書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專文推薦,大讚:「這本書可與《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並列同一殿堂!」
在北韓,為了活命必須做一些事。
真活下來了,又要怎麼帶著那些記憶活下去?
一本「比真實更寫實、比虛構更荒誕」的北韓小說
普利茲小說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
史蒂芬金評為:「年度最棒小說!」
《雲圖》作者大衛.米契爾說:「這是一本令人上癮、大膽無畏又別出心裁的小說!」
華爾街日報盛讚:「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小說!」
榮獲戴頓文學和平獎、加州圖書獎肯定!
紐約客雜誌、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報年度選書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專文推薦,
大讚:「這本書可與《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並列同一殿堂!」
“各位同志請注意,聚到你們的擴音器周圍吧,我們要宣布重要新聞!
不管你們的擴音器是在廚房裡、在辦公室裡還是在廠區裡,趕緊調高音量就對了!”
朴俊道的父親是勞改營的所有人。
這間勞改營專門收留無依的孤兒。朴俊道是孤兒中最年長的孩子,
他的忠誠跟過人的反應能力,讓他受到國家上級賞識,
他在勞改營的地位快速攀升,也踏上一條革命英雄之路……
偉大的領袖這次的目標是個名叫露米娜的歌手——
朴俊道於是順從上級指示成為專業殺手,最終光榮受封為「永恆革命英雄」;
卻在去美國進行機密外交工作回國後下落不明。
此後,再也沒有人知道名叫朴俊道的公民人在哪裡……
(一年後)
賈司令被逮捕了!
身為民族英雄的他,殘忍謀殺了自己的老婆——也就是北韓國家女明星日月。
難道眼前這個人,真的是那位贏得金腰帶、在日本打敗木村、
肅清軍中所有同性戀、把我們國家女演員娶回家的那位賈司令嗎?
置身審問處陰暗房間裡的他,開始娓娓道出他的故事……
北韓,一個充滿懸案、鬼魂和誤解身分的國度;人人都是倖存者,卻沒有活下去的理由。為了拯救愛的女人,一個男人鐵了心要鋌而走險,反抗偉大的領袖,命運的齒輪也開始轉動……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接受自己的宿命,有些人不能?賈司令的真實身分是誰?俊道的名字,是否成為永恆的懸案?
【大力推薦】
「這是一個想像世界中的驚人壯舉, 作者將我們置入俊道(沒錯,John Doe,給失蹤男子取的代稱)的內心,他是一個北韓孤兒,從貧困、工作,到成為革命英雄的分身一路跌跌撞撞。封閉的北韓在此揭密——在那裡,商人被徵召到田裡工作,而冷酷無情的金正日依然是親愛的領袖,這本書超越了喬治.歐威爾的任何想像。《沒有名字的人》從恐懼的冷酷中另闢蹊徑為一種超現實的幽默輕鬆,在刺激和社會諷刺兩者之間成功地取得了平衡。」
——史帝芬金評為年度好書
「這是一本巧奪天工的小說,帶領讀者深入極權的北韓,也深入人性最親密的空間。」
——普利茲小說獎評推薦
「所有的元素:文體的設計、大膽的技巧、道德重量和當下的離奇感,都綜合在這本書當中,是年度好書的一枝獨秀。這本書的慧黠、天份和病態是文字強大力量下依然存在的證據。」
——華爾街日報好評
「《沒有名字的人》用一種充滿魔力、不尋常的寫作形式呈現,將全然殘酷荒謬的現實,轉換成有人性、有可信度的虛構小說。這是史詩壯舉。」
洛杉磯時報
「一本偉大的小說可以將不合情理的真實轉化為一個完整可信的虛構故事,這就是《沒有名字的人》的高明之處。作者為這個由金式家族統治的北韓噩夢增色不少。」
——華盛頓郵報
「作者是一個靈活的好作家,從荒謬到暴行的種種事件在情節裡一起轉動……我們不知道這個奇異的國度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令人不安的揣測可以在這本精彩及時的小說裡找到。」
——華爾街日報
「這是對一個國家鮮明又暴力的描繪。駭人的寫實、政治的機巧、諷刺又精準的英雄事蹟,作者的後設驚悚小說,充滿駭人的陰謀和羅曼史的支線,小說某部分也是對自由、犧牲、光明天性的機敏評論,在那個國度,每個人都是沒有理由活下去的倖存者。」
——ELLE雜誌
「一點驚悚、一點成長小說、一點羅曼史。《沒有名字的人》的考究嚴謹,不過讓這本書這麼吸引人的原因不是來自於它紀錄片般的寫實,而是作者在黑暗中飛馳的想像力,充滿了探索的精神。」
——The Daily Beast網站
「當壓迫性的政令宣傳四處迴盪,這本書的調性卻從未淪為一幅諷刺畫,如果當中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面對那些生活在被捕入獄(或更糟)的無盡恐慌中的人民,這個故事展現出令人驚訝的同情。」
——出版人周刊星級書評
「一個充滿想像、實驗性的故事,根據於對這個地球上最神祕國度的廣博考究和親訪,作者創造出一本傑出的小說。
——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
「這是一本令人上癮、大膽無畏又別出心裁的小說,一次對吃人政府下的犧牲和自由的研究,也及時提醒我們那些受壓迫的匿名的受害者也是人,也會想愛。一本勇敢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書。」
——大衛.米契爾(《雲圖》作者)
「作者已經爐火純青。首度將他的小說設定在北韓,一個很少人能想像的國度,然後創造出這麼扣人心弦的角色,他們的生活在如此驚險的速度下展露無遺,我對故事的結局全神貫注,結果是純粹完美的,一本極棒的小說。」
——亞伯拉罕.佛吉斯(《雙生石》作者)
「我沒有讀過這樣一本小說,這真是一次不可思議的閱讀經驗,一次驚人的成就。我可以花好幾天來告訴你我有多喜歡這本書。這聽起來有點過譽,但並非如此,《沒有名字的人》是一本大師傑作。」
——Charles Bock(名作家)
最純潔的種族 [图书] 豆瓣
The Cleanest Race: How North Koreans See Themselves and Why It Matters
作者:
麥爾斯
/
B. R. Myers
译者:
黃煜文
臉譜出版社
2012
- 11
世人眼中的北韓人 v.s. 北韓人眼中的北韓人
20年的研究心血、8年的資料蒐集,
最有影響力的北韓研究者帶你潛入北緯38度線以北的神祕國度
最完整介紹北韓文化、歷史,探討北韓人思想的書
王文靜、朱立熙、沈旭暉、張鐵志、楊虔豪、楊照共同讚譽
《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新聞週刊》、《韓國聯合通信社》等各大媒體一致推薦
這裡是北韓,但它並不是「史達林主義的最後一個堡壘」;
這裡是北韓,但這裡很和諧,沒有脅迫也沒有思想改造;
這裡是北韓,這裡的北韓人跟你聽聞過的很不一樣。
一張北韓人繪製的北韓地圖,上頭有虛假的資訊,也記載著北韓人最純粹的想望…
資訊的不透明,使我們對「北韓」的認識,只被動地來自脫北者的口述、櫥窗式的平壤街景,以及北韓官方的對外發言。這是第一次,有專家進行長年研究,並以極豐富的資料考證為讀者拼出一張更真實、更完整的北韓地圖。從北韓人的眼光中看北韓人以及這個世界,你會得到全然不同的風景。
◎我們不是極左派,我們超級右!
