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der Study

蔡依林气得直跳脚林志玲也是哭了一个礼拜

蔡依林气得直跳脚林志玲也是哭了一个礼拜 @Gloria_

11 本书  

杂七杂八

風流浪子的男友 [图书] 豆瓣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所属 作品: 風流浪子的男友
作者: 魏濁安(Giovanni Vitiello) 译者: 王晴鋒 時報文化 2022 - 10
一部探索明清時代中國男同性戀歷史的漢學研究巨作
《風流浪子的男友》深入研究晚明至清末三百年間的中國文學,揭示中華帝國晚期的男同性戀和同性戀關係複雜而迷人的歷史。魏濁安特別借鑑經常被忽視的豔情小說作品,就同性之愛與慾對中國男性氣質演變的重要性進行了坦率的探索。
藉由扎實的解讀與詮釋,魏濁安確定了一些在這類文本中反覆出現的角色——例如放蕩的學者、俠士英雄和好色的僧侶——並闡明了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規範男性之間性行為的社會和法律界限、男性賣淫的興起與男性美的審美觀。以這些材料為基礎,《風流浪子的男友》呈現了中國男同性戀觀念變化的歷史輪廓,以及同性慾望在其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名家推薦
丁乃非(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盛浩偉(作家)
許維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
陳佩甄(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魏濁安《風流浪子的男友》的帝國晚期研究對象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清之狹邪小說》內容多重合。人類學視同性戀(無論男同、女同)只是「性態」之一種,研究性態取向的「南向之風(書中取材於江南的小說、戲曲的男同題材,尤其著重於福建)/男風」是嚴肅正經的學術範疇,它把傳統視為「邪」的文化內容轉化為「正」。這書的譯本出版,是文化幸事。——專文推薦╱呂文翠(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本書描寫中國古典同性戀史及其文學書寫的種種面向,叩問慾望,情色,性別,倫理,法律的界限,論述翔實,取樣多元,極具參考思辨價值。——王德威(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
本書相當全面和細緻地聚焦探討明清的男色文本與男性氣質之間的多重關係和互動,從友愛到情愛、從男色到羅曼史、從朋友到情夫、從同性社交到男旦,透過辨識、勾勒和比較中國豔情小說中的武俠、才子和風流浪子等人的歷史演化,輔之於明清筆記那些關於男色和風月場所介於虛實之間的記載和辯證,本書頗有見地重構了中華帝國晚期的男色文化想像。全書旁徵博引、考證細膩、見解獨特,堪稱國際漢學在性╱別研究領域的必讀巨作之一。——許維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
「同性戀」作為一種「身分認同」或「知識主體」是二十世紀以來逐漸辨明的研究立場。而在東亞社會,「男色」、「男風」早於「同性戀」概念存在於大量古典文籍中,但由「男色」過渡到「同性戀(愛)」之前的大量史料一直尚未有還原時代情境的分析解釋。此書將晚明至清代存在男男情慾關係,與晚期帝國的男性氣質建構等主題聯繫,透過系統性梳理約三百年(1550~1850)的史料,作者提出這段時期的男性氣質建構直接影響了人們對於男男情慾關係的接受,據此主張「男男同性情慾」並非如現代社會中的「邊緣」存在,而是對於帝國的慾望想像起了核心作用,是十分具有洞見與說服力的研究成果。——陳佩甄(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日本近代思想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Kindai Nihon shisō annai
作者: [日]鹿野政直 译者: 周晓霞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2 - 9
「内容简介」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是日本经历剧烈动荡的时期。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亚洲一隅的日本被卷入世界市场,从建设近代国家到追求成为“世界的日本”,再到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
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不同思想激烈交锋的过程。面对国家建设,日本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国家构想,包括日本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以翻译出“哲学”一词而名闻天下的西周、被称为“东洋卢梭”的中江兆民、创办民友社的德富苏峰、民艺运动的推动者柳宗悦、社会主义理论家幸德秋水、日本的女性主义者平冢雷鸟等。
围绕这些思想家及其代表作,结合时代背景并尽量引用原著,本书以文库本的体量,依次介绍了启蒙思想、自由民权思想、国粹主义、人权思想、民本主义、教养主义、民俗思想、科学思想、女性主义等,以此带我们了解日本近代的思想发展历程,并看见我们的历史与未来。
.
