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nch Literature(Chinese)
惡之華 [图书] 豆瓣
Les Fleurs du Mal
作者:
波特萊爾
译者:
杜國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2
- 2
《惡之華》──法國象徵主義詩人波特萊爾的不朽傑作
對20世紀現代詩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名著
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曾為之傾倒自嘆:「人生不如波特萊爾的一行詩」。
法國大文豪雨果給波特萊爾的《惡之花》的贊語:「你向藝術的天空,擲去了一道攝人的光芒,創造了新的顫慄。」
這本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以及作者死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僅以一本詩集,波特萊爾創造出新的戰慄,給與藝術的天空一種異色的光芒,而在世界的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下,得過許多翻譯獎且兼具詩人學者身分的杜國清獻上這本一生致力精心翻譯的世界名著。
這個新版,除了波特萊爾一生詩創作的全譯之外,附錄有譯者的四篇文章﹕「波特萊爾與《惡之華》」簡介、「致波特萊爾」詩、「波特萊爾與我」散文、闡述象徵主義詩觀的「萬物照應.東西交輝」論文,以及「波特萊爾年譜」,全面深入詩人詩作的靈魂深處。配有波特萊爾相關歷史圖片;全書新製插畫,試圖捕捉詩作中哀愁靈魂的憧憬與憂鬱,幫助讀者更貼近詩人與詩作。
杜教授以對波特萊爾與《惡之華》的了解,談論詩人心中的「惡」與「花」,以及他一生追尋的「詩」與「美」的特質,正如譯者杜國清教授所了解、在「致波特萊爾」一詩中所透露:
你的倦怠 來自愛與美的追尋
你愛的美 那明媚的眼眸
神魔合一 同時具有
致命的魅力與無限暴虐
使你在狂喜的瞬間 欲求毀滅
你愛的美 不管來自天上或地獄
不論來自上帝或惡魔
純粹的愛 無畏 無悔
只要能使你 一時迷醉
脫離 這個醜惡的世界
《惡之華》是詩人的精神在善惡衝突中迸出的火花,也是受苦的靈魂綻放出的病弱花朵,散發著不吉的冷香,更是背叛神的逆子,在「失樂園」裡徬徨、悔恨的心路歷程和良心掙扎的紀錄。
對20世紀現代詩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名著
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曾為之傾倒自嘆:「人生不如波特萊爾的一行詩」。
法國大文豪雨果給波特萊爾的《惡之花》的贊語:「你向藝術的天空,擲去了一道攝人的光芒,創造了新的顫慄。」
這本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以及作者死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僅以一本詩集,波特萊爾創造出新的戰慄,給與藝術的天空一種異色的光芒,而在世界的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下,得過許多翻譯獎且兼具詩人學者身分的杜國清獻上這本一生致力精心翻譯的世界名著。
這個新版,除了波特萊爾一生詩創作的全譯之外,附錄有譯者的四篇文章﹕「波特萊爾與《惡之華》」簡介、「致波特萊爾」詩、「波特萊爾與我」散文、闡述象徵主義詩觀的「萬物照應.東西交輝」論文,以及「波特萊爾年譜」,全面深入詩人詩作的靈魂深處。配有波特萊爾相關歷史圖片;全書新製插畫,試圖捕捉詩作中哀愁靈魂的憧憬與憂鬱,幫助讀者更貼近詩人與詩作。
杜教授以對波特萊爾與《惡之華》的了解,談論詩人心中的「惡」與「花」,以及他一生追尋的「詩」與「美」的特質,正如譯者杜國清教授所了解、在「致波特萊爾」一詩中所透露:
你的倦怠 來自愛與美的追尋
你愛的美 那明媚的眼眸
神魔合一 同時具有
致命的魅力與無限暴虐
使你在狂喜的瞬間 欲求毀滅
你愛的美 不管來自天上或地獄
不論來自上帝或惡魔
純粹的愛 無畏 無悔
只要能使你 一時迷醉
脫離 這個醜惡的世界
《惡之華》是詩人的精神在善惡衝突中迸出的火花,也是受苦的靈魂綻放出的病弱花朵,散發著不吉的冷香,更是背叛神的逆子,在「失樂園」裡徬徨、悔恨的心路歷程和良心掙扎的紀錄。
眼泪 [图书] 豆瓣
Les Larmes
作者:
[法国] 帕斯卡·基尼亚尔
译者:
王明睿
【编辑推荐】
★ 本书是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游荡的影子》《罗马阳台》作者、法国文坛备受推崇的当代大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力作,荣获2017年安德烈•纪德文学奖。在这部形式新颖独特的小说中,基尼亚尔不仅讲述了法语语言的发端,更是回溯了一个文明的起源。作者在其中穿插了各类叙事、传奇和逸事,让读者和他一道进行了一次令人眩晕的逆流之行,追溯到法语的诞生地,甚至追溯到没有语言的世界,让人沉浸在一场壮美的梦境里。
★《世界文学》前主编余中先、翻译家黄荭、作家薛忆沩联袂推荐。
=======================
【内容介绍】
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第一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作者从这段历史挖掘素材,描写了查理大帝的两个孙子、私生的王子——孪生兄弟尼哈与哈尼截然相反的命运。哥哥尼哈是秃头查理的史官,是签署誓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的人生高光,是成为第一个用法语书写的人,是担任法语的接生婆。弟弟哈尼则只身一人策马而去,如同这个世界的幽灵一般寻找着一张女性面孔。这张面孔的主人是世间万物的母亲,哈尼想找到她,进而找到自己的源头。哥哥尼哈见证了法语文明的诞生,弟弟哈尼则想找到孕育这种文明的母亲。书名“眼泪”,既代表了法语诞生时令人激动不已的场景,也蕴含着哈尼意欲寻找文明之源而不得的悲伤。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是谁书写了第一部用法语写的作品?你读了这本书就会知道。基尼亚尔写了这一本书,不是要让你去流泪的吗?