這裡沒有「強硬派共產黨員」或是「史達林主義者」,如果對我們了解地更深入,就會知道我們和你們所謂的「共產國家」有多麼不同。我們偉大的領袖象徵的不是剛硬的父親形象,也從未試圖「改造」我們的思想,我們只是由上而下地努力捍衛我們種族的純粹性,維護我們無價的原真本性。
◎我們不造神,我們對父母般的領袖知恩感恩。
別再用怪力亂神的說法抹黑我們了!我們「比全天下的母親更像母親」的偉大領袖深受愛戴其來有自,他時常走到生產的第一線進行「現場指導」,哪怕是再偏遠的農村或工廠,領袖都不辭辛勞地去幫忙解決問題。偉大領袖養育出的我們,沒有過人的神力只有過人的道德情操。
◎我們順隨本性,我們是最善良的種族。
我們不進行「思想改造」也不強調紀律,我們順隨天性,因為我們是最善良的種族。儘管過分的善良使我們常遭受欺侮和誤解,但幸而有偉大的領袖護衛著我們的純然天性,才讓我們得以在這邪惡的世界裡能夠循著善良的本性生存。
逃出北韓的故事我們已經聽多;由虛假和純粹混搭出的北韓是什麼風貌,這次我們自己進去看。
為什麼金正日能夠放心地對人民承認南韓比北韓更繁榮?
說服不了外界的北韓領導人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讓人民信服?
而真實的北韓與一般學者老愛拿來作比擬的──喬治歐威爾《1984》現代版,又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一個畫夢想充飢的國度,麥爾斯細緻地呈現出北韓當局的顧慮與籌碼,把全國大饑荒巧妙地形塑為美國對北韓進一步的種族迫害,而核武的發展也被「合理」解釋為「解放南韓」的必要手段。北韓人對於被西方強權操弄的南韓同胞「深感同情」,他們夢想著有一天朝鮮民族的人民都能活在沒有權威和壓迫的世界、快樂地順隨善良本性而活。
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北韓研究者」的麥爾斯,花費八年時間蒐集各種宣傳資料〈從新聞報導、電視劇,到動畫與電影;從《勞動新聞》到雜誌小說;從海報、畫作,到紀念碑與照片……〉、結合北韓的歷史文化研究,寫成這樣一本書。如果你對北韓還有許多疑惑與好奇,如果你心中的北韓依然是「難以理解的、荒謬的謎」,請翻開這本書。它推翻了外界諸多一廂情願的看法,也為世人拼貼出謎樣北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年的研究心血、8年的資料蒐集,
最有影響力的北韓研究者帶你潛入北緯38度線以北的神祕國度
最完整介紹北韓文化、歷史,探討北韓人思想的書
王文靜、朱立熙、沈旭暉、張鐵志、楊虔豪、楊照共同讚譽
《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新聞週刊》、《韓國聯合通信社》等各大媒體一致推薦
這裡是北韓,但它並不是「史達林主義的最後一個堡壘」;
這裡是北韓,但這裡很和諧,沒有脅迫也沒有思想改造;
這裡是北韓,這裡的北韓人跟你聽聞過的很不一樣。
一張北韓人繪製的北韓地圖,上頭有虛假的資訊,也記載著北韓人最純粹的想望…
資訊的不透明,使我們對「北韓」的認識,只被動地來自脫北者的口述、櫥窗式的平壤街景,以及北韓官方的對外發言。這是第一次,有專家進行長年研究,並以極豐富的資料考證為讀者拼出一張更真實、更完整的北韓地圖。從北韓人的眼光中看北韓人以及這個世界,你會得到全然不同的風景。
◎我們不是極左派,我們超級右!
這裡沒有「強硬派共產黨員」或是「史達林主義者」,如果對我們了解地更深入,就會知道我們和你們所謂的「共產國家」有多麼不同。我們偉大的領袖象徵的不是剛硬的父親形象,也從未試圖「改造」我們的思想,我們只是由上而下地努力捍衛我們種族的純粹性,維護我們無價的原真本性。
◎我們不造神,我們對父母般的領袖知恩感恩。
別再用怪力亂神的說法抹黑我們了!我們「比全天下的母親更像母親」的偉大領袖深受愛戴其來有自,他時常走到生產的第一線進行「現場指導」,哪怕是再偏遠的農村或工廠,領袖都不辭辛勞地去幫忙解決問題。偉大領袖養育出的我們,沒有過人的神力只有過人的道德情操。
◎我們順隨本性,我們是最善良的種族。
我們不進行「思想改造」也不強調紀律,我們順隨天性,因為我們是最善良的種族。儘管過分的善良使我們常遭受欺侮和誤解,但幸而有偉大的領袖護衛著我們的純然天性,才讓我們得以在這邪惡的世界裡能夠循著善良的本性生存。
逃出北韓的故事我們已經聽多;由虛假和純粹混搭出的北韓是什麼風貌,這次我們自己進去看。
為什麼金正日能夠放心地對人民承認南韓比北韓更繁榮?
說服不了外界的北韓領導人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讓人民信服?
而真實的北韓與一般學者老愛拿來作比擬的──喬治歐威爾《1984》現代版,又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一個畫夢想充飢的國度,麥爾斯細緻地呈現出北韓當局的顧慮與籌碼,把全國大饑荒巧妙地形塑為美國對北韓進一步的種族迫害,而核武的發展也被「合理」解釋為「解放南韓」的必要手段。北韓人對於被西方強權操弄的南韓同胞「深感同情」,他們夢想著有一天朝鮮民族的人民都能活在沒有權威和壓迫的世界、快樂地順隨善良本性而活。
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北韓研究者」的麥爾斯,花費八年時間蒐集各種宣傳資料〈從新聞報導、電視劇,到動畫與電影;從《勞動新聞》到雜誌小說;從海報、畫作,到紀念碑與照片……〉、結合北韓的歷史文化研究,寫成這樣一本書。如果你對北韓還有許多疑惑與好奇,如果你心中的北韓依然是「難以理解的、荒謬的謎」,請翻開這本書。它推翻了外界諸多一廂情願的看法,也為世人拼貼出謎樣北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敬愛的領袖 [图书] 豆瓣
Dear Leader: North Korea's Senior Propagandist Exposes Shocking Truths Behind the Regime
作者:
張振成(Jang Jin-sung)
译者:
雪莉‧李(Shirley Lee)英譯
/
廖世德
臉譜
2015
- 4
'「如果北韓有的是謊言和核彈,我有的就是真相和文字。」
北韓揚言要「在這個宇宙除掉他」,南韓領事館曾拒絕他「我們這裡幫不了你」
從封閉國度的權力中心揭露北韓內部驚人運作實況的權威之作
近距離接觸金正日的第一手記述,北韓人民對世界發聲最不可忽視的聲音
★《經濟學人》、《衛報》、《明鏡週刊》、《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觀察家報》……各大媒體一致讚譽,認識北韓必讀大作
★從「北韓的南韓專家」到「南韓的北韓專家」,金正日欽點的桂冠詩人,透視北韓未來的關鍵權威
★獨一無二的北韓記述,一位兼具詩人和間諜身分的逃亡者寫下他在金正日身邊的所見所感,以生命的代價告訴我們三個北韓的真相――真實的北韓、北韓政權捏造的北韓、外界建造的理論的北韓
