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头轨迹

『飛鳥與魚』

『飛鳥與魚』 @zhimoshang

7 本书  

2022 年起。

一個大童話:我在中國的四十年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博客來
作者: 遇羅錦 晨鐘書局 2009 - 1


  時值海內外華人及各界人士對中共建政60年歷史的質對、審視、批判漸趨全面展開之際,獨立中文筆會 自由寫作委員會於3月8日與《北京之春》雜誌社、晨鐘書局在美國紐約連袂舉行「遇羅錦《一個大童話》新書首發暨遇羅克蒙難39週年紀念座談會」,向讀者及文革受害者、見證者,介紹遇羅錦的新書 ,一起共同緬懷在中共政權暴力統治下犧牲受難的遇羅克烈士。
  1966年文革紅八月,25歲的北京徒工遇羅克寫下長文《出身論》,一個"黑五類"家庭出身的青年,用自己的思想和文字, 竟然在當時就造成了震動全國的效應。1968年1月,遇羅克被捕入獄。1970年3月5日,遇羅克被中共當局以"現行反革命"的罪名殺害,年僅27歲。
  二十年後,遇羅克的妹妹遇羅錦完成了這部傳記小說《一個大童話》。可以這一本書寫盡了她在中國度過的前半生。遇羅錦說:"我畢生只寫這一本書。殘酷的專制暴政無情地擊碎了他們原有的人生理想,給他們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巨大苦難與傷痛。這就刺激那顆不甘屈服的心靈涌起一種強烈的衝動:寫下來,把自己經歷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寫下來,讓自己的苦難生涯成為一本書,所以他們畢生只有一本書。  
  據該書封底的醒目介紹:「全書重點只寫兩個人:哥哥,在政治上被判了死刑;妹妹,在道德上被判了 死刑。」這一對兄妹、一個家庭的命運悲劇,將近30年前曾經轟動中國,隨之也在整個大陸被強令沉默 ,如今在中文世界重新浮出水面,成為當下共和國60年祭(1949-2009)繞不開的話題!  作者簡介 
遇羅錦
  消失公眾視野已久的作家遇羅錦,隱居德國小鎮,20年磨一劍,重出江湖--《一個大童話》是她 一年多來修刪、增補、編訂、數易其稿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這部傳記作品把讀者帶回1949年後中國人 經受的銘心刻骨的坎坷歷程:從一個家庭的苦難命運伸展開去,親情與愛情,忠誠與背叛,良知與慾望 ,理想與追求,由一個女性自幼及長的成長史,一個女性對親人和家庭、對離奇社會的目擊、體驗與反 思中,得到洞察和見證;洋洋六十萬言的自述與吐露真相,勇敢張揚個性和自由,繼續重申自我價值確 立的普世意義,終也還作者因其數次結婚、離婚遭遇而被當局誣為「墮落的女人」以一個公道和清白。
  作者昭告讀者: 「這是一本人人都罵的書--中共罵、家人罵、朋友罵、漢學家罵……中共罵它揭陰私 ,家人罵它不公平,朋友罵它太無情,漢學家罵它『怎能那樣寫你父母』 」「如今,這沉寂了20年之後 ,是想招來更多的罵聲。罵,是最動聽的音樂。」

『飛鳥與魚』: 2022 年 1 月:看完这本书发现之前看的《遇罗克遗作与回忆》的回忆部分大部分出自遇罗锦这本自传,不仅仅是书中选摘自本书的遇罗锦的《乾坤特重我头轻》,其他人的回忆也是作者为了写这本纪念哥哥的书去联系的。写这本书也是她绝望想自杀时支撑她活下来的最大动力。 读这本书最初当然是因为她是遇罗克的妹妹,但读下来令我难过的不仅仅是她文字中呈现出来的遇罗克可贵的品质,还有遇罗锦面临不得不随便找个人结婚落户和内心始终想要追求爱情之间的冲突,为此每一次她都很勇敢,但是第一个让她决心的离婚的男人懦弱地听从了母亲离开她的要求;第二个让她重新燃起爱火的男人在背地里使了许多手段让她成了官媒报道的“堕落的女人”。她在书中说“不少人写了自己的受难史,却不在性生活上触及。彷彿,书中的生活一切都不正常,唯独性生活上永远正常。”她坦言自己有性障碍,因为在她不懂男女之事的时候丈夫在新婚之夜非常暴力地侵占了她。她分析当局性教育的缺乏以及这造成了她一直以来对男性生殖器的厌恶。 遇罗锦结婚以后家庭对她的伤害和不理解出乎我的意料。她确实在第一段婚姻中承受了严重的家暴,但家人无法理解她嫁人的选择,她认为的牺牲婚姻为全家落户找出路并没有得到理解和感激。最后她称之为“北大荒的闹剧”。随后她的结婚又离婚更是让家人觉得难堪。一方面遇罗锦小时候读过很多书,我认为她是有一点女性意识的,至少她一直都想追求有爱情的婚姻,另一方面她很正直,“只要不粉饰,就永远能翻身。”做个正直的人是哥哥留给她美好的品质之一,所以她不屑于偷情,既然过不下去了就应该离婚,既然相爱就应该追求合法的关系,这是她的逻辑。 原来遇罗克是被摘除了眼角膜的,为此抵了枪毙的子弹费。(52.26 万字)
米德尔马契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Middlemarch
9.3 (30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爱略特 译者: 项星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文学评论家F. R. 利维斯