“不问过去便没有未来”
一段社会变动与思想发展相互映照的近代史
一幅深入日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的导览图
于思想的交锋中回看历史,照见现实与未来
.
「编辑推荐」
★ 从明治维新到日本战败,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聚焦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半期近一个世纪的日本。这一时期 ,日本经历了剧烈的变动,从被卷入世界市场、向近代国家转型到妄图成为“世界的日本”,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再到最后战败投降。书中介绍的每一位思想家及其思想都是对这段剧烈变动历史的回应。
★ 聚焦经典作品,一幅深入日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的导览图。
在阐述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福泽谕吉、西周、中江兆民、柳田国男、与谢野晶子、柳宗悦、丸山真男等的思想时,本书多结合经典作品,呈现其最具闪光之处,并对相关作品的来源与版本做相应的介绍,便于读者根据不同阅读兴趣进行拓展阅读,可谓深入不同领域的阅读地图册。
★ 共通的精神史,一面观照当代社会的镜子。与政治和经济的历史经常被政策化、制度化而成为特定的历史不同,思想力图实现普遍化,虽然受到现实的束缚,但思想内在的构想与想象使其能够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了解邻国的近代思想史,无疑有助于我们回看历史并观照现实。
尋找尊嚴 [图书] 豆瓣
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 所属 作品: 生命的尊严
作者: 菲利普.布古瓦(Philippe Bourgois) 译者: 葉佳怡 左岸文化 2022 - 7
◎研究社會結構壓迫與受害者主體性經典之作◎
他們都曾夢想成為比上一代更好的人。
可是為什麼總會掉回街頭暴力、地下經濟的泥淖,困在社會底層無法翻身?
是什麼把他們推向社會邊緣,他們又是如何在集體毀滅中,掙扎著尋求個人尊嚴?
半世紀前,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描繪了1950年代紐約的波多黎各移民,呈現他們的貧窮、暴力、犯罪,街頭上的逞兇鬥狠、種族歧視,以及美國人與移民間、移民本身不同世代間無所不在的文化衝突。到了1990年代,布古瓦筆下紐約東哈林區的埃巴里歐似乎沒有太大的不同。
這裡住的一直都是紐約最窮的一群人。從早期的愛爾蘭人、義大利人,然後是波多黎各人,以及接下來的墨西哥人,他們因為不同原因遠離家鄉,在這個全世界最富裕城市的角落奮力求生,努力尋求向上流動的可能。
《尋找尊嚴》的時間點落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研究對象是紐約東哈林區的波多黎各移民,人類學家布古瓦最初著眼的是紐約內城的貧窮與種族隔離,以及這群移民是如何在整個社會及政治極度不友善的環境下,成為經濟邊緣、毫無未來可言的一群人。但問題不僅止於此,這些移民一方面被美國主流社會和合法經濟體系排除在外,而當時美國的經濟轉型又使得他們即使找得到工作,也缺乏應對這份工作的文化資本,更別說還必須面對工作中無所不在的種族歧視,以及挑戰傳統波多黎各男子氣概的性別互動。這些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第二代或第三代波多黎各移民,可能掉回油水豐厚的藥物經濟,或是街頭暴力與物質濫用的泥淖,並為了尋求尊嚴,被激發出一種與外界對立的「內城街頭文化」,重新發明出屬於他們的生活模式。諷刺的是,原本想要反抗結構壓迫、尋求個人尊嚴的街頭文化,卻往往導致這些街頭求生者更加走向毀滅。
布古瓦的研究奠基於文化生產理論的分析架構,並採用女性主義的概念,也從政治經濟學角度,試圖理解美國都會的長期貧窮與被社會邊緣化的經驗,另一方面,他更為這些理論分析賦予血肉。布古瓦花了幾百個晚上在街頭及快克站晃蕩,在那裡觀察藥頭和上癮者。他錄下他們的對話和人生故事、拜訪他們的家人、參加他們的派對或朋友聚會,他也訪談了那些快克藥頭的配偶、愛人、手足、母親、祖母,情況允許的話還有他們的父親。他以大量充滿細節的對話、極具爭議性的描繪,見證了人們的受苦,讓讀者不只停留在快克藥頭所面臨的結構性壓迫,而能真實有感地碰觸到這個邊緣社群裡,人們的「個體自主性、性別與家庭在這些經驗裡的核心位置」。
這本書不是關於快克,也不是關於用藥本身。當然,藥癮及物質濫用是形塑街頭日常生活形態最直接、也最殘酷的元素,但內城的物質濫用其實是一種病徵,存在於底下更深層的,是將人推向社會邊緣的各種動力。這本書記錄了這個過程,以及普里莫、凱薩、糖糖、雷伊⋯⋯這一個個書中主角如何在貧窮門檻邊緣掙扎著生存,並想要贏得尊嚴的生命故事。