★深度揭露神祕北韓的幕後之謎,前所未見的「金朝實錄」:北韓建國神話、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父子權力鬥爭、金正日戰略、北韓綁架外國公民的結種戰略、南北韓的兩手策略、北韓對中國的愛恨交織、金正恩的未來……
◎詩人、間諜、逃亡者
「我看到槍管,聽到扣扳機的聲音。我頭頂又熱又痛,知道子彈會從那裡打進去……」
身為北韓的反情報官員,張振成原本過著舒適的生活。
他在北韓宣傳機器中位居最高階職級,專事協助該政權掌握人民。
他的任務包括創造北韓建國神話,對外假裝為南韓知識分子,撰寫抒情詩歌頌北韓獨裁者金正日。
年輕而雄懷壯志,張振成的愛國任務使他擁有一名古怪的讀者――金正日本人。
他可以與聞國家機密,接觸北韓權力核心眾多神祕人物。
由於深獲「敬愛的領袖」本人讚揚,他有種種理由滿意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但返鄉之旅喚醒了詩人的良心,驅使他偷偷寫下故鄉街上人民的痛苦。
一份機密文件的遺失,讓他的生活破碎了。
他和一名友人被迫拋棄家人、朋友,以及他們所有的一切,逃離這個「隱士王國」。
本書是張振成動人的真實故事,訴說一個謎樣國家菁英圈子的一分子為何會變成該國最率直、最勇敢的批判者。
本書使世人對駭人的北韓內部實況有了新的認識;唯有在該政權高層工作的人,才得以揭發那些外人永遠無從得知的事。
◎國家敵人的自由之路
故事始於1999年5月,張振成接到神祕電話奉召去見金正日,轉車換船懷抱莫大希望的他看到出場的是抱著瑪爾濟斯小狗的糟老頭,這人計較的是頌揚領袖的標語是手繡還是印刷,接著領袖賜宴,菜色配燈光的荒謬景象,喜怒無常的領袖腳痛脫了高跟鞋的幻滅,加上最後領袖落淚全場趕緊痛哭的馬屁場景,勾勒出奇幻的序幕。
父親是大學院長、母親是醫生,出身菁英的張振成受到拜倫的詩啟蒙,並憑著詩作受到金正日賞識,被賦予撰寫史詩的任務,一路順遂。他曾與金正日用餐,收到一只價值七千英鎊的勞力士錶禮物。
張振成收到的另一份禮物是獲准返鄉。十年未回,位於平壤南方六十公里的故鄉沙里院已不再是記憶中的樂土,貧窮饑荒改變了一切。與數米過日子的老同學相聚,心酸大於歡喜;到市場上碰到人民法庭,軍方在大庭廣眾下槍決輕罪犯。家鄉見聞讓他難以執筆書寫上級交代歌頌領袖的詩作。詩人的良心驅使他寫下人民的真實生活。
一場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工作職位之故,張振成得以接觸被視為違禁品的南韓書刊,而他借給朋友的一本書卻弄丟了。此罪如同叛國,於是兩人決定逃往南韓。
亡命之路如電影般驚險刺激。藉由延邊農民之助坐車逃到延吉,但北韓方面誣陷他們是殺人犯。數次搜捕僥倖逃脫。原本覺得中國是天堂,他鄉遇故知才得悉相互的悲慘故事。找不到門路,危機重重。
輾轉經長春到瀋陽,南韓教會和領事館卻拒絕協助。在街頭用韓語試探,尋找同胞,一名朝鮮族女子成為貴人。被密告後公安上門盤查,帶了詩稿逃命。
尋求韓國餐廳老闆資助,獲往北京車資。致電南韓報社,在情報單位協助下獲得庇護,終獲自由。
現在,張振成是世人洞見北韓真相最有力的評論者,以堅定的聲音對世人揭示看待北韓體制和北韓人民的方式。
◎對本書的讚譽
「張振成極具洞見地論述了北韓高階菁英的生活方式和權力結構。這則故事描述張振成如何從全然的遵奉者一步一步轉變為深刻思考的懷疑者,乃至那個國家的敵人,最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逃亡……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蘇珊•克爾博(Susanne Koelbl),《明鏡週刊》
「作為金正日造神機器內部的一名御用詩人,他〔張振成〕讓人們對金氏王朝的意識形態下層結構和他所謂的『失敗者的胡作非為』有了新的認識。」――《經濟學人》
「感動人心。」――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在本書中,張振成揭開幕後之謎,揭示一個逢迎諂媚、滿腹恐懼的固有世界。」――布萊恩•哈登(Blaine Harden),《華盛頓郵報》
「一則掙扎求存的非凡故事。」――賴瑞•蓋蘭(Larry Getlen),《紐約郵報》
「一個不可思議又具震撼力的故事,其特別之處不只在於它描繪了平壤菁英圈的内部運作,還因為有一位真正的作家――在北韓幾乎前所未聞――身處其中觀察它和述說它。」――亞當‧強森(Adam Johnson),《沒有名字的人》(The Orphan Master's Son)作者
「金正日晚期的前御用詩人透視神祕的北韓。任何讀過亞當‧強森的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品《沒有名字的人》的讀者,都將為之著迷。」――喬瑟琳•麥克魯格(Jocelyn McClurg),《今日美國》
「一則蘊藏強烈情感的真實故事……極其引人入勝……情感真切……」――《泰晤士報》
「〔相較於此前的北韓相關著作〕張振成的著作甚而更彌足珍貴。」――《衛報》
「卓越非凡……激動人心……北韓生與死的傑出描繪……」――《週日泰晤士報》
「撕心裂肺……權威且令人信服……」――《觀察家報》
「張振成近乎不可能的戲劇化故事,是迄今北韓夢魘的最佳描寫之一。」――《出版人週刊》
「一段激動人心的逃亡,完成這部緊湊又描寫精采的著作,戮力洞悉北韓輕蔑且應受譴責的權力策略。」――《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作為在南韓最著名的北韓流亡人士之一,張振成提供解讀北韓的傑出論點……」――瑞默克•布魯克(Remco Breuker),萊登大學韓國研究教授
北韓揚言要「在這個宇宙除掉他」,南韓領事館曾拒絕他「我們這裡幫不了你」
從封閉國度的權力中心揭露北韓內部驚人運作實況的權威之作
近距離接觸金正日的第一手記述,北韓人民對世界發聲最不可忽視的聲音
★《經濟學人》、《衛報》、《明鏡週刊》、《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觀察家報》……各大媒體一致讚譽,認識北韓必讀大作
★從「北韓的南韓專家」到「南韓的北韓專家」,金正日欽點的桂冠詩人,透視北韓未來的關鍵權威
★獨一無二的北韓記述,一位兼具詩人和間諜身分的逃亡者寫下他在金正日身邊的所見所感,以生命的代價告訴我們三個北韓的真相――真實的北韓、北韓政權捏造的北韓、外界建造的理論的北韓
★深度揭露神祕北韓的幕後之謎,前所未見的「金朝實錄」:北韓建國神話、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父子權力鬥爭、金正日戰略、北韓綁架外國公民的結種戰略、南北韓的兩手策略、北韓對中國的愛恨交織、金正恩的未來……
◎詩人、間諜、逃亡者
「我看到槍管,聽到扣扳機的聲音。我頭頂又熱又痛,知道子彈會從那裡打進去……」
身為北韓的反情報官員,張振成原本過著舒適的生活。
他在北韓宣傳機器中位居最高階職級,專事協助該政權掌握人民。
他的任務包括創造北韓建國神話,對外假裝為南韓知識分子,撰寫抒情詩歌頌北韓獨裁者金正日。
年輕而雄懷壯志,張振成的愛國任務使他擁有一名古怪的讀者――金正日本人。
他可以與聞國家機密,接觸北韓權力核心眾多神祕人物。