『飛鳥與魚』: 2022年2月:《米德尔马契》主要还是作为婚姻主题呈现,多萝西娅爱情和婚姻的破灭、利德盖特事业的挫折,起初这两位都是投入十足的热情来经营婚姻或者事业,但是他们都在挫折中成长了起来。特别喜欢笔墨不多的玛丽,她的选择和威尔有相似之处,即心中有所爱,也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出奔赴的选择。小说网状叙事,令我惊讶的是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原本是两个故事,但作者通过处理写成了一个故事。我的关注点一直停留在叙述和议论的交换进行,不仅用场景和细节表现人物,还用议论和背景交待辅以加深理解。艾略特研究者对于首卷语格言警句的解读(构建超文本和互文)完全读不出来,导读都被我直接跳过。结合现实面对战争和无法解救的女人摘录一句话:我们活在世上,想到别人的痛苦,那种心如刀割的痛苦,只要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71.3万)
约翰·克里斯朵夫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许渊冲 2021 - 6
▷名家名译|经典插图版,充皮纸封面,精美函套,极具收藏价值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花费20年写就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一部气势磅礴的音乐史诗 |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纽约时报》评为“世界经典长篇名著” |教育部推荐阅读书目 |央视《朗读者》首期开读书目
————————
【内容简介】
值许渊冲先生百岁诞辰之际,推出全新《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插图纪念珍藏版。
其中,《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罗曼·罗兰凭借这一作品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全书共十卷,分为四册。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音乐天才与自我,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位德国音乐家在艺术斗争过程中人生演变的历程。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离开小镇到巴黎闯荡,作品不被理解,爱情屡次受挫,生活日益拮据,但是凭借着对音乐的执着和对生活的乐观,他在磨难中找到了生命的宁静,犹如一条河流涌入了广阔深遂的汪洋大海。
————————
【名人及媒体推荐】
颂扬他文学作品中高尚的理想主义,以及他在描述不同类型的人物时表达出的同情心和对真理的热爱。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爱德蒙·高斯
诗歌、音乐、科学的三位一体与法、德、意文化三位一体的交融在罗兰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茨威格
人生是空的,但当然有救。因为在其开始之时并非完全空空如也。而是我们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无所不用其极地将其磨损以至彻底掏空。至于如何辛苦、磨损,请去阅读罗曼·罗兰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切都写在那里。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我们尤须牢记的是,切不可狭义的把《约翰·克里斯朵夫》单看作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的传记。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
——傅雷
……《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很多外国的经典名著是在部队站岗的三年间读的,这三年的阅读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也了解了更多世界文学知识。
——莫言
一旦我意志消沉的时候就会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可以说是我的励志书。
——严歌苓
失利了,去看看《约翰·克里斯朵夫》,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大的挫折和坎坷,才会有所成就?