「聚焦於結構通常會模糊一項事實:人是自身歷史積極的行動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受害者。民族誌的研究方法能解救出困在更巨大結構性力量中的『人質』,讓他們重新成為得以形塑自身未來的、一個個真實的『人』。……在我的紀錄中,都會窮人為了逃出、規避困住他們且造成隔離及邊緣化的結構,各自發展出一系列不同的策略,只是有些策略反而導致了自身的苦難。我之所以將這一切寫下來,是希望『人類學的書寫可以是一種抵抗的現場』,同時抱持社會科學家應該也能『面對權力』的信念。」
審訂
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得獎記錄
1995年,社會問題研究學會,萊特‧米爾斯獎(C. Wright Mills Award)
1997年,應用人類學學會,瑪格麗特・米德獎
名人推薦
方怡潔,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貧窮人的台北策展人
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卓浩右,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克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紐約東哈林區從事毒品買賣與地下經濟的波多黎各裔社群」這段話中的人與事,在閱讀完這本民族誌後將不再使人感到遙遠。無論身處何處,我們將因這些經驗與理解被繫起,一起面對同一場戰爭,一起追求同一種自由。──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貧窮人的台北策展人
在布古瓦的筆下,毒品與暴力根源於制度化的種族歧視與邊緣化,無法以化約的統計數字來表達。這本民族誌示範了兼具人道的熱血與冷靜批判的深度同理,記述那些看似離經叛道的生命,都有其掙扎與抵抗的理由,亦值得受到基本的尊重。──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
埃巴里歐位在紐約市,是一個以波多黎各裔為主的街坊,本書作者菲利普‧布古瓦來到紐約工作時選擇直接搬進這個街坊,在此娶妻、生子,將自己的生命經驗編織進埃巴里歐的脈動之中;他在生活與田野中結識了在地的街頭毒販,並由此展開了關於這個貧困街坊的非正式經濟研究。這本書以扎實綿密的田野經驗,反思人類學乃至於美國社會對於貧窮、毒品、公共生活等議題的理解,是非常精彩而值得一讀的民族誌。──卓浩右,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當年我們在課堂上閱讀關於貧窮與藥物的民族誌,討論這些作品描述的社會樣貌、理論意涵、實踐可能。我希望《尋找尊嚴》能夠召喚更多讀者進入我曾經體驗過的那個知性與感性都同樣澎湃衝擊的討論空間,讓更多人反思毒品文化、社會邊緣,乃至於社會不平等的議題,激發更多討論,創造更多改變未來的行動。——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布古瓦的《尋找尊嚴》是研究美國都市貧窮的民族誌巨著。他踏入鮮有學者涉足的田野地,勇於描繪各種令人掩面或避談的暴力、虐待或性侵場景,分析中時而展現同理,卻不諱言自己感受到的憤怒、厭惡與疑惑,深刻陪伴讀者看見邊緣人群積極尋求尊嚴的奮鬥、其中的掙扎、無奈與自我毀滅,以及這一切背後隱身的歷史因素及結構脈絡。──黃克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尋找尊嚴》是90年代以來針對毒品戰爭如何影響有色人種陽剛性建構最細膩的民族誌。作者透過對自身白人特權的解剖以及民族誌方法的反思,拒絕用暴力色情片的視角去稱頌街頭文化,而將結構的問題還原成真實且動人的故事。──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透過犀利又令人目不轉睛的手法,他為我們描繪出東哈林區的快克藥頭世界。一旦開始閱讀就無法把書放下。——威廉姆.朱利葉斯.威爾遜(William Julius Wilson)及傑埃瑟夫婦(Lewis P. and Linda L. Geyser),哈佛大學教授
令人讚嘆的田野調查……菲利普.布古瓦……他在東哈林區(又稱為埃巴里歐)的一棟私人公寓樓住了三年半,研究當地居民的文化、道德習俗、價值觀、行為模式,以及恐懼,他耐心與幾位藥頭集團成員建立起緊密關係,並透過觀察描繪出他們自己造成的各種傷口。——理查.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紐約時報》