由於深獲「敬愛的領袖」本人讚揚,他有種種理由滿意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但返鄉之旅喚醒了詩人的良心,驅使他偷偷寫下故鄉街上人民的痛苦。
一份機密文件的遺失,讓他的生活破碎了。
他和一名友人被迫拋棄家人、朋友,以及他們所有的一切,逃離這個「隱士王國」。
本書是張振成動人的真實故事,訴說一個謎樣國家菁英圈子的一分子為何會變成該國最率直、最勇敢的批判者。
本書使世人對駭人的北韓內部實況有了新的認識;唯有在該政權高層工作的人,才得以揭發那些外人永遠無從得知的事。
◎國家敵人的自由之路
故事始於1999年5月,張振成接到神祕電話奉召去見金正日,轉車換船懷抱莫大希望的他看到出場的是抱著瑪爾濟斯小狗的糟老頭,這人計較的是頌揚領袖的標語是手繡還是印刷,接著領袖賜宴,菜色配燈光的荒謬景象,喜怒無常的領袖腳痛脫了高跟鞋的幻滅,加上最後領袖落淚全場趕緊痛哭的馬屁場景,勾勒出奇幻的序幕。
父親是大學院長、母親是醫生,出身菁英的張振成受到拜倫的詩啟蒙,並憑著詩作受到金正日賞識,被賦予撰寫史詩的任務,一路順遂。他曾與金正日用餐,收到一只價值七千英鎊的勞力士錶禮物。
張振成收到的另一份禮物是獲准返鄉。十年未回,位於平壤南方六十公里的故鄉沙里院已不再是記憶中的樂土,貧窮饑荒改變了一切。與數米過日子的老同學相聚,心酸大於歡喜;到市場上碰到人民法庭,軍方在大庭廣眾下槍決輕罪犯。家鄉見聞讓他難以執筆書寫上級交代歌頌領袖的詩作。詩人的良心驅使他寫下人民的真實生活。
一場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工作職位之故,張振成得以接觸被視為違禁品的南韓書刊,而他借給朋友的一本書卻弄丟了。此罪如同叛國,於是兩人決定逃往南韓。
亡命之路如電影般驚險刺激。藉由延邊農民之助坐車逃到延吉,但北韓方面誣陷他們是殺人犯。數次搜捕僥倖逃脫。原本覺得中國是天堂,他鄉遇故知才得悉相互的悲慘故事。找不到門路,危機重重。
輾轉經長春到瀋陽,南韓教會和領事館卻拒絕協助。在街頭用韓語試探,尋找同胞,一名朝鮮族女子成為貴人。被密告後公安上門盤查,帶了詩稿逃命。
尋求韓國餐廳老闆資助,獲往北京車資。致電南韓報社,在情報單位協助下獲得庇護,終獲自由。
現在,張振成是世人洞見北韓真相最有力的評論者,以堅定的聲音對世人揭示看待北韓體制和北韓人民的方式。
◎對本書的讚譽
「張振成極具洞見地論述了北韓高階菁英的生活方式和權力結構。這則故事描述張振成如何從全然的遵奉者一步一步轉變為深刻思考的懷疑者,乃至那個國家的敵人,最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逃亡……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蘇珊•克爾博(Susanne Koelbl),《明鏡週刊》
「作為金正日造神機器內部的一名御用詩人,他〔張振成〕讓人們對金氏王朝的意識形態下層結構和他所謂的『失敗者的胡作非為』有了新的認識。」――《經濟學人》
「感動人心。」――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在本書中,張振成揭開幕後之謎,揭示一個逢迎諂媚、滿腹恐懼的固有世界。」――布萊恩•哈登(Blaine Harden),《華盛頓郵報》
「一則掙扎求存的非凡故事。」――賴瑞•蓋蘭(Larry Getlen),《紐約郵報》
「一個不可思議又具震撼力的故事,其特別之處不只在於它描繪了平壤菁英圈的内部運作,還因為有一位真正的作家――在北韓幾乎前所未聞――身處其中觀察它和述說它。」――亞當‧強森(Adam Johnson),《沒有名字的人》(The Orphan Master's Son)作者
「金正日晚期的前御用詩人透視神祕的北韓。任何讀過亞當‧強森的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品《沒有名字的人》的讀者,都將為之著迷。」――喬瑟琳•麥克魯格(Jocelyn McClurg),《今日美國》
「一則蘊藏強烈情感的真實故事……極其引人入勝……情感真切……」――《泰晤士報》
「〔相較於此前的北韓相關著作〕張振成的著作甚而更彌足珍貴。」――《衛報》
「卓越非凡……激動人心……北韓生與死的傑出描繪……」――《週日泰晤士報》
「撕心裂肺……權威且令人信服……」――《觀察家報》
「張振成近乎不可能的戲劇化故事,是迄今北韓夢魘的最佳描寫之一。」――《出版人週刊》
「一段激動人心的逃亡,完成這部緊湊又描寫精采的著作,戮力洞悉北韓輕蔑且應受譴責的權力策略。」――《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作為在南韓最著名的北韓流亡人士之一,張振成提供解讀北韓的傑出論點……」――瑞默克•布魯克(Remco Breuker),萊登大學韓國研究教授
這就是天堂!: 我的北韓童年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Ici, c'est le paradis!"
8.1 (7 个评分)
作者:
Hyok Kang
/
Philippe Grangereau
译者:
陳怡華
衛城
2011
- 6
據說,金正日小時候爬樹摸過彩虹,你相信嗎?但北韓人民不得不信。
一九九七年前後,北韓的嚴重饑荒餓死了幾百萬人,民不聊生,金正日公開槍斃負責農業的書記徐寬熙等十八名官員,就在饑荒最嚴重的時候,十三歲的姜赫與父母決定成為脫北者,游過零下十二度的圖們江逃至中國,隱姓埋名了四年。之後遭中國公安追捕,再輾轉逃至越南、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終於在二○○二年抵達南韓接受庇護。
二○○三年春,法國記者菲利普.格蘭傑羅在布拉格的人權會議上見到姜赫。年輕的姜赫可能出於羞澀,連麥克風都不敢拿。不過,姜赫當時的經歷都展示在這次活動租用的大廳,牆上掛著他的素描,有些描繪細膩,有些潦草,但是都洋溢著孩童身上那種自然的真誠。他難以用言語訴說經歷,卻畫得出奇得好,對細節記得非常清楚。
兩人的合作催生了這本書,從一個孩子的眼光,見證了北韓九○年代的社會實況與饑荒悲劇,沒有一本北韓的書,提供如此多北韓人的生活細節與成長經過,同時也是姜赫家族三代的幻滅故事,姜赫的祖父拋棄在日本的一切返回偉大的祖國,以為是天堂,結果卻是地獄,祖父抑鬱而終後,姜赫與父親也離開了家鄉,成為失根的朝鮮人。身處自由世界的姜赫,想擰斷金正日的脖子,但夜裡,他經常夢見自己潛逃回北韓去見過世的祖父,是的,這些夢讓他想起了北韓,是的,他們是對地獄有鄉愁的一群人。
一九九七年前後,北韓的嚴重饑荒餓死了幾百萬人,民不聊生,金正日公開槍斃負責農業的書記徐寬熙等十八名官員,就在饑荒最嚴重的時候,十三歲的姜赫與父母決定成為脫北者,游過零下十二度的圖們江逃至中國,隱姓埋名了四年。之後遭中國公安追捕,再輾轉逃至越南、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終於在二○○二年抵達南韓接受庇護。