——董卿
每次只要能在那小屋里读一会,我就觉得浑身是劲,天塌下来我都能把它顶住。这世上什么都阻碍不了我前进的步伐。这本书就是《约翰·克里斯朵夫》。
——毕飞宇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心灵《圣经》一样,它把我从一个灰暗的时期带出来。
——熊培云
我一翻开这套书,就再也放不下去了,心咚咚咚地跳个不停。那是上高中以后真正废寝忘食连续读完的一部书。
——王强
『飛鳥與魚』: 2022年3月:原来这本写了有十年,并且不同的人物分别构思于不同时期。如果说《米德尔马契》是网状叙事,那这本就相对线性很多。书中出现的人物是在克里斯多夫成长和经历的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并且很多人人物并不仅限于三言两语介绍为何人,而是从配角的家庭出身详细介绍人物的性格/品格(篇幅上贡献不少)。此外则是作者通过对克里斯多夫在文艺圈/音乐圈/上流社交圈的经历,书写了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说好听是真实写照,说直白是吐槽(第二册开始有源源不断之感),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情节上最终塑造的是克里斯多夫的形象,用作者的原画说是:他死了一百次还会复活,他永远战斗,一直是“全世界英勇斗争,受苦受难取得胜利的自由男女”的兄弟。小说对爱情和友情的书写不是我以往理解的那种典型,很包容很多元。(117.5万)
源氏物语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源氏物語
8.6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紫式部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登峰之作,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书共百万余字,涉及三代人的生活,历时七十余载,出场人物多达四百多位。小说主要以源氏及其子薰君的故事为核心,讲述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与众多女性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揭示平安时代(相当于我国的北宋时期)日本皇族和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素有“日本的《红楼梦》”的美誉;从体裁看,该书又像我国唐代的传奇或宋代的话本。全书行文典雅,极具散文的韵味。
『飛鳥與魚』: 2022 年 4 月:首先,不喜欢这个故事;其次,如果不是翻译通俗典雅,可能看个开头就放弃了。 光源氏各种幽会,其实是访妻制的表现。在“访妻婚”百科介绍中写着这种婚姻制度中的“女性在婚姻生活方面拥有跟男性一样的选择权与自主性”,但在我看来这种只有等待被选择,甚至关键时刻无法拒绝的选择,没有什么自主性可言。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只有在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深夜出门选择和谁幽会才算一样。小说中的男性大多把女人当做附属品,因为某某女子条件不错,长相佳或家世优,自己不能得到而让某某得了去是觉得可惜的。婚姻多数也是出于男女双方家族得到政治利益考虑,并不着眼于某个人未来能获得的地位,当前的更重要。 虽然不断告诉自己难免有时代限制,但还是很不适。十几岁的光源氏可以等十岁的若紫长大成人,结为夫妻。四十岁的光源氏也可以娶十四五岁的三公主。又或者睡了夕颜之后,仍然想睡她的女儿玉髪。女人常常因为曾经做错的事儿选择出家为尼,甚至生病去世,男人伤心一下继续搞事业和其他女人。权力更迭隐藏于情感故事之后,所以这本小说更多的是消遣用途。 看不到道德批判,同劝善惩恶,“知物哀”大概就是感受作者描写的,认可她描写的“美”,认可她描写的“色”,而不带有道德批判,仅仅出于解闷消遣来进行阅读。 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文学作品中的乱伦母题、俄狄浦斯情结(光源氏&藤壶)(版权页无字数,约 120 万)
茶叶与帝国 [图书] 豆瓣
A Thirst for Empire: How Tea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美] 埃丽卡·拉帕波特 译者: 宋世锋 2022 - 1
以茶叶为核心书写全球史,凸显茶叶帝国缔造者的恐惧、幻想和渴望。
茶叶构建了日不落帝国,承载了数百年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宏大叙事。
★所获奖项
2018年食品与社会研究协会图书奖联合获奖作品
2018年美食家世界食谱大奖获奖作品
2018年杰里•本特利奖世界史类图书奖获奖作品
2018年太平洋海岸英国研究会议图书奖获奖作品
★内容简介