這份令人震驚的民族誌研究描繪出西語哈林區中快克交易的血淋淋現實,作者布古瓦赤裸寫出在地球上最富裕的社會中有這樣一個脆弱角落,人們在集體毀滅中尋求個體尊嚴的努力。他對美國提出了有力的控訴,揭露這個國家的骯髒祕密:各種殘酷的不平等及政府對人民的忽視。面對美國夢的民族神話,這本書狠狠地拆穿了真相,暴露出美國夢的雙生子:達爾文主義式暴力帶來的真實噩夢。——華康德(Loic Wacquant),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法蘭西學院歐洲社會學中心
這本爆炸性的作品不是寫給溫婉讀者或心思敏弱之人。布古瓦發明出了一種新文類:這是一種「逼你直視」的人類學。哈囉,美國——在這個國度,「努力工作」的低薪快克藥頭做著他們唯一符合資格的工作,他們夢想進入合法就業體系,卻發現不得其門而入。布古瓦邀請讀者直接面對一種充滿暴力、恐怖,以及死亡的文化,這種文化離大都會博物館就只有幾個地鐵站……儘管布古瓦的如實描述極度殘酷,拒絕將醜惡面向消毒美化,也沒打算讓那些販賣快克的對象逃脫應負的責任,但在背景不停有槍聲響起的敘述過程中,讀者一邊讀著這些無情的人生故事,一邊很難去責怪這些到處挑釁攻擊的迷茫角色,因為他們也是美國無法兌現許諾之下的受害者。——南希.謝普-休斯(Nancy Scheper-Hughes),《沒有哭泣的死亡:巴西日常生活的暴力》(Death without Weeping: the violence of everyday life in Brazil)作者
菲利普.布古瓦的這本書非常令人不安,也推翻了人們對這個社會部門一直以來公認的看法。沒有其他紀錄能像此書一樣針對他們的生活方式進行結構式分析,同時精闢地結合了他們對自身處境的理解。——艾立克.沃爾夫(Eric R. Wolf),紐約市立大學人類學名譽教授
(此書)針對都會快克現場提供了最貼身觀察的描述。那不是個迷人的世界,而布古瓦在聆聽集體輪姦作為青少年成年禮的故事、看見母親推著嬰兒車走進快克販賣站,並目睹他們將縝密計畫過的暴力行為當作可操作的商業手段時,也毫不猶豫地表現出厭惡的態度。然而在此同時,布古瓦嘗試去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根源……非常令人驚豔的紀錄。——邁可.麥辛(Michael Massing),《紐約書評》
《尋找尊嚴》……將這些快克販賣者的生活放到燦亮的聚光燈下。布古瓦的這本作品生猛又犀利,其中針對排除性經濟體系所傳遞出來的訊息,一定會動搖外界對內城藥物交易的觀感。對內城藥物交易的殘酷真相有興趣的人都該找《尋找尊嚴》來看看。——葛雷格.唐納森(Greg Donaldson),《華盛頓郵報》
強而有力又令人揪心,這本書會讓人大開眼界。——《科克斯書評》
此書的美好之處,在於作者和因為經濟因素被迫住在貧民窟的人們之間,進行了學術心靈與自然官能智慧之間的交流。菲利普將街頭嚴酷現實的兩個面向組織在一起……對於所有想知道更多的人而言,《尋找尊嚴》是必讀的作品。——皮里.湯瑪斯(Piri Thomas),詩人、《走在險惡街頭》(Down These Mean Streets)作者
布古瓦和幾位沒沒無名的藥頭相處了數百個晚上,他們大多是新波多黎各人,而在他們因為嗑藥亢奮起來,擺脫了每日拖磨他們的痛苦時,他記錄下了他們關於工作、政治、性、物質濫用及時尚風格的見解……這些快克藥頭的談話內容儘管下流、可怖,而且常常是興之所至,但也同時辛辣又活潑,就連昆丁.塔倫提諾看了都會自嘆弗如。——亞當.夏茲(Adam Shatz),《國家》雜誌
這個國家的城市中有許多問題極度嚴重的區域,而關於長久肆虐其中的複雜社會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本新書會提供豐富、深入、有趣,甚至是令人興奮的新觀點。菲利普.布古瓦的書就做到了這件事。——瑪喬麗.瓦爾布朗恩(Marjorie Valbrun),《費城詢問報》
親暱又令人不安地描繪出一個另類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快克交易及使用快克的少數人稱霸了公共空間……作者並沒有免除這些人的責任,但仍以非常有說服力的結論指出,藥物只是問題的徵象而非根源,真正的問題還是階級和族群的「隔離」。——《出版者週刊》
(此書)的作者和紐約埃巴里歐的波多黎各快克藥頭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對話,他將這些對話和流行媒體報導交錯剪裁在一起,加入學術研究針對灰色經濟及移民社群的研究,另外還插入許多資訊性強但不顯唐突的數據……對布古瓦來說,藥頭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工作技能,畢竟他們自行運作的複雜系統中就牽涉到行銷、資源分配,還有人際關係,他們缺乏的是「文化資本」,也就是讀寫能力、應對城市機構運作邏輯的悟性,又或者是在街頭及白領世界中轉換的能力。——卡洛琳娜.岡薩雷斯(Carolina Gonzalez),《舊金山海灣衛報》