二○○三年春,法國記者菲利普.格蘭傑羅在布拉格的人權會議上見到姜赫。年輕的姜赫可能出於羞澀,連麥克風都不敢拿。不過,姜赫當時的經歷都展示在這次活動租用的大廳,牆上掛著他的素描,有些描繪細膩,有些潦草,但是都洋溢著孩童身上那種自然的真誠。他難以用言語訴說經歷,卻畫得出奇得好,對細節記得非常清楚。
兩人的合作催生了這本書,從一個孩子的眼光,見證了北韓九○年代的社會實況與饑荒悲劇,沒有一本北韓的書,提供如此多北韓人的生活細節與成長經過,同時也是姜赫家族三代的幻滅故事,姜赫的祖父拋棄在日本的一切返回偉大的祖國,以為是天堂,結果卻是地獄,祖父抑鬱而終後,姜赫與父親也離開了家鄉,成為失根的朝鮮人。身處自由世界的姜赫,想擰斷金正日的脖子,但夜裡,他經常夢見自己潛逃回北韓去見過世的祖父,是的,這些夢讓他想起了北韓,是的,他們是對地獄有鄉愁的一群人。
非軍事區之北 [图书] 豆瓣
North of the DMZ: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作者:
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
译者:
陳湘陽
/
范堯寬
麥田
2019
- 5
我們這時代的「最強大腦」,兩位神級讀書人,
二十多年閲讀長河中,淘金之金粒篩選下來的精選書單。
重點文學人文新書系——書癮PLUS
童偉格‧房慧真 聯合選書
駱以軍 特別推薦
首波強打:《非軍事區之北》
童偉格 選書‧房慧真 專文導讀
我們人生黃金期二十年,可能擁有時間、智力、真正思索的好書,也就兩百多本。沒有我們以為的多,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東讀讀西摸摸,有那麼多的「時光點數」。我覺得這兩位長期安靜認真閲讀的神級讀書人,願意幫我們開一兩書單,那真是我們極幸福之事啊。
──駱以軍
這個書系是一個平台,計畫邀請文學創作者,將他們各自喜愛、也從中受益的書,以兼顧個人化與普及性的角度,介紹給讀者。——童偉格
/關於本書《非軍事區之北》
關於我所選擇的《非軍事區之北》一書。過往幾年,我讀著各種關於北韓的著作,倒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想對這個陌生鏡像,有多一點的了解:在同一個冷戰框架的兩邊,有關北韓的既驗史實,說不定,也對照性地解釋了關於台灣,隱密的未知。而我猜想,反之亦然。
《非軍事區之北》以素描簿般的簡樸形式報導現場,不獵奇、亦不渲染地,直述了北韓民眾的所謂「日常生活」,提出了一種平實的見證。——童偉格
世界如果真的存在瘋狂,北韓一定是那個杜鵑窩,也是最孤立無援的那個星球。
研究北韓近三十年、曾在北韓生活多年的俄裔北韓研究專家,
有關北韓社會及人民日常生活最素樸真實的第一現場記錄。
●北韓的男孩女孩滿十二歲時,便須將金日成徽章佩戴在身上,每次出門都必須戴著,若沒有,通常下場不會太好。
●北韓金日成和金正日的肖像無所不在,每間客廳、辦公室、鐵路和地鐵車廂都必須掛上。
●當一個北韓家庭喬遷到新居時,第一件事便是將金氏家族的肖像掛在牆上。官方不時會進行突擊檢查,確保每一幅肖像都得到應有的照料。
●在北韓,每位成年人都隸屬於某個「組織」,而所有的集會都由「組織」安排。每次的集會都是強迫性的,從小學生到退休的農婦都必須參加。
●北韓人民還須參加一些政治讀書會,以學習(通常是死背)偉大的領袖的箴言為目標。
●在北韓的書籍中,你/妳可以讀到根本沒發生過的偉大戰役與重大會議。
●若你有機會在北韓跟當地人說話,你一定會注意到,他們對一部電影最棒的評語就是「裡頭沒什麼思想教化呢,特別有意思」。
●一個母親哭泣對著被監禁身亡的兒子說:「你怎麼這麼快就走了?你為什麼要離開這個被詛咒的世界呢?」但當這位母親發現被監視後立即改口:「你為什麼要離開這個在偉大領袖的英明領導下,變得如此幸福的世界呢?」
……
這是一個傾斜的國度,一群人茫然無向,不知道是否有可能扶正的一天。原本以為並沒有看見什麼恐怖或壓迫的畫面;原本以為所看到的,和一場活生生的歐威爾式夢魘天差地遠。而原來我所看見的這些或那些,只是他們的日常。——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
1984 年九月的一個晴天,本書作者安德烈・蘭科夫抱著複雜的心情,首次踏上北韓領土。他說:自從我第一次踏上北韓領土,我就對它充滿興趣,當時(1984年)世界對北韓幾乎漠不關心。
本書不談國際政治,不談核武議題,不揣測兩韓是否會統一或何時統一。這本書想談談北韓的社會、這個社會裡的習俗和規範,以及它數十年來的歷史變革。書中詳細介紹作者在北韓生活所看到接觸到的人民日常,以及他多年研究所發現的這個國度裡的生活事物——從火車票到廣播節目;從娛樂時尚到婚姻愛情;從脫北者到生活在北韓的外籍人士;從各個城市裡分配食物的方式到這個國家的體制以及它實際上的運作……
本書英文原著出版於二○○七年,是較早的一本有關北韓的著作。作者廣泛書寫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它近數十年的歷史變革。全書旨在訴說這個國家的人民如何度過他們的生命,有些情節如今仍在上演。
所有的社會中,統治階級的菁英都亟欲控制歷史,這彷彿是個定律:當一個政權愈嚴厲,就愈渴望掌控過去,而且操弄得更加露骨。這本書所帶給我們啟示,縱使事隔多年,現在仍值得反思——世界仍然以相同的模式在運轉著,強勢政權爭奪權利,平凡百姓只能載浮載沉,人類真正的平等與和平,仍需有賴繼續的反思與努力。
◎書癮PLUS書單——
《非軍事區之北——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North of the DMZ: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著/陳湘陽‧范堯寬/譯
【以素描簿般的簡樸形式報導,不獵奇、不渲染地直述北韓人民的「日常生活」】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Días y noches de amor y de guerra)/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著/汪天艾‧陳湘陽譯
【烏拉圭文學大師最重要的記實散文,充滿殘酷血淚的時代記憶之書】
《內心活動》(Inner Workings: Literary Essays)/柯慈(John Maxwell Coetzee)著/黃燦然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十年文學評論精選】
《小於一》(Less Than One)/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著/黃燦然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經典散文集】
《短暫的一生》(Novelas de Santa María)/胡安‧卡洛斯‧奧內蒂(Juan Carlos Onetti)著/葉淑吟譯
【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特別推薦:拉丁美洲文學最具大膽實驗和原創性小說,媲美二十世紀最優秀說故事高手作品】
