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录音必看书籍(中文)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戈登·汉普顿
/
[美] 约翰·葛洛斯曼
译者:
陈雅云
商务印书馆
2014
- 4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 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 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 Peter Matthiessen 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霍河雨林 Hoh Rain Forest 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 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 Peter Matthiessen 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霍河雨林 Hoh Rain Forest 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了不起的动物乐团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伯尼·克劳斯
译者:
卢超
商务印书馆
2019
- 3
《了不起的动物乐团》记录了一位自然学家以最纯净的方式记录自然声音的体验,生动呈现了一场动物与自然共演奏的交响乐,冷静地探讨了一直以来被我们忽视的话题——自然中的原始音乐。伯尼•克劳斯是世界著名捕捉自然声音的专家之一。本书详实地记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地采集到的动物、植物、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如美洲虎的咕噜咕噜声、鼓虾的窸窸窣窣声、冰川开裂的噼噼啪啪声以及原野中的咆哮声,展现了一场动物与自然共同演奏的交响乐,与读者分享了动物如何依靠它们的听觉在栖息地生存,以及外来噪音对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微妙平衡的破坏性影响。
在璀璨的星空下,当人类的各种噪音退去之后,来自原野的呼唤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自然声与音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自然音景不仅对动物很重要,克劳斯提出,自然界的声音和节奏是人类现代音乐表达的基础。
在璀璨的星空下,当人类的各种噪音退去之后,来自原野的呼唤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自然声与音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自然音景不仅对动物很重要,克劳斯提出,自然界的声音和节奏是人类现代音乐表达的基础。
音爆 [图书] 豆瓣
Sonic Boom:How Sound Transforms The Way We Think,Feel,And Buy
作者:
[美]乔尔·贝克曼
/
[美]泰勒·格雷
译者:
郭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9
恐怖电影里的声音、国歌、薯片碎裂的声音,任何形式的声音或音乐都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以及我们对每天遇到的信息和产品的感受。《音爆》告诉我们,在恰当的工具和理解的帮助下,任何人都可以屏蔽无意义的声音对我们的影响,并学会借助声音讲故事。
《音爆》介绍了企业、品牌以及个人如何明智地利用声音完成任务,影响他人,甚至赢得竞争。这些声音策略的关键是创建“瞬间好感”—— 让声音瞬间捕捉听者的情绪。
《音爆》中列举了大量实例:迪士尼乐园如何用声音营造“寂静”体验;餐厅如何利用声音售出大量的铁板烧;福特野马限量版引擎发出的声音如何让它的驾驶者感觉自己像是动作片中的英雄人物。本书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利用声音有力传递信息的新感受。
《音爆》介绍了企业、品牌以及个人如何明智地利用声音完成任务,影响他人,甚至赢得竞争。这些声音策略的关键是创建“瞬间好感”—— 让声音瞬间捕捉听者的情绪。
《音爆》中列举了大量实例:迪士尼乐园如何用声音营造“寂静”体验;餐厅如何利用声音售出大量的铁板烧;福特野马限量版引擎发出的声音如何让它的驾驶者感觉自己像是动作片中的英雄人物。本书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利用声音有力传递信息的新感受。
声音的奇境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 特雷弗·考克斯
译者:
陈蕾
/
杨亦龙
新世界出版社
2015
- 8