茶叶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几个世纪以来,种植、销售茶叶所带来的收益为战争提供了资金,推动了殖民活动,而茶叶的栽种也在土地使用、劳动力制度、市场运作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至今尚存。本书以历史的眼光深入审视了男男女女是如何通过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茶产业来改变全球的口味和习惯的。
作者埃丽卡•拉帕波特在本书中指出,17—20世纪,茶产业与大英帝国的边界是重叠的,但从未完全一致。她还强调了使大英帝国能够主导但从未完全控制全球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她还深入研究了欧洲人是如何接受、挪用和改变中国茶文化,以在英国及其他全球市场建立广泛的茶叶需求,并在南亚和非洲建立种植园经济的。茶产业是最早的殖民产业之一,商人、种植者、推广者和零售商利用帝国资源为全球广告和政治游说买单。茶叶激发出的商业模式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对理解政治和宣传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至关重要。
★编辑推荐
◎生动描述了中英两国围绕茶叶贸易而导致的紧张关系,甚而爆发了鸦片战争,之后又详细讲述了中国茶叶是如何被吸收并同化到英帝国的文化和经济中。
◎运用丰富的档案资料,深入探索了阿萨姆和锡兰的茶叶生产商如何克服困难去寻找和维护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尤为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批专业宣传家是如何推广茶叶的。
英国人喝茶加糖和牛奶的习惯从哪来的?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大西洋两岸的消费者为何开始厌倦绿茶而青睐红茶?为何茶叶成为南非人心目中的历史版图的一部分?为何美国人最喜欢的茶饮料是冰茶?
◎考查了“解殖民化”对于茶产业和茶叶消费文化的深刻影响。茶叶帝国走向衰落,茶叶不再被定义为一种帝国商品,而是一种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全球性产业。
★媒体推荐
本书从伦敦的咖啡馆写到阿萨姆闷热的种植园,再写到麦迪逊大街的广告公司……研究得透彻,叙述得迷人。
——《出版人周刊》
本书做了细致的研究,展示了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档案资料,用以说明早在“全球化”一词出现之前,产品的跨境流通如何将世界编织到一起……拉帕波特的作品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意义。
——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华尔街日报》
拉帕波特权威地讲述了茶叶和饮茶文化如何影响了大英帝国及受英国影响的世界的宏大历史……她对这些年来茶叶的推销方法的描述极为引人入胜。
——文思淼(Simon Winchester),《纽约时报书评》
『飛鳥與魚』: 2022年5月:看完了但又什么都没记住又一本,不知道是我对茶的发展史不了解所致,还是确实写的太细碎。每一章总结认真看看也可以了。 茶叶、酒、咖啡、可口可乐互为竞品,茶叶帝国形成之前一波人要禁酒,解殖民化过程中,浪潮退去,青年人都去喝咖啡可乐了,茶叶产业逐渐衰弱。 茶叶产业的形成是一个被引导的过程,因为茶能提神,替代酒,能让工人更好被管理。喝茶的人多了但又不想进口受制于人(中国),于是要发展自己的茶园(殖民地),同时还要污名化中国茶。 看看百年前的人喝茶也是被操纵的嘛,国家想让你喝茶了就宣传它好,不想让你喝就加税,想让你喝这个国家的茶就做宣传,围绕茶产业,种植园主、经销商、零售店主、政府都盯着消费者的钱包。茶叶太贵了、税太高了,不管是消费者还是零售商还是要抗议嘛。 比较了原著,删了好几个图,原汁原味不好吗?(50.3万)
丰乳肥臀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丰乳肥臀
8.7 (2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他的想象力丰富,又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他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任何人要是想谈论中国,都应该先去读莫言的书,我认为他可以和福克纳平起平*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莫言先生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委会
*《丰乳肥臀》描写的世界,是从抗日战争开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性”和“生”剧烈冲突的世界,同时又是联系着无数“死”的世界。与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相比,这部小说更关注以往被人忽视的民众世界。——日本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