《薩哈林旅行記》(Остров Сахалин)/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著/鄢定嘉譯
【契訶夫畢生至為自豪的作品;索忍尼辛在本書啟發下,寫出了煌煌巨著《古拉格群島》】
二十多年閲讀長河中,淘金之金粒篩選下來的精選書單。
重點文學人文新書系——書癮PLUS
童偉格‧房慧真 聯合選書
駱以軍 特別推薦
首波強打:《非軍事區之北》
童偉格 選書‧房慧真 專文導讀
我們人生黃金期二十年,可能擁有時間、智力、真正思索的好書,也就兩百多本。沒有我們以為的多,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東讀讀西摸摸,有那麼多的「時光點數」。我覺得這兩位長期安靜認真閲讀的神級讀書人,願意幫我們開一兩書單,那真是我們極幸福之事啊。
──駱以軍
這個書系是一個平台,計畫邀請文學創作者,將他們各自喜愛、也從中受益的書,以兼顧個人化與普及性的角度,介紹給讀者。——童偉格
/關於本書《非軍事區之北》
關於我所選擇的《非軍事區之北》一書。過往幾年,我讀著各種關於北韓的著作,倒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想對這個陌生鏡像,有多一點的了解:在同一個冷戰框架的兩邊,有關北韓的既驗史實,說不定,也對照性地解釋了關於台灣,隱密的未知。而我猜想,反之亦然。
《非軍事區之北》以素描簿般的簡樸形式報導現場,不獵奇、亦不渲染地,直述了北韓民眾的所謂「日常生活」,提出了一種平實的見證。——童偉格
世界如果真的存在瘋狂,北韓一定是那個杜鵑窩,也是最孤立無援的那個星球。
研究北韓近三十年、曾在北韓生活多年的俄裔北韓研究專家,
有關北韓社會及人民日常生活最素樸真實的第一現場記錄。
●北韓的男孩女孩滿十二歲時,便須將金日成徽章佩戴在身上,每次出門都必須戴著,若沒有,通常下場不會太好。
●北韓金日成和金正日的肖像無所不在,每間客廳、辦公室、鐵路和地鐵車廂都必須掛上。
●當一個北韓家庭喬遷到新居時,第一件事便是將金氏家族的肖像掛在牆上。官方不時會進行突擊檢查,確保每一幅肖像都得到應有的照料。
●在北韓,每位成年人都隸屬於某個「組織」,而所有的集會都由「組織」安排。每次的集會都是強迫性的,從小學生到退休的農婦都必須參加。
●北韓人民還須參加一些政治讀書會,以學習(通常是死背)偉大的領袖的箴言為目標。
●在北韓的書籍中,你/妳可以讀到根本沒發生過的偉大戰役與重大會議。
●若你有機會在北韓跟當地人說話,你一定會注意到,他們對一部電影最棒的評語就是「裡頭沒什麼思想教化呢,特別有意思」。
●一個母親哭泣對著被監禁身亡的兒子說:「你怎麼這麼快就走了?你為什麼要離開這個被詛咒的世界呢?」但當這位母親發現被監視後立即改口:「你為什麼要離開這個在偉大領袖的英明領導下,變得如此幸福的世界呢?」
……
這是一個傾斜的國度,一群人茫然無向,不知道是否有可能扶正的一天。原本以為並沒有看見什麼恐怖或壓迫的畫面;原本以為所看到的,和一場活生生的歐威爾式夢魘天差地遠。而原來我所看見的這些或那些,只是他們的日常。——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
1984 年九月的一個晴天,本書作者安德烈・蘭科夫抱著複雜的心情,首次踏上北韓領土。他說:自從我第一次踏上北韓領土,我就對它充滿興趣,當時(1984年)世界對北韓幾乎漠不關心。
本書不談國際政治,不談核武議題,不揣測兩韓是否會統一或何時統一。這本書想談談北韓的社會、這個社會裡的習俗和規範,以及它數十年來的歷史變革。書中詳細介紹作者在北韓生活所看到接觸到的人民日常,以及他多年研究所發現的這個國度裡的生活事物——從火車票到廣播節目;從娛樂時尚到婚姻愛情;從脫北者到生活在北韓的外籍人士;從各個城市裡分配食物的方式到這個國家的體制以及它實際上的運作……
本書英文原著出版於二○○七年,是較早的一本有關北韓的著作。作者廣泛書寫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它近數十年的歷史變革。全書旨在訴說這個國家的人民如何度過他們的生命,有些情節如今仍在上演。
所有的社會中,統治階級的菁英都亟欲控制歷史,這彷彿是個定律:當一個政權愈嚴厲,就愈渴望掌控過去,而且操弄得更加露骨。這本書所帶給我們啟示,縱使事隔多年,現在仍值得反思——世界仍然以相同的模式在運轉著,強勢政權爭奪權利,平凡百姓只能載浮載沉,人類真正的平等與和平,仍需有賴繼續的反思與努力。
◎書癮PLUS書單——
《非軍事區之北——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North of the DMZ: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著/陳湘陽‧范堯寬/譯
【以素描簿般的簡樸形式報導,不獵奇、不渲染地直述北韓人民的「日常生活」】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Días y noches de amor y de guerra)/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著/汪天艾‧陳湘陽譯
【烏拉圭文學大師最重要的記實散文,充滿殘酷血淚的時代記憶之書】
《內心活動》(Inner Workings: Literary Essays)/柯慈(John Maxwell Coetzee)著/黃燦然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十年文學評論精選】
《小於一》(Less Than One)/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著/黃燦然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經典散文集】
《短暫的一生》(Novelas de Santa María)/胡安‧卡洛斯‧奧內蒂(Juan Carlos Onetti)著/葉淑吟譯
【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特別推薦:拉丁美洲文學最具大膽實驗和原創性小說,媲美二十世紀最優秀說故事高手作品】
《薩哈林旅行記》(Остров Сахалин)/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著/鄢定嘉譯
【契訶夫畢生至為自豪的作品;索忍尼辛在本書啟發下,寫出了煌煌巨著《古拉格群島》】
我們最幸福(增訂版)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9.3 (24 个评分)
作者: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译者:
黃煜文
/
祁怡瑋
麥田
2015
- 5
☆亞馬遜讀者五星書評,授權多國語言出版,中文版銷售突破10萬冊!