特雷弗·考克斯是一位声学工程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消除杂音——例如音乐厅里的回音和教室中的喧哗声。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某个惊人的声音,并由此产生了顿悟:与其消灭罕见或奇怪的声音,还不如将这些声音宝藏公之于众。
他深入调查了这些可被称为“世界声学奇迹”的地点的奥秘,本书讲述的就是在这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在莫哈维沙漠,他找到了能歌唱的沙丘;在法国,他发现了会讲笑话的回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他驾车经过一条会演奏《威廉·退尔序曲》的音乐之路;在世界各地的大教堂,他了解到了声学是怎样改变宗教历史的。
考克斯深入浅出地运用物理学、音乐、建筑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设计知识,解释了声音是如何生成,又是如何被环境改变的,以及人体会对奇异的声音做出什么反应。书中涉及的声音既包括他在寻声之旅中遇到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声音奇迹,也包括我们日常环境中的同样独特和惊人的声音。
在由视觉主导的世界里,《声音的奇境》鼓励我们善用听觉,打开耳朵,聆听我们身边那些奇妙的声音。
清晰易懂的阐释和充满热情的探索,造就了这样一本关于聆听的著作……任何曾经在回音壁前拍手、喊叫或歌唱的读者都会喜爱考克斯这本充满风趣的作品
——《纽约时报》
考克斯这种对于声音的热情极具感染力。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也要尽量张开我的耳朵了。
——《华盛顿邮报》
从第一页开始直到最后,《声音的奇境》都在邀请读者闭上眼睛,用耳朵感受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声音,无论它们是平常还是奇特。
——《科学通讯》
他深入调查了这些可被称为“世界声学奇迹”的地点的奥秘,本书讲述的就是在这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在莫哈维沙漠,他找到了能歌唱的沙丘;在法国,他发现了会讲笑话的回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他驾车经过一条会演奏《威廉·退尔序曲》的音乐之路;在世界各地的大教堂,他了解到了声学是怎样改变宗教历史的。
考克斯深入浅出地运用物理学、音乐、建筑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设计知识,解释了声音是如何生成,又是如何被环境改变的,以及人体会对奇异的声音做出什么反应。书中涉及的声音既包括他在寻声之旅中遇到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声音奇迹,也包括我们日常环境中的同样独特和惊人的声音。
在由视觉主导的世界里,《声音的奇境》鼓励我们善用听觉,打开耳朵,聆听我们身边那些奇妙的声音。
清晰易懂的阐释和充满热情的探索,造就了这样一本关于聆听的著作……任何曾经在回音壁前拍手、喊叫或歌唱的读者都会喜爱考克斯这本充满风趣的作品
——《纽约时报》
考克斯这种对于声音的热情极具感染力。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也要尽量张开我的耳朵了。
——《华盛顿邮报》
从第一页开始直到最后,《声音的奇境》都在邀请读者闭上眼睛,用耳朵感受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声音,无论它们是平常还是奇特。
——《科学通讯》
安静 [图书] 豆瓣
Silence in the Age of Noise
7.9 (7 个评分)
作者:
[挪]艾林·卡格
译者:
邹雯燕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3
【编辑推荐】
★安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安静,自己的南极。
★将喧嚣关在门外,才能窥见生活的本来面目,洞悉真实的自己。
★风靡欧洲的现象级畅销书,被译为33种语言
★史上第一位征服“三极”的探险家、劳力士品牌代言人、挪威著名出版人兼作家兼律师兼艺术品收藏家智慧分享
★艾林•卡格是一位富有哲学思想的探险家,也是一位富有探险精神的哲学家。 ——《纽约时报》
【内容简介】
我的两个朋友相约攀登喜马拉雅山。一切都很顺利,他们俩成功登顶了。但很快,风暴来了。他们发现自己不可能活着下山。其中一个人用卫星电话打给自己怀孕的妻子。他们一起决定了她肚子里的孩子要叫什么名字。另一个人在去世之前没联系上任何人。没有人知道那天下午在山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海拔八千米的山上,气候干燥寒冷,他们被冻干了,静静地躺在那里,将永远保持着我二十二年前最后一次见到他们时的模样。
这是《安静》中第一个关于安静的故事。
在安静中,我们得以窥见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洞彻真实的自己。
安静是什么?如何找到安静?为何现在安静比以往更有价值?