*《丰乳肥臀》是这些年所读之书中最具压倒性印象的一本。故事与《铁皮鼓》相似,意境与《恶童日记》相似,那种中国式的无政府状态在日本文学中是没法相比较的。——日本著名评论家鹿岛茂
*这是一部严肃的、诚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是莫言小说的突破,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突破。——著名作家汪曾祺
*我欣赏此作所保持的莫言一贯的泥沙俱下的激情,这种激情中有金子的闪光,有对民族、人类、社会的宽阔的审视角度,尤其众多的女性形象所投注的母子之爱,这种爱经过变形、夸张,但仍然是有深度的,富有诗意的。——著名作家苏童
《丰乳肥臀》是莫言1995年创作的一部波澜壮阔的民间“史诗性”大书。它记录了一位饱经苦难的母亲和她的八个子女构成的庞大家族:母亲用奶水喂养女儿和女儿们的子女,在战乱中保护孩子们避难、逃荒。女儿们跟着她们爱上的男人加入不同的政治势力,于是20世纪中国的疯癫岁月便在这个庞大 家族的内部投射出角逐与厮杀、亲情与背叛、牺牲与冷漠、荣耀与耻辱。大起大落之下,母亲始终如坚硬的河床承受着一切,保护着一切,见证了战争与饥饿,也见证了荒唐与挥霍……
莫言以一贯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东方超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又涂满神秘色彩的乡村图景。在这里,爱与欲、生与死、鲜血与肉体、饥渴与奢侈,都以超自然的能量爆发出来。而位于图画中心的,却是那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也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母亲。
『飛鳥與魚』: 2022 年 6 月:含乳量太高,非常不适:上官金童的“我”令我作呕。 故事放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是看到主要的运动,无非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波人来了又被另一波人打到,受苦受难的始终是老百姓。但还是有一些人因为一些幸运的因素,被权利宠幸一时,遂忘却自己的根底。 莫言的写作手法和对母亲这个角色的刻画很难不把其与《百年孤独》联系起来,魔幻现实的成分有之,但本土化得有点怪异,个人不太喜欢。其次结合历史现实反复太多,过于波折,后阶段读得有点乏味。虽然众女出自不同的根源,女大不中留,但个人命运上,姐妹亲情完全被抹去。连接这个大家庭的是上官鲁氏的存在,这种连接是建立在不断吸食她付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她的一生就是在带孩子,养育子辈和孙辈。“乳”和“臀”在此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条件,大概就是指这个家族容易发(P365)(56.5 万)
危险的愉悦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7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贺萧 译者: 韩敏中 / 盛宁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7
《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危险的愉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飛鳥與魚』: 2022 年 6 月:第一章结束作者用两页篇幅概括了整本书的结构框架和每个章节着重讲述的内容,是比较好的导读。读下来觉得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嫖娼部分,而不是禁娼。换句话说,作者通过指南书对妓院规制的介绍,可以作为清代狭邪小说的阅读基础。作者也提出了史料中对于妓女避孕、生育等缺少记录,做娼妓确实是一种劳动。官方提出禁娼,把妓女当做受害者位置,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妓女都是被迫卖淫,特别是到了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来钱快成了卖淫的很大一个原因。 记录:P441 卖淫女在社会上永远被当做卖淫女,而且只当做卖淫女,而嫖客一旦结束商品性交易,就回到了别的社会位置上。P420 王安忆说妓女中的很多人是女人里最有野心的人。P409 卖淫女对作家陆星儿说,不得已同自己不爱的丈夫睡觉——所以这样又有什么不同。(有点难(55.3 万)
创建日期: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