从拉丁语到法语,人们在页面中见证了多少风景!
——余中先(文学翻译者、评论者、教授者,《世界文学》前主编)
一曲讴歌法语和欧洲诞生的武功歌。
基尼亚尔用他独特的断章写作,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历史迷雾中的拼图游戏。
——黄荭(学者、翻译家)
“文”与“学”的融合,“情”与“理”的交汇,“诗”与“思”的缠绕……这是我衡量大作品的尺度,也是我辨认大作家的标准。将近二十年前的一个雪夜,我第一次走进蒙特利尔最有品位的那家法语书店。在靠近入口处的展台上,并列的三本出自同一位作者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不是因为出版社的名声如雷贯耳,而是因为作者的名字对我完全陌生)。我信手翻开其中的一本,立刻就被字里行间那优雅的融合、从容的交汇和绚丽的缠绕牢牢地抓住……这神奇的相遇至今都令我激动。基尼亚尔是善用诗情、哲理和史迹不断烹制大作品的大作家。阅读这些大作品,读者享受的是崇高的文学;阅读这位大作家,读者见证的是文学的崇高。
——薛忆沩(作家、学者)
诺曼底人和撒拉逊人入侵,中世纪法兰西诞生。但法语是如何诞生的?
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一份协议,也就是第一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它奇迹般的“偶然出现”给作者提供了思考的素材,这思考不仅涉及欧洲的历史,也关涉他始终都思考的对象——语言的本质与先前之物的关系:“法语从拉丁语而来,如同孩子从母亲的性器官而来。”
——《法国评论》
★ 本书是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游荡的影子》《罗马阳台》作者、法国文坛备受推崇的当代大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力作,荣获2017年安德烈•纪德文学奖。在这部形式新颖独特的小说中,基尼亚尔不仅讲述了法语语言的发端,更是回溯了一个文明的起源。作者在其中穿插了各类叙事、传奇和逸事,让读者和他一道进行了一次令人眩晕的逆流之行,追溯到法语的诞生地,甚至追溯到没有语言的世界,让人沉浸在一场壮美的梦境里。
★《世界文学》前主编余中先、翻译家黄荭、作家薛忆沩联袂推荐。
=======================
【内容介绍】
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第一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作者从这段历史挖掘素材,描写了查理大帝的两个孙子、私生的王子——孪生兄弟尼哈与哈尼截然相反的命运。哥哥尼哈是秃头查理的史官,是签署誓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的人生高光,是成为第一个用法语书写的人,是担任法语的接生婆。弟弟哈尼则只身一人策马而去,如同这个世界的幽灵一般寻找着一张女性面孔。这张面孔的主人是世间万物的母亲,哈尼想找到她,进而找到自己的源头。哥哥尼哈见证了法语文明的诞生,弟弟哈尼则想找到孕育这种文明的母亲。书名“眼泪”,既代表了法语诞生时令人激动不已的场景,也蕴含着哈尼意欲寻找文明之源而不得的悲伤。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是谁书写了第一部用法语写的作品?你读了这本书就会知道。基尼亚尔写了这一本书,不是要让你去流泪的吗?
从拉丁语到法语,人们在页面中见证了多少风景!
——余中先(文学翻译者、评论者、教授者,《世界文学》前主编)
一曲讴歌法语和欧洲诞生的武功歌。
基尼亚尔用他独特的断章写作,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历史迷雾中的拼图游戏。
——黄荭(学者、翻译家)
“文”与“学”的融合,“情”与“理”的交汇,“诗”与“思”的缠绕……这是我衡量大作品的尺度,也是我辨认大作家的标准。将近二十年前的一个雪夜,我第一次走进蒙特利尔最有品位的那家法语书店。在靠近入口处的展台上,并列的三本出自同一位作者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不是因为出版社的名声如雷贯耳,而是因为作者的名字对我完全陌生)。我信手翻开其中的一本,立刻就被字里行间那优雅的融合、从容的交汇和绚丽的缠绕牢牢地抓住……这神奇的相遇至今都令我激动。基尼亚尔是善用诗情、哲理和史迹不断烹制大作品的大作家。阅读这些大作品,读者享受的是崇高的文学;阅读这位大作家,读者见证的是文学的崇高。
——薛忆沩(作家、学者)
诺曼底人和撒拉逊人入侵,中世纪法兰西诞生。但法语是如何诞生的?
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一份协议,也就是第一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它奇迹般的“偶然出现”给作者提供了思考的素材,这思考不仅涉及欧洲的历史,也关涉他始终都思考的对象——语言的本质与先前之物的关系:“法语从拉丁语而来,如同孩子从母亲的性器官而来。”
——《法国评论》