挪威探险家艾林•卡格带着这三个问题跟我们分享了他在世界各地探险、阅读、演讲、跟家人相处、独处时的故事,为这三个问题找到了三十三个散发着哲学光彩的优美答案……
★安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安静,自己的南极。
★将喧嚣关在门外,才能窥见生活的本来面目,洞悉真实的自己。
★风靡欧洲的现象级畅销书,被译为33种语言
★史上第一位征服“三极”的探险家、劳力士品牌代言人、挪威著名出版人兼作家兼律师兼艺术品收藏家智慧分享
★艾林•卡格是一位富有哲学思想的探险家,也是一位富有探险精神的哲学家。 ——《纽约时报》
【内容简介】
我的两个朋友相约攀登喜马拉雅山。一切都很顺利,他们俩成功登顶了。但很快,风暴来了。他们发现自己不可能活着下山。其中一个人用卫星电话打给自己怀孕的妻子。他们一起决定了她肚子里的孩子要叫什么名字。另一个人在去世之前没联系上任何人。没有人知道那天下午在山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海拔八千米的山上,气候干燥寒冷,他们被冻干了,静静地躺在那里,将永远保持着我二十二年前最后一次见到他们时的模样。
这是《安静》中第一个关于安静的故事。
在安静中,我们得以窥见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洞彻真实的自己。
安静是什么?如何找到安静?为何现在安静比以往更有价值?
挪威探险家艾林•卡格带着这三个问题跟我们分享了他在世界各地探险、阅读、演讲、跟家人相处、独处时的故事,为这三个问题找到了三十三个散发着哲学光彩的优美答案……
聽見聲音的地景 [图书] 豆瓣
A Sound Education: 100 Exercises in Listening and Sound-Making
作者:
R. Murray Schafer
译者:
趙盛慈
大塊文化
2017
- 7
你的耳朵有在聽嗎?
你有多久不曾好好聆聽周遭的聲音?
聆聽其實需要刻意練習,100種指引你專注傾聽的習作,
帶你重新建立對世界以及自己的認識。
●閉上眼睛三十秒,寫下你聽到的十種聲音,試著為這些聲音分類,哪些是人體發出的聲音、哪些是大自然發出的聲音;有規律或沒規律?
●你能想出一些好聽的聲音,但聲音來源在視覺上卻不怎麼吸引人的情況嗎?
●試著想出不好聽但來源卻很美觀的聲音。
●在紙上畫一個圓,圓中心寫上自己的名字,依序將十二個方位所能聽到最清楚的聲音,填入圓圈上相對應的位置。
●找一個比你年長和一個比你年幼的人,一起做聽覺練習,看看有沒有相似或是相差甚遠的聲音。
這是一本可以獨自閱讀、與朋友共享,或是團體協作,有著無窮變化的小書。任何年齡層、任何身分背景的人都能夠實際操作,透過這些練習,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和環境獨一無二的連結與收穫,是所有人都適合閱讀的一本書。
書籍重點特色
◆「聲景生態學」之父R‧莫瑞‧薛佛首創「聲音地景」(Soundscape)概念,自我成長與團體動力之作。
◆藉聆聽聲音,帶入面對環境的新思維,協助建立人與環境的親密關係。
◆提供幫助大家「重新聆聽」的方法,從小孩到大人都適用,鍛鍊聽功的武林秘笈,提升「聽見世界」的感知能力。
◆超越噪音帶來的衝擊與負面影響,讓人用正向積極的方式進行聲景設計,回歸聆聽聲音的本質。
各界佳評
「你可以把書隨身放在袋子裡,搭捷運或喝咖啡時隨機翻上一個習題,既收平心靜氣之效,更能促成一段冥想哲思。也能三兩成群一起玩賞,把聲音的蒐集、連結、設計與再製,當成是家人好友間的交流新活動。透過一起聆聽、吐納、想像,分享與溝通彼此對這世界的喜怒哀愁、異同感受。」──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這二十年,上山下海蒐集台灣獨特聲音的習慣,讓我聽見很不一樣的世界,每個叫賣聲、岸邊的海浪聲、穿越山嶺的音符都有著獨特的故事,不斷地用耳朵尋寶,已經漸漸轉化成一種對生活的態度。 在這個過度依賴視覺的年代,連習慣用耳朵尋找靈感的廣播人,都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回歸到聽覺的懷裡。《聽見聲音的地景》提供了100種探索「聽覺」的方法,當你的眼睛隨著書中的步驟練習,耳朵自然就打開了,它讓我聽見咖啡館的輕聲細語、角落的磨豆機,以及窗外的鳥叫聲。麻木的耳朵甦醒的那一刻,我眼前的世界瞬間變成立體!」──知名廣播、電視主持人 阮安祖
「聆聽必須先打開心,感官才會真正甦醒。而當你專注傾聽時,也代表著無數美好的對話將因你而開展,如同流動在森林樹梢的風,或是越過石頭的蜿蜒溪流,當你融入在那浪濤起伏的聲波共振中,你將發現,原來「傾聽」是一種喚醒,也是一種邀請。」──范欽慧(自然作家、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
你有多久不曾好好聆聽周遭的聲音?