☆增訂版收錄芭芭拉‧德米克新寫的長篇後記:金正日辭世後,北韓依舊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牢籠,近萬字的內容解析金正恩如何以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元首之姿,鞏固看似垂危的政權,並補述六名脫北者的生活現況。
=極權主義文獻開創之作=
榮獲「2010年英國年度圖書獎」
入選「201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決選作品」
《我們最幸福》是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一部作品!──英國圖書獎評委
芭芭拉‧德米克用一種引人注目,而又讓人難忘的方式為人們展示出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的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次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次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電力、自來水和食物短缺之苦,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脫北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是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然後,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我們最幸福》是極權主義文獻的開創之作,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增訂版收錄芭芭拉‧德米克新寫的長篇後記:金正日辭世後,北韓依舊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牢籠,近萬字的內容解析金正恩如何以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元首之姿,鞏固看似垂危的政權,並補述六名脫北者的生活現況。
=極權主義文獻開創之作=
榮獲「2010年英國年度圖書獎」
入選「201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決選作品」
《我們最幸福》是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一部作品!──英國圖書獎評委
芭芭拉‧德米克用一種引人注目,而又讓人難忘的方式為人們展示出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的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次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次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電力、自來水和食物短缺之苦,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脫北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是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然後,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我們最幸福》是極權主義文獻的開創之作,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最后的"天朝"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沈志华
中文大學出版
2017
- 6
本書通過對中、俄、美、韓和東歐各國相關檔案、公私出版物以及部分口述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等海量歷史檔案的深度解讀,梳理了1945至1976年間中朝關係的豐富變奏,破解中朝友誼堅不可破這種歷史誤解。作者以毛澤東、金日成兩位領導人的平行視角來展開論述,凸顯中朝關係的特殊之處:中國領導人仍帶有傳統的中央王朝觀念,把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國家都視為同一陣營或可能聯盟中的被領導者,試圖打造一個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謀求朝鮮的獨立地位和個人(及家族)的專制統治。毛澤東理想中的「天朝」最終還是在他去世後走向了終結。
三樓書記室的暗號 [图书] 豆瓣
3층 서기실의 암호
7.1 (7 个评分)
作者:
太永浩
译者:
張琪惠
商周出版公司
2019
- 3
撼動北韓政權,使兩韓會談幾近破局的超級大書
度揭開近30年北韓權力結構的演變祕辛,直擊金氏家族統治內幕
★ 席捲韓國書店暢銷榜,銷售破二十萬冊
★ BBC、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半島電視台專訪,國際媒體追蹤注目
三樓書記室,輔佐北韓最高領導人的神祕單位。而由於太多事荒唐不堪,來自三樓書記室的指示,均以暗號形式發布,以防情資洩漏……
二○一五年三月,我接到一通來電,「太同志,外務省四樓面對廣場的辦公室,有位女員工的父親有事拜託你。收到電子郵件時,想一想你的名字和出國必備文件。」
我一一拼圖。首先,「外務省四樓面對廣場」,是黨委員會。而「女員工的父親」,則是三樓書記室的重要成員。因此這個「拜託」,正是從三樓書記室下達的,金正恩的指示。而要打開郵件中附件,得以「名字」和「出國必備文件」做為密碼。我輸入名字拼音和護照號碼,順利開啟了。文件中交代我回信。寄出時,必須再次設定密碼。來回數次後,那位女員工的父親親自來電,並指定了更複雜的密碼。
一連串隱密又複雜的過程後,我收到的指示是,「預購六張艾瑞克·克萊普頓演唱會門票,要是最好的座位」
就這樣,金正恩的祕書室——也就是三樓書記室——和我展開了聯繫……
——摘自《三樓書記室的暗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樓書記室的暗號》作者太永浩外交生涯歷經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領導者,集結多年所見所聞,道出北韓問題專家也無從知曉的諸多內情。
→ 國家經濟崩潰的時期,金日成為何執著於發展核武的大夢?
→ 國內為飢荒問題所苦,高官幹部出國沒有尋求奧援,一心只為了採購丹麥啤酒?
→ 北韓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卻執著世襲體制,從封建社會退化為奴隸社會?
→ 金正恩執政初期形象溫和親切,因何凶殘肅清家族成員、前朝高官?
→ 當前北韓對外宣稱同意棄核,竟是重演多年前的外交騙局?
→ 菁英階層的動搖,又如何預言著金正恩政權的未來?
→ 「三樓書記室」扮演著何種角色、掌握著何種權力,以鞏固金氏王朝政權?
全書詳實記載了作者任職於政府機關的第一手觀察,一幕幕事件現場,讀來如同歷史紀錄片般,令人意想不到、大呼過癮。
度揭開近30年北韓權力結構的演變祕辛,直擊金氏家族統治內幕
★ 席捲韓國書店暢銷榜,銷售破二十萬冊
★ BBC、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半島電視台專訪,國際媒體追蹤注目
三樓書記室,輔佐北韓最高領導人的神祕單位。而由於太多事荒唐不堪,來自三樓書記室的指示,均以暗號形式發布,以防情資洩漏……
二○一五年三月,我接到一通來電,「太同志,外務省四樓面對廣場的辦公室,有位女員工的父親有事拜託你。收到電子郵件時,想一想你的名字和出國必備文件。」
我一一拼圖。首先,「外務省四樓面對廣場」,是黨委員會。而「女員工的父親」,則是三樓書記室的重要成員。因此這個「拜託」,正是從三樓書記室下達的,金正恩的指示。而要打開郵件中附件,得以「名字」和「出國必備文件」做為密碼。我輸入名字拼音和護照號碼,順利開啟了。文件中交代我回信。寄出時,必須再次設定密碼。來回數次後,那位女員工的父親親自來電,並指定了更複雜的密碼。
一連串隱密又複雜的過程後,我收到的指示是,「預購六張艾瑞克·克萊普頓演唱會門票,要是最好的座位」
就這樣,金正恩的祕書室——也就是三樓書記室——和我展開了聯繫……
——摘自《三樓書記室的暗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樓書記室的暗號》作者太永浩外交生涯歷經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領導者,集結多年所見所聞,道出北韓問題專家也無從知曉的諸多內情。
→ 國家經濟崩潰的時期,金日成為何執著於發展核武的大夢?
→ 國內為飢荒問題所苦,高官幹部出國沒有尋求奧援,一心只為了採購丹麥啤酒?
→ 北韓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卻執著世襲體制,從封建社會退化為奴隸社會?
→ 金正恩執政初期形象溫和親切,因何凶殘肅清家族成員、前朝高官?
→ 當前北韓對外宣稱同意棄核,竟是重演多年前的外交騙局?
→ 菁英階層的動搖,又如何預言著金正恩政權的未來?
→ 「三樓書記室」扮演著何種角色、掌握著何種權力,以鞏固金氏王朝政權?
全書詳實記載了作者任職於政府機關的第一手觀察,一幕幕事件現場,讀來如同歷史紀錄片般,令人意想不到、大呼過癮。
The Real North Korea [图书] 豆瓣
作者:
Andrei Lankov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Andrei Lankov has gone where few outsiders have ever been. A nativ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e lived as an exchange student in North Korea in the 1980s. He has studied it for his entire career, using his fluency in Korean and personal contacts to build a rich, nuanced understanding.
In The Real North Korea, Lankov substitutes cold, clear analysis for the overheated rhetoric surrounding this opaque police state. After providing an accessible history of the nation, he turns his focus to what North Korea is, what its leadership thinks, and how its people cope with living in such an oppressive and poor place. He argues that North Korea is not irrational, and nothing shows this better than its continuing survival against all odds. A living political fossil, it clings to existence in the face of limited resources and a zombie economy, manipulating great powers despite its weakness. Its leaders are not ideological zealots or madmen, but perhaps the best practitioners of Machiavellian politics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modern world. Even though they preside over a failed state, they have successfully used diplomacy-including nuclear threats-to extract support from other nations. But while the people in charge have been ruthless and successful in holding on to power, Lankov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is cannot continue forever, since the old system is slowly falling apart. In the long run, with or without reform, the regime is unsustainable. Lankov contends that reforms, if attempted, will trigger a dramatic implosion of the regime. They will not prolong its existence.
Based on vast expertise, this book reveals how average North Koreans live, how their leaders rule, and how both survive.
In The Real North Korea, Lankov substitutes cold, clear analysis for the overheated rhetoric surrounding this opaque police state. After providing an accessible history of the nation, he turns his focus to what North Korea is, what its leadership thinks, and how its people cope with living in such an oppressive and poor place. He argues that North Korea is not irrational, and nothing shows this better than its continuing survival against all odds. A living political fossil, it clings to existence in the face of limited resources and a zombie economy, manipulating great powers despite its weakness. Its leaders are not ideological zealots or madmen, but perhaps the best practitioners of Machiavellian politics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modern world. Even though they preside over a failed state, they have successfully used diplomacy-including nuclear threats-to extract support from other nations. But while the people in charge have been ruthless and successful in holding on to power, Lankov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is cannot continue forever, since the old system is slowly falling apart. In the long run, with or without reform, the regime is unsustainable. Lankov contends that reforms, if attempted, will trigger a dramatic implosion of the regime. They will not prolong its existence.
Based on vast expertise, this book reveals how average North Koreans live, how their leaders rule, and how both survive.