蔡依林气得直跳脚林志玲也是哭了一个礼拜: 雖然布古瓦在這本書中並未特別深入地針對性與性別來進行理論創建,但全書的主軸一直緊密地貼合著波多黎各男子氣概、後殖民父權及厭女的深層心靈結構,就連女性自身的視角也高度內化了仇女的意識。
公主之死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公主之死
7.9 (12 个评分) 作者: 李贞德 重庆出版社 2023 - 1
《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儒家化”或“父权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风骚与艳情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风骚与艳情
作者: 康正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8
本书上自先秦,下迄清季,全面讨论了古典诗词中与女性相关的作品和批判理论,风骚精神和艳情趣味两大源流对立、融和的趋势则是贯串其间的主线。书中特别分析了政治与爱情、文人与女性、诗歌与音乐的复杂关系,同时对现代批评所关注的读者反应和女权主义理论在古典诗词研究中的运用也做了适当的尝试。该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既可对普通读者欣赏古典诗词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妇女文学的研究开辟了另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摘自本书
Strangers in the Family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Guo-Quan Seng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23 - 11
In Strangers in the Family, Guo-Quan Seng provides a gendered history of settler Chinese community formation in Indonesia during the Dutch colonial period (1816–1942). At the heart of this story lies the creolization of patrilineal Confucian marital and familial norms to the colonial legal, moral, and sexual conditions of urban Java. Departing from male-centered narratives of O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Strangers in the Family tells the history of community- 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who were subordinate to, and alienated from, full Chinese selfhood. From native concubines and mothers, creole Chinese daughters, and wives and matriarchs, to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olonial-educated feminists, Seng showcases women's moral agency as they negotiated, manipulated, and debated men in positions of authority over their rights in marriage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In dialogue with critical studies of colonial Eurasian intimacies, this book explores Asian-centered inter-ethnic patterns of intimate encounters. It shows how contestations over women's place in marriage and in society were formative of a Chinese racial identity in colonial Indonesia.