聆聽其實需要刻意練習,100種指引你專注傾聽的習作,
帶你重新建立對世界以及自己的認識。
●閉上眼睛三十秒,寫下你聽到的十種聲音,試著為這些聲音分類,哪些是人體發出的聲音、哪些是大自然發出的聲音;有規律或沒規律?
●你能想出一些好聽的聲音,但聲音來源在視覺上卻不怎麼吸引人的情況嗎?
●試著想出不好聽但來源卻很美觀的聲音。
●在紙上畫一個圓,圓中心寫上自己的名字,依序將十二個方位所能聽到最清楚的聲音,填入圓圈上相對應的位置。
●找一個比你年長和一個比你年幼的人,一起做聽覺練習,看看有沒有相似或是相差甚遠的聲音。
這是一本可以獨自閱讀、與朋友共享,或是團體協作,有著無窮變化的小書。任何年齡層、任何身分背景的人都能夠實際操作,透過這些練習,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和環境獨一無二的連結與收穫,是所有人都適合閱讀的一本書。
書籍重點特色
◆「聲景生態學」之父R‧莫瑞‧薛佛首創「聲音地景」(Soundscape)概念,自我成長與團體動力之作。
◆藉聆聽聲音,帶入面對環境的新思維,協助建立人與環境的親密關係。
◆提供幫助大家「重新聆聽」的方法,從小孩到大人都適用,鍛鍊聽功的武林秘笈,提升「聽見世界」的感知能力。
◆超越噪音帶來的衝擊與負面影響,讓人用正向積極的方式進行聲景設計,回歸聆聽聲音的本質。
各界佳評
「你可以把書隨身放在袋子裡,搭捷運或喝咖啡時隨機翻上一個習題,既收平心靜氣之效,更能促成一段冥想哲思。也能三兩成群一起玩賞,把聲音的蒐集、連結、設計與再製,當成是家人好友間的交流新活動。透過一起聆聽、吐納、想像,分享與溝通彼此對這世界的喜怒哀愁、異同感受。」──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這二十年,上山下海蒐集台灣獨特聲音的習慣,讓我聽見很不一樣的世界,每個叫賣聲、岸邊的海浪聲、穿越山嶺的音符都有著獨特的故事,不斷地用耳朵尋寶,已經漸漸轉化成一種對生活的態度。 在這個過度依賴視覺的年代,連習慣用耳朵尋找靈感的廣播人,都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回歸到聽覺的懷裡。《聽見聲音的地景》提供了100種探索「聽覺」的方法,當你的眼睛隨著書中的步驟練習,耳朵自然就打開了,它讓我聽見咖啡館的輕聲細語、角落的磨豆機,以及窗外的鳥叫聲。麻木的耳朵甦醒的那一刻,我眼前的世界瞬間變成立體!」──知名廣播、電視主持人 阮安祖
「聆聽必須先打開心,感官才會真正甦醒。而當你專注傾聽時,也代表著無數美好的對話將因你而開展,如同流動在森林樹梢的風,或是越過石頭的蜿蜒溪流,當你融入在那浪濤起伏的聲波共振中,你將發現,原來「傾聽」是一種喚醒,也是一種邀請。」──范欽慧(自然作家、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图书] 豆瓣
作者:
孟子厚
Maria A Correia
2011
- 9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将声景生态的概念引人史料研究领域,介绍了声景生态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论述了声景生态的原生性,讨论并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以及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等问题。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的读者对象包括声景观研究、设计与规划人员,有声史料研究人员,以及与声景生态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的读者对象包括声景观研究、设计与规划人员,有声史料研究人员,以及与声景生态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