平壤水族馆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LES AQUARIUMS DE PYONGYANG:Dix Ans Au Goulag Nord-Coreen
7.8 (27 个评分)
作者:
姜哲煥
/
皮耶·李古樂
译者:
鍾玉玨
衛城出版
2012
- 9
其它标题:
平壤水族館:我在北韓古拉格的十年
南北韓分裂後,姜哲煥的祖父母放棄在日本豐衣足食的生活,義無反顧地遷回朝鮮報效祖國。九歲那年,受祖父犯「最重的叛國罪」牽連,姜哲煥一家旋即遭當局以政治犯家屬的名義,押解至北韓最大、監禁幾萬名政治犯的「耀德集中營」。
十年勞動改造,姜哲煥最深刻的體悟竟是:「人有作惡的無限潛能。」
在耀德,姜哲煥忍受恥辱、毒打、饑餓,以及無止盡的苦力勞動。求生的本能讓他性格丕變,學會了耍詐、偷竊、陽奉陰違,失去對他人憐憫與同情的能力。集中營卑劣的生活,逼著適應不良的囚犯自尋短路,姜哲煥的父親與四叔就因熬不過低潮,試圖結伴上吊。至於祖母,身為社會主義的虔誠信徒,轉變也最為劇烈。耀德不符人道精神的罪行,破除了她對金氏父子的迷思,看清北韓根本不是「社會主義的人間天堂」,反而更像由希特勒主宰的世界。
幸運獲釋後幾年,姜哲煥因非法收聽南韓電臺廣播,二度面臨勞改威脅。走投無路,他決心逃離地獄的魔爪,抵達旅程終點「大韓民國」重獲自由的那一刻,姜哲煥忍不住流下喜悅的淚,亟欲將北韓同胞所受的苦難與壓迫公諸於世。殊不知國際社會乃至同為大韓民族的南韓人,對北韓當局和集中營內侵犯人權的惡行惡狀,似乎無動於衷,脫北者的懇求得不到任何迴響。
來到首爾不久後,姜哲煥與在人權組織任職的李古樂結識。李古樂深信北韓政權之所以能為所欲為,部分因北韓老百姓與外界完全隔離,部分則出於國際社會對北韓政權罪行的一無所知。他建議姜哲煥現身說法,揭露北韓人民在金氏父子高壓統治下的生活實況。2000年,姜哲煥的遭遇終於在西方世界曝光,就連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也深受感動與啟發。2005年,小布希邀請姜哲煥到白宮討論北韓問題的解決之道,並在2010年出版的個人回憶錄中「Decision Points」表示:「在我的總統任期內,《平壤水族館》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書之一。」
十年勞動改造,姜哲煥最深刻的體悟竟是:「人有作惡的無限潛能。」
在耀德,姜哲煥忍受恥辱、毒打、饑餓,以及無止盡的苦力勞動。求生的本能讓他性格丕變,學會了耍詐、偷竊、陽奉陰違,失去對他人憐憫與同情的能力。集中營卑劣的生活,逼著適應不良的囚犯自尋短路,姜哲煥的父親與四叔就因熬不過低潮,試圖結伴上吊。至於祖母,身為社會主義的虔誠信徒,轉變也最為劇烈。耀德不符人道精神的罪行,破除了她對金氏父子的迷思,看清北韓根本不是「社會主義的人間天堂」,反而更像由希特勒主宰的世界。
幸運獲釋後幾年,姜哲煥因非法收聽南韓電臺廣播,二度面臨勞改威脅。走投無路,他決心逃離地獄的魔爪,抵達旅程終點「大韓民國」重獲自由的那一刻,姜哲煥忍不住流下喜悅的淚,亟欲將北韓同胞所受的苦難與壓迫公諸於世。殊不知國際社會乃至同為大韓民族的南韓人,對北韓當局和集中營內侵犯人權的惡行惡狀,似乎無動於衷,脫北者的懇求得不到任何迴響。
來到首爾不久後,姜哲煥與在人權組織任職的李古樂結識。李古樂深信北韓政權之所以能為所欲為,部分因北韓老百姓與外界完全隔離,部分則出於國際社會對北韓政權罪行的一無所知。他建議姜哲煥現身說法,揭露北韓人民在金氏父子高壓統治下的生活實況。2000年,姜哲煥的遭遇終於在西方世界曝光,就連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也深受感動與啟發。2005年,小布希邀請姜哲煥到白宮討論北韓問題的解決之道,並在2010年出版的個人回憶錄中「Decision Points」表示:「在我的總統任期內,《平壤水族館》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書之一。」
朝鮮聞見錄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胡成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3
- 7
作者將自己在朝鮮數天的行程與見聞以豐富的圖文展現,讓人得以窺見自詡「打開強盛大國之門」的朝鮮,這個「表演」給世人看的所謂「全世界人民都羨慕的天堂般的美麗國家」背後,其底層民眾真實的生活狀況:封閉、貧困、饑餓……。
不同於市面上其他有關北韓的書籍,《朝鮮聞見錄》的特別之處是:
第一,作者的身份。書名用了“朝鮮”而非“北韓”,因為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對於朝鮮的政治制度和朝鮮人的所思所想,很能感同身受,畢竟,朝鮮的現在,跟我們過去有太多相像。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中國人對朝鮮都是同情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讀這本書,除獵奇之外,更多的是要看到當下中國人對朝鮮的認知:這兩個形影不離的國家,究竟是“同志加兄弟”,還是貌合神離?也許只有中國人心裏最清楚。
第二,作者是專業攝影師。其他書上能見到的有關朝鮮的圖片,大多是擺拍的,很大成份是遊客照片性質。可這本書不一樣,很多是抓拍甚至偷拍的。我們都明白,朝鮮官方不希望一些不好的東西被人見到,但偏偏這些又才是最真實的,所以本書更顯難得。
第三,作者去朝鮮時,剛好在監管最為鬆曠的一個旅行團裏,所以有更多“夾縫”可以去接近普通朝鮮百姓。
最後,平等的視角。我們談論朝鮮,絕不只是站在道德或道理的高處俯視或一味指責,書中有反諷,也有自嘲,中朝乃至第三方,都應當是平等的。朝方希望我們看到國家意志上光鮮激昂的一面,而現實民眾的生活狀況又是如何?一切全憑讀者自去評判。
不同於市面上其他有關北韓的書籍,《朝鮮聞見錄》的特別之處是:
第一,作者的身份。書名用了“朝鮮”而非“北韓”,因為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對於朝鮮的政治制度和朝鮮人的所思所想,很能感同身受,畢竟,朝鮮的現在,跟我們過去有太多相像。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中國人對朝鮮都是同情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讀這本書,除獵奇之外,更多的是要看到當下中國人對朝鮮的認知:這兩個形影不離的國家,究竟是“同志加兄弟”,還是貌合神離?也許只有中國人心裏最清楚。
第二,作者是專業攝影師。其他書上能見到的有關朝鮮的圖片,大多是擺拍的,很大成份是遊客照片性質。可這本書不一樣,很多是抓拍甚至偷拍的。我們都明白,朝鮮官方不希望一些不好的東西被人見到,但偏偏這些又才是最真實的,所以本書更顯難得。
第三,作者去朝鮮時,剛好在監管最為鬆曠的一個旅行團裏,所以有更多“夾縫”可以去接近普通朝鮮百姓。
最後,平等的視角。我們談論朝鮮,絕不只是站在道德或道理的高處俯視或一味指責,書中有反諷,也有自嘲,中朝乃至第三方,都應當是平等的。朝方希望我們看到國家意志上光鮮激昂的一面,而現實民眾的生活狀況又是如何?一切全憑讀者自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