The Future Is Feminist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Sara Rahnam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23 - 12
The Future Is Feminist by Sara Rahnama offers a closer look at a pivotal moment in Algerian history when Algerians looked to feminism as a path out of the stifling realities of French colonial rule. Algerian people focused outward to developments in the Middle East, looking critically at their own society and with new eyes to Islamic tradition. In doing so, they reordered the world on their own terms—pushing back against French colonial claims about Islam's inherent misogyny. Rahnama describes how Algerians took inspiration from Middle Eastern developments in women's rights. Empowered by the Muslim reform movement sweeping the region, they read Islamic knowledge with new eyes, even calling Muhammad "the first Arab feminist." They compared the blossoming women's rights movements across the Middle East and this history of Islam's feminist potential to the stifled position of Algerian women, who suffered from limited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respectable work. Local dynamics also shaped these discussions, including the recent entry of thousands of Algerian women into the workforce as domestic workers in European settler homes. While Algerian people disagreed about whether Algeria's future should be colonial or independent, they agreed that women's advancement would offer a path forward for Muslim society toward a more prosperous future. Through its use of Arabic-language sources alongside French ones, The Future Is Feminist moves beyond Algeria's colonial relationship to France to illuminate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Middle East.
Violent Intimacies [图书]
作者: Aslı Zengi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4 - 2
In Violent Intimacies, Aslı Zengin traces how trans people in Turkey creatively negotiate and resist everyday cisheteronormative violence. Drawing on the history and ethnography of the trans communal life in Istanbul, Zengin develops an understanding of cisheteronormative violence that expands beyond sex, gender and sexuality. She shows how cisheteronormativity forms a connective tissue among neoliberal governmentality, biopolitical and necropolitical regimes, nationalist religiosity and authoritarian management of social difference. As much as trans people are shaped by these processes, they also transform them in intimate ways. Transness in Turkey provides an insightful site for developing new perspectives on statecraft, securitization and surveillance, family and kin-making, urban geography, and political life. Zengin offers the concept of violent intimacies to theorize this entangled world of the trans everyday where violence and intimacy are co-constitutive. Violent intimacies emerge from trans people’s everyday interactions with the police, religiou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street life, family and kinship, and trans femicides and funerals. The dynamic of violent intimacies prompts new understandings of violence and intimacy and the world-making struggles of trans people in a Middle Eastern context.
Sexuality and the Rise of China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Travis S. K. Kong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3 - 05
In Sexuality and the Rise of China Travis S. K. Kong examines the changing meanings of same-sex identities, communities, and cultures for young Chinese gay men in contemporary Hong Kong,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Drawing on ninety life stories, Kong’s transnational queer sociological approach shows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personal biography and the dramatically changing social institutions in these three societies. Kong conceptualizes coming out as rel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queer/tongzhi community and commons as an affective, imaginative means of connecting, governed by homonormative masculinity. He shows how monogamy is a form of cruel optimism and envisions state and sexuality intertwining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homonationalism in each location. Tracing the alternately diverging and converging paths of being young, "Chinese," gay, and male, Kong reveals how both Western and emerging inter- and intra- Asian queer cultures shape queer/tongzhi experiences. Most significantly, at this historical junc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rise of China, Kong criticizes the globalization of sexuality by emphasizing inter-Asia modeling, referencing, and solidarities and debunks the essentializing myth of Chineseness, thereby decolonizing Western sexual knowledge and demonstrating the differential meanings of Chineseness/queerness across the Sinophone world.
蔡依林气得直跳脚林志玲也是哭了一个礼拜: 借用好友的话,“能让我了解一些东西,但未必多深”。“他不是做理论的,所以用理论的时候有很强的西方中心色彩”,于是一边实证/分析/数据去殖民/provincialize the Western一边理论继续殖民/Wester- centralism左右互博。真的有必要刻意提出一个transnational queer sociology吗?实在没看出来必要性在哪里,也不觉得这个框架有多groundbreaking和inspiring。其他问题:八字写成bazhi;善良风俗为什么英文是shangliangfengsu;对straight-­acting理解为窄化的、本质主义的cis-­gender;对形婚的定义执着于男同和女同的组合;简中文献只有魏伟没有王晴锋很遗憾。
创建日期: